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财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时地调整公共财政政策取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清新县是广东省贫困县,经济实力薄弱,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三农”、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问题仍需妥善解决.笔者结合清新县财政工作实际,就如何运用公共财政推进贫困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2.
刘芳  王智慧  岳峰 《经济师》2006,(1):82-8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公共财政提供了基本的经济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我国公共财政提出了基本的政策目标。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而公共财政则是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实现的基本方式。文章在对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完善我国的公共财政入手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共财政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共财政必须成为制度基础,服务于这个目标并发挥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政府必须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市场经济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和稳固、平衡、强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公共财政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发挥好公共财政手段的有效作用.从完善我国的公共财政入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着力推进收入分配的和谐、着力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着力推进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着力推进地区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仓琼 《经济论坛》2007,(6):108-10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届人大三次会议进一步论述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内涵,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部署,即要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环境治理保护,要加强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财政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共财政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运行机制,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评价公共财政的效率在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的角度界定了财政效率的内涵,构建了财政经济效率和财政社会效率的指标体系,为评价我国财政效率的高低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蒲源清 《经济师》2008,(1):44-44,4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命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文章从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角度出发,探讨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因素,并分析得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制度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财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之间具有内在统一关系,公共财政在和谐处理利益分配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公共财政促进和谐社会制度构建的着力点主要是完善公共财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三个方面的制度.  相似文献   

9.
公共财政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制度创新与绩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框架下,公共财政被普遍认为是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的最主要手段.事实上,立足中国实际,考虑到目前财政体制、财力的可承受能力,谋求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更为现实、更具可操作性的研究思路.基于上述观点,本文从"推动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与"推动自身的体制完善与和谐发展"两个方面理解和考察公共财政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定位,据此设计出一套公共财政对和谐社会贡献程度的指标体系,并对1995-2004年公共财政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与公共财政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与社会、经济紧密相联的公共财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担当其重要职责:致力于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公共财政本身运行应当和谐。公共财政要运用一系列财税政策及其组合促进市场机制和经济有效和谐运行,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的和谐。财政自身的和谐主要包括制度和谐和运行和谐,要以公共服务为目标深化财税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分级分税的财政管理体制、预算管理制度和税收制度,并按照民主、法治、公平、公开的原则促进公共财政的和谐运行。  相似文献   

11.
事业单位资产是国家公共财产,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是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环节;也是建设可持续发展、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的财政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小惠 《经济问题》2007,339(11):104-106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城乡分割的公共财政政策造成了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存在着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发展滞后等一系列的问题,中国政府提出加强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财政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财政政策作为调节社会分配关系、促进公正与公平的基本手段和重要工具,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调整财政改革的政策取向.本文主要针对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财政政策的改革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分析,以期达到理论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完善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按照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完善中国公共财政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制度是公共财政制度的核心,地方预算管理制度又是整个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因为它直接决定各地区居民所能得到的公共产品与服务水平。从实际层面来看,地方预算管理存在的众多突出问题,是导致目前社会不和谐现象的重要原因,直接破坏了和谐社会建设。因此,优化地方预算管理制度是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和谐社会建构的内在必然要求。只有实现地方预算管理制度的优化,才能为实现和谐社会目标提供必不可少的重要制度保证,更好发挥公共财政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更大作用。为此,本文拟对和谐社会视角下深化地方预算管理制度路径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民生问题凸显,而民生问题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也是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在分析我国财政政策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四大基本问题的支持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促进和改善当前财政政策的建议,以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朱诗柱 《当代财经》2007,3(10):38-45,62
我们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既是一种治国理想、治国结果,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公共财政在目标与手段两方面均与之高度契合.现行财税体制及其运行中存在的公共服务职能缺位、政府收支行为不规范、基层财政困难、地区间财政能力差距扩大等突出问题,严重侵蚀着社会和谐的根基.必须贯彻公共性、公平性和法治化的原则,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框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提出建立中卫市公共财政机制,发挥公共财政职能,达到构建中卫市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欢迎订阅《公共风险视角下的公共财政》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财政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与财政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作为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是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对财政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也为财政更好地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机遇。财政应在明确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认识自身同客观实际要求的差距,运用财政政策工具,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一、公共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财政始于17世纪末的英国,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财政运行模式,其实质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弥补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产品、维持宏观经济稳定和促进社会财富公平分配方面的失灵。一般认为,公共财政…  相似文献   

20.
尹凤英 《生产力研究》2014,(11):140-14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重要使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综合的、全面的系统工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法律保驾护航,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调节社会矛盾的重要依据。要想实现和谐社会良好运行,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法治建设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完善的法治,就不能实现依法治国,就无法促进社会公平发展,也无法实现国家民主,也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文章就试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二者的关系展开探讨,以及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对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顺利完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