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时代经贸》2012,(8):79-82
像候鸟一样四处迁徙的阿迪达斯工厂,在中国逗留数年之后,又要飞走了。今年4月起,关于其将会关闭在华唯一直属工厂的消息不胫而走。7月18日晚间,阿迪达斯中国总部正式回应称,将于10月关闭苏州生产基地。从欧洲"飞越"欧亚大陆到日本,接着迁徙到韩国和中国台湾,现在又将从中国大陆"飞走",如果找到这条路  相似文献   

2.
刘石 《商周刊》2011,(1):18-18
经常有人们抱怨,出国购物买回来东西一不小心就是“中国制造”,从国外大包小包背回来的还是“出口转内销”。“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不但让老外们看到了充斥在商场里货架上、家庭衣帽间和储物柜里的中国货,也让西方世界的主流意识在惊叹中国的崛起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之余,又不断演绎出不同版本的“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3.
过去,国人以“世界工厂”自居,源于中国经济的崛起,透着民族自豪感;现在,时过境迁,“中国制造”赖以生存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优势已不复存在。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原材料价格的暴涨,出口退税率的下调等等因素,我国制造企业原本就低微的利润日益稀薄,几近为零。  相似文献   

4.
马光远 《商周刊》2013,(15):19-19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半年报"数据。最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速定格于7.6%。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  相似文献   

5.
唐婷  黎少芬 《新经济》2013,(27):65-65
在中国,篷房是一个鲜少有人知道的新兴产业。珠海丽日帐篷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篷房行业的”隐形冠军”,一直致力于将”中国制造”推向世界,并试图赶超久负盛名的”德国制造”。  相似文献   

6.
杨育谋 《经贸实践》2006,(12):46-47
2006年10月30日,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完满结束。与以往不同,本次广交会发生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长期以“物美价廉”风靡全球的“中国制造”在本次广交会中开始集体涨价!不少行业的涨价幅度甚至达到了10%到20%之多。由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中国制造”价格全线上扬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次涨价,又将对中国的出口,乃至中国经济、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7.
宗翮 《江南论坛》2011,(3):20-21
曾经以星罗棋布的制造业基地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长三角江浙沪诸多城市如何加快经济转型发展?从长三角的实践来看,那就是要以“凤凰涅粲”的决心,引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相似文献   

8.
王洪伟 《新经济》2010,(1):60-61
频发的反倾销战让中国企业叫苦不迭;以“标准”为由的贸易壁垒是对中国企业的深层嘲讽。“中国制造”在“国际标准”面前频频受阻。  相似文献   

9.
刘洪 《经贸实践》2010,(8):56-56
当我们一再为老百姓不愿花钱而苦恼时,却可曾想到消费者的烦恼。当我们声讨丰田、惠普歧视中国消费者时,更应想想该如何为国内消费者创造公平。  相似文献   

10.
胡宏业 《商周刊》2012,(18):7-7
转型、转型,喊得天响,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简单地说是浮躁、是急功近利的GDP在作怪;复杂地说应该归咎于制度的缺失,归咎于规划的战略高度和科学程度不够。  相似文献   

11.
美国《洛杉矶时报》近日发表评述,认为“中国制造”开始让位于“越南制造”。近年来,越南正在利用廉价劳动力和税收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制鞋和服装等产业。  相似文献   

12.
中韩建交13年,经贸关系飞速发展,双边贸易额由1992年的53亿美元,到2005年就突破了1000亿美元。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韩国则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国。同时双方还各是对方第二大的商品进口国。据韩国报纸报道,2005年,韩国对中国出口620亿美元,韩国商品占中国进口市场的11.7%,仅次于占中国进口市场15.2%的日本。同年,中国向韩国出口了386亿美元。中国商品占韩国进口市场份额也是连年上升:2000年是8%;2001年是9.4%;2002年是11.4%;2003年是12.3%;2004年是13.2%,超过了美国,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韩国第二大进口国。我们已经习惯了我国市场上的韩国现代汽车、三星anycall手机、LG家电,乃至铺天盖地的“韩流”文化产品。其实,“中国制造”的产品在韩国同样有不小市场。  相似文献   

13.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制造业如何“突出重围”?专家们给出的答案是:不仅要在“制造”上花力气,还要在“服务”上动脑筋。许多中外经典案例都说明,“制造服务业”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4.
刘植荣 《商周刊》2012,(18):23-23
我们一定要理性看待"中国制造",切不可认为世界上"中国制造"多了就飘飘然起来,因为一些民族企业的"中国制造"只是砸中国的牌子,而外资企业的"中国制造"只不过是剥削我们的廉价劳动力、污染我们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过去,国人以"世界工厂"自居,源于中国经济的崛起,透着民族自豪感,现在,时过境迁,"中国制造"赖以生存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优势已不复存在.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原材料价格的暴涨,出口退税率的下调等等因素,我国制造企业原本就低微的利润日益稀薄,几近为零.  相似文献   

16.
黄伟 《经济》2006,(10):50-51
制造业的核心和基础是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和基础是自主创新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石川 《新经济》2010,(6):26-27
同一件商品,卖给中国人的价格比卖给外国人高,如果考虑到长期以来颇有争议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则出口给国外商品之廉价程度还要为甚。这在心理上无论如何接受不了,有评论者称之是“中国补贴西方”。  相似文献   

18.
《经贸实践》2006,(12):5-7
首届浙江工业博览会虽然已经落下了帷幕,但人们对新技术,新发明.新创造的热情并没有因此而削减。回顾国家领导人,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浙江制造”的殷切期望,追溯首届工博会的众多亮点,展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宏伟蓝图,是我们这组追踪报道的初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宋鑫陶 《商周刊》2011,(2):49-50
从落后到一流、从追赶到领跑、从量变到质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南车四方110年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制造业应该借鉴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飞跃集团自1986年创业以来,坚持生产缝制设备为主导产业,目前是全国行业排头兵企业。从单个企业来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缝制设备制造企业。飞跃还是“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的拥有者,在世界缝制设备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