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货膨胀对于我们大家来说并不陌生,我们生活中经常与之打交道,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通货膨胀对于国家经济的影响更是深远.从2009年11月 CPI 同比涨幅由负转正开始,物价水平一路攀升,引出全社会对通货膨胀的热烈讨论.但大部分的研究者都是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的通货膨胀进行解释和阐述.  相似文献   

2.
稳态通货膨胀下经济增长率的估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产品市场价格变动出发,解释了经济增长影响通货膨胀的原因,并讨论了稳定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率的概念。同时,利用季度数据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过去1 4年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变动情况,估计出2 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稳定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率”(SIRG ,SteadyInflationRateofEconomicGrowth)大致维持在9.8%左右  相似文献   

3.
我国转轨时期通货膨胀特征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生活中较高的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会扭曲相对价格体系,带给远期经济行为更大风险,造成“资源配置缺损”。本文从通货膨胀与其不确定性角度,对我国1983—1991、1991—1999、1999—2004三段时期通货膨胀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肯定了高通胀与其不确定性之问的正向关系。对于通胀不确定性进行有效控制,将有利于我国改革顺利推进,经济稳定、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的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的冲击无法有效解释我国通货膨胀现象,超额的货币供应并不是影响我国通胀的重要原因,而居民对物价水平的预期却能解释未来通货膨胀的变化。因此,从通货膨胀治理的角度来说,调整货币供应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非常有限,而通货膨胀预期管理也许更能起到平抑通货膨胀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文献综述 对于通货膨胀的原因,理论界一直存在分歧,形成三大主流学派: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凯恩斯学派则认为,劳动力市场是通货膨胀的根源;结构学派另辟蹊径,从各部分经济生产率的结构性差异来解释通胀问题。实际上,通货膨胀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现象,它是由各种经济因素综合引致。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搜索,获知近期有关分析通货膨胀动因的观点。李会敏、国涓(2005)研究发现农产品价格对通货膨胀长短期均有影响。敬艳辉、王晓辉(2006)实证分析发现,粮价长期高位运行会导致通货膨胀,但在短期内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6.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设想闵宗陶当前通货膨胀是我们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它的特征,寻找形成的原因和研究治理的对策,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我国这次通货膨胀的基本特征从物价涨幅看,1994年全国零售物价指数比1993年上涨21.7...  相似文献   

7.
论抑制通货膨胀的税收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通货膨胀一直是困扰政府的一大难题。我们认为,鉴于我国通货膨胀的特殊性,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但取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程度,也依赖于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本文着重从理论上全面分析税收政策对总需求、总供给的影响,探讨税收政策反通货膨胀的途径及其局限性,考察在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在反通货膨胀中的地位,以搞清从稳定宏观经济运行角度如何改革和完善税制。  相似文献   

8.
超额货币成因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东 《财经研究》2000,26(5):49-54
超额货币一直是理论界有争议的话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关于超额货币成因的几种理论假说,然后从理论及实证的角度对货币化假说提出了置疑。在此基础上,作者建立了一个综合模型,试图对超额货币成因作为精确的解释。最后文章模型应用的角出发,探讨了超额货币对我国通货膨胀、倾向政策等秉经济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货膨胀作为一个带普遍性的经济问题,其发生、发展有其内在的、十分复杂的运行机理,但从通货膨胀的发展历史看,在现代经济社会里,通货膨胀发生机率大多以经济转轨时为最高,规模也为最大,这一点几乎为世界上大多数经济转轨国家和正在实施转轨国家的实践所证实,所以,大多数人都认为,通货膨胀是经济转轨的必然代价,关于这一点,我不否认,但是,对于为什么在经济转轨时期,通货膨胀发生机率最高?规模也最大?经济转轨和通货膨胀之间是怎样联系的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至今还没有给出足够的实证分析和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0.
运用古典二分法从另一个角度对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进行扩展,利用扩展后的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能够很好的解释通货膨胀、滞胀、逆向供给冲击等经济现象,并且在扩展后的模型中加入市场出清和理性预期假设能够得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无效性命题。因此扩展后的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框架是一个很强解释力的经济学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变革引发的产业革命为出发点,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探讨了新经济究竟是什么,它从何处来,通过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和长周期理论解释新经济的变化,预期了新经济将向何处去。在新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的今天,对于我们该如何面对新经济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尽管不可否认国内外都丰在通货紧缩,但现有的研究与认识还不足以束定通货膨胀。我们在面对通货紧缩这一新的经济敌人的同时,原来的经济敌人并未死亡;通货膨胀远未投降,它只是披上了新的更加危险的外衣。从全球的经济现实看,促使通货膨胀和价格上涨的结构性因素仍然存在,各国要保持抵通货膨胀下的经济可持续增长,尚需邓难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贸易环境看似逐渐良好,百姓需求众多,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的情况下,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我国已经入了通胀时间,而通胀问题就愈发引起了我们的注目。本文仅从银行的角度来研究流动性过剩造成的通货膨胀,并重点从利率的角度来研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货膨胀是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文章从通胀成因研究史的角度比较中西方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货膨胀成因的主要类型,指出中国通货膨胀成因构成与西方的差异,以及中国经济在转轨时期通胀成因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指出期间通胀成因共存五种解释的必要性以及体制性成因是根本原因之所在,认为产权关系模糊和预算软约束是促成中国通胀的长期性非货币因素,资金供给制下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对银行倒逼机制的存在是通胀实现的货币因素。随着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笔者预期未来中国通胀成因理论会与西方理论日趋接近,并有统一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丁纪君 《时代经贸》2013,(24):186-187
季节性商品交易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所谓“事事不经济”,现实中的每个行为都可以用经济学的思维加以解释。但是对于季节性商品交易背后的经济学知识,很少有人关注,本文就以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所必需的春联的交易为例,从价格形成、消费者、零售商等多个角度来阐述这些交易背后的经济学知识。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价格总水平与通货膨胀1.通货膨胀的分析角度人们通常把价格总水平上升与通贷膨胀视为同义语。数年来我国价格总水平持续上升,通货膨胀和经济常规性偏热好象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人们对其成因往往是从制度角度分析的。1984—1985年中国的需求膨胀时期恰好与短缺经济理论引入时间相重合,运用短缺理论解释这次需求膨胀,很自然地就得出了传统体制短缺必然表现为需求过大、经济过热这样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不同时期银行脆弱性状况和经济理论,西方学者对银行脆弱性发生的原因和机制给出了多种解释,得出了不同的理论和观念。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从信息不对称角度解释的银行机构的内在脆弱性理论,从存款人行为角度解释的银行挤提模型理论,从金融主体角度解释的有限理性理论,从金融资产价格角度解释的内在波动性理论等。本文重点介绍这几种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经济的特点:通货紧缩 与经济增长并存按 照经济学一般规律,经济增长往往 伴随通货膨胀,失业率降低;经济衰退伴随通货紧缩,失业率卜升,这就是所谓“菲力普斯曲线”。菲力普斯曲线第一次失灵是在70年代,出现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经济学家的解释是:通货膨胀预期,垄断价格和垄断上资,外部石油涨价。第二次失灵是90年代美国“新经济”,高增长和低通货膨胀并存,原因是全球化与新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促进;1994年以后的中国,则进入“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并存”的时期。 我国经济近期难以摆脱通货紧缩局面。1994年…  相似文献   

19.
我国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反转时期的形势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于从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反转时期的中国经济的争论、走向及选择进行了分析。根据有关过热的标准判断,中国经济目前尚未“过热”,只是“预热”,2004年也不太可能过热,但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的返转已不可逆转。与此同时,治理通货膨胀将面临失业、利益分化等许多成本,因此,需要谨慎观察并考虑宏观调控的成本。  相似文献   

20.
高俊平 《时代经贸》2010,(12):177-178
2010年6月19日,在G20峰会即将举行之前,央行声称提高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将有限度的放宽其与美元挂钩的态势。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究竟是经济问题,还是国际政治,国际外交问题?本文主要从经济学角度阐明,此次人民币浮动政策的出台,主要是由国际政治和外交因素决定,而不是经济因素所决定的,人民币升值对于遏制国内通货膨胀并没有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