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法律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先秦儒家法律思想和秦汉以后的正统儒家法律思想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以孔孟为代表,后一阶段以荀况为代表。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观点是“礼治”、“德治”、“人治”。这三者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不可分割。同时,儒家法律思想也不排除法治。  相似文献   

2.
苏民 《发展研究》2005,(5):66-6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其直接的理论起点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个论断是邓小平“三个有利”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理念是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思想之一。本文回顾以人为本思想与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新时期企业“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路,以极好地促进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研究、特别是世界跨文化比较思潮中,儒家管理文化锋芒渐露、迅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就表明,新儒学文化的发展对于东方管理文化价值观的崛起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必然内在要求与主要组成部分。以儒家管理文化的国际性历史比较为研究视域,本文尝试分析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杜维明对于管理文化理论的历史传统与现代继承、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等重要关系问题的有关思想.以揭示管理文化中的“东方改制”及其作为核心论旨的“儒家命题”之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仁”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丰富的“民本思想”,但是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统治阶级很难做到真正的“以民为本”。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以民为本”的思想真正落到了实处,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仁”的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凝聚力。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代表的优秀企业文化,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但是,企业文化建设依然存在体制约束、落后于时代建设步伐等问题。在提出把企业文化融入到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要赋予企业价值观新的时代内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加强制度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邹荣桂 《经济论坛》2001,(16):53-53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管理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古代称“半部《论语》治天下”;近代的日本著名企业家涩泽荣一提出“《论语》加算盘”的管理模式;现代日本及韩国的一些企业家和管理学者甚至把《论语》作为培训管理人员的教材,等等。因而,研究和剖析孔子的管理思想,撷取精华,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本文试从孔子的民本管理理念、教育手段与富民学说等方面进行探讨。一、以人为本的民本管理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管理思想,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认为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是搞好管理的首要条件,即所谓“为政在人”。孔…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河北省平乡县电力局在县委、县政府和邢台电业局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抓管理、抓队伍、抓发展、创一流”为主线,以加强电网建设强化基础管理为重点,深入开展“一强三优”和“树立供电行业新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活动,2002年、2004年先后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被河北电力公司命名为“双文明单位”。多年来,该局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团结全体干部职工自我加压,顽强拼搏,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他们的具体作法主要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9.
人本管理是以谋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管理,代表着管理理念从对物的管理转移到对人的管理上。但现阶段提到的“人本管理”中的“人”大多是以男性为前提假设,忽视了女性特征所带来的管理课题。实际上女性与男性在处世风格、沟通技巧,管理特质等诸多方面存在的是差异,而并非弱势。  相似文献   

10.
和合管理与“蓝海战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管理创新。“和合”是中华民族独创的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精髓,也是我们今天创新发展管理科学、构建和谐社会的宝贵精神营养。和合管理是基于中国传统和合管理的升华。今天风靡西方的“蓝海战略”,以淡化竞争、倡导合作共赢而热烈反响于世。“蓝海战略”的对于效用、成本、价格之价值创新整合,与和合管理有着许多相通相联之处,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化前进方向的代表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本重点阐述了:“代表先进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代表先进化的前进方向”回答了执政党思想建设的重大问题;以及用“先进化”武装执政党思想建设的历史使命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众参与”广泛应用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景观规划设计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美国等国相继出现“公众参与”城市绿色空间管理维护的趋势,人们逐渐意识到管理维护对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性。以美国波特兰市坦纳斯普瑞公园为典型案例,通过实地调查、文献研究、访谈、归纳推理等研究方法,从公园建设背景、设计特色出发,回顾“公众参与”前管理维护的困境,阐述“朋友和伙伴”项目的发展历程、工作内容及成效,总结“公众参与”后期维护管理的意义,分析成功推行的原因。“公众参与”有助于解决目前中国城市公园管理维护面临的投入资金不足、游人素质偏低等问题,对未来城市公园管理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春生 《江南论坛》2001,(11):43-44
自上世纪7O年代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教育界、管理界吹来了一股强劲的“人本之风”以来,人本主义思想有了长足的发展。它通过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主体性,充分尊重人的本体价值和挖掘人的潜能,使人能够得以整体发展。作为新时期的校长,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根据人本主义思想,就不能简单依靠权力影响力,那样只能满足于一般号召,而不能在群众中树立起真正的威信,工作也就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事实上更重要的是必须充分发挥起校长非权力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蔡厚清 《经济师》2000,(12):22-23
孔子的管理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之中 ,当代西方管理理论思想体现在科学管理原理、人群关系论等管理学诸学派理论之中。比较《论语》与当代西方管理的思想实质 ,对中西管理思想的交融以及促进管理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孔子管理思想的实质孔子的管理理论以国 (组织 )及国人 (组织中人 )为研究对象 ,其思想实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富强为君主治国之目标 ,若“四海穷困” ,则“天禄永终”。以富足、自由、快乐为国人之生活目标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2、视“仁”为君、臣个人修养以及为政的指导思想。“仁”在…  相似文献   

15.
黎利  曾应林 《经济前沿》2005,(9):i0021-i0021
深圳市宝安粮食有限公司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一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区委区政府及投资管理公司的工作部署,对立科学发展观,以及以“效益、稳定、和谐”为企业目标,认真扎实地抓好储备粮管理,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客观需要,是代表先进化前进方向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本分析了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要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致力于做好“四个转变”,在提高主动性、实效性、适应性、开拓性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宏观经济研究》2007,(3):F0002-F0002
广西壮族自治区变通基建管理局成立于1988年,对区交通厅委托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实施业主管理,并对广西高速公路BOT项目实施行业管理。“十五”期间,该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蘑要思想勾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围绕“抓好项目、带好队伍,出成果、出人才”的工作思路,坚持不懈地抓好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牛产和廉政建埕“百尢控制”,努力实现“管理上水平、质量上台阶”和“优质廉政工程”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人才和人的能力建设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以人为本”的管理过程中,正在逐步形成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思路,这就是以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内容的“能本管理”,本文首先阐述了能本管理的涵义,然后阐述了“能本管理”在新经济时代企业人才管理中的应用,并从选人、用人机制和领导机制两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经济论坛》2011,(9):F0004-F0004
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在涿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在残疾人工作中始终以健全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为抓手,以解决残疾人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深入实施“十项助残工程”,使全市残疾人的生存状况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事业全面进步。他们在工作中坚持做到了“三个强化”:  相似文献   

20.
一、“依法治国”必须与“以德治国”密切结合 “德”、“法”之争,古已有之。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围绕着“德治”与“法治”,“礼治”与“刑治”,“王道”与“霸道”,“仁政”与“暴政”的争论异常激烈,直到今天这种争论仍然存在。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主张“德治”,提出要“为政以德”;但孔子也曾提出“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派主张“法治”,提出要“以法为教”,但韩非曾提出“誉辅其赏,毁随其罚”,“赏誉同轨,非诛俱行”的原则,强调道德舆论的毁誉必须与法的赏罚相协调。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德主刑辅”的思想。认为“刑者德之辅”,“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而苟子则认为但靠赏庆刑罚不能尽人之力,教化不足万能的,主张教与诛、礼与刑相结合。总之,古人在如何处理德刑关系上,主要有“德主刑辅”,“刑主德辅”,“德刑结合”几种观点。事实上,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