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国内近些年来经济面临着通货膨胀,对外经济方面,中国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多年来一直保持双顺差,这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持续不断地增加,从而对中国外部经济的均衡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中国正面临着内外部失衡的经济问题.本文意在通过中国实际数据验证中国在解决内外部失衡的问题时出现米德冲突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经济失衡面临的新矛盾与化解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经济失衡是中关贸易中经常项目失衡的问题.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中美经济失衡又面临着新的形势.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外部环境恶化,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失业加剧.为解决面临的困境,中国需要从对外经济战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和提高竞争优势等方面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3.
经济内部失衡或者外部失衡对汇率的影响都是不确定的,但是,当经济内外部同时失衡时,汇率贬值或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的可能性最大。实证结果支持了上述结论。当美国经济内外部同时失衡时,美元贬值或美国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的概率就会提高2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通过汇率变动,美国将内部问题外部化了。理解了美元汇率变动的原因实际上也就理解了21世纪初期以来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未来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过程当中,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着国际金融资本转移、人民币升值等重大机遇。但监管体系欠发达、资本市场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也将制约着这些机遇的利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可以从提升消费率、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提高产业重组效率、改善宏观调控等多方面增强应对全球经济失衡的能力。因此.中国应该通过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做强资本市场产业基础等措施,确保中国资本市场牢牢抓住全球经济失衡给它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在应对全球经济失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章和杰  陶怡 《经济论坛》2011,(11):26-30
本文运用"三缺口"模型对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新表现进行了分析,从内部失衡的根源、外部失衡的形成和内外部失衡的关系三个方面解释了内外失衡的原因。本文在分析归纳了国内外学者相关政策搭配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三缺口"模型入手解决我国内外失衡问题的方法,并强调了财政收支缺口在分析解决内外失衡问题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一直以来面临着外部经济的长期失衡,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本文从从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金融项目顺差的构成及成因着手,从加工贸易及FDI这一视角分析我国外部失衡,并给出了一些原因和证据。  相似文献   

7.
大国由于其资源总量与人均拥有量的矛盾,地缘的复杂性与对经济发展对稳定要求的矛盾,经济现状与民族抱负的矛盾等,决定其比小国拥有更复杂的发展环境。而把发展中之大国聚焦到中国,会发现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多的约束条件和目标诉求,经济发展也更容易在不同群体和区域之间呈现出非均衡特征,为此需要审慎对待小国经济经验对中国问题的解释力和指导力。中国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收入分配严重失衡,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越来越不可持续,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新增就业稳定的前提下,中国面临着如何成功推动经济转型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双重失衡、高位增长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全球经济面对失衡。面临全球经济失衡的局面,作为第四大经济体,在经济高速增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经济既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一环,也是全球经济调整中利益攸关者,难免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如何认识中国经济的现状以及在全球失衡时所处的地位,面对全球经济失衡的挑战,采取恰当的政策组合,成为本文探讨的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因此,企业要向在经济全球化经济发展过程中利于不败之地,进行经济管理改革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本文就当前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此建立系统、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迎接新世纪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经济存在着诸多严重失衡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而且还将阻碍今后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调整和优化世界经济结构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着重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消费与投资(资本形成)结构失衡问题、国际贸易进出口结构失衡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寻找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陈铭津 《新经济》2011,(1):87-87
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宏观经济运行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从长期看,我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是,总需求结构的失衡。  相似文献   

12.
论全球经济失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傅瑜  徐艳  何泽荣 《经济学家》2006,(6):103-109
全球经济失衡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一大特点。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全球经济失衡的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实际上是国际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的表现。研究一国经济的对外失衡不应该仅仅研究贸易项目或经常项目的失衡,而更应当研究整个国际收支的失衡。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是美国的失衡。一个国家的对外失衡是国内经济失衡的表现,中国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从根本上说来自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在解决全球经济失衡中,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汇率政策的协调。这一协调是解决经济全球失衡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手段。解决中国经济对外失衡的关键是治理中国经济的内部失衡。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经济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体琨 《经济师》2005,(6):74-75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也使中国经济安全面临着诸多风险,发展与失衡、崛起与抑制成为影响当前和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矛盾,中国只有深化改革开放,加速发展,才能防范和化解各种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由于国家卫生经济政策及医疗服务行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医疗市场的竞争目趋激烈,医院经济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新一轮的竞争中,作为任何一种性质的医疗机构,都必须正视这种挑战和压力。  相似文献   

15.
王群  刘耀中 《经济论坛》2005,(19):76-79
一、引言,激励是企业永远的主题。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莫里斯说:“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举世瞩目的经济改革。无疑,中国经济面临着许多特殊的问题需要特殊的分析才能解决。激励问题是所有经济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中国经济改革要解决的似乎也是个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理论上探讨国际收支失衡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3SLS和系统GMM方法,结合中国1982-2011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回归结果表明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通过宏观经济稳定性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国际收支失衡与经济增长质量负相关,其中经常项目收支失衡加剧了经济增长波动性,资本项目收支失衡是形成通货膨胀波动的重要因素,而且经济增长波动性也加剧了通货膨胀波动,因此调节国际收支失衡有利于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呈现出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并存的“双顺差”特点。造成双顺差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运用理论和实证的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双顺差”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因果关系,且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积极合理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有利于化解中国宏观经济的外部失衡,也有利于带动中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叶展 《现代经济信息》2011,(12):199-200
本文就现阶段我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状况提出解决思路,指出我国股市的现状及把股市构建成高质量的资产池对解决内外部失衡状况的作用,并探讨如何通过金融约束政策的退出和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来增强股市吸引力和构建高质量资产池,从而较有效缓解内外均衡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世界经济失衡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对全球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失衡和再平衡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由于各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世界经济的再平衡过程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博弈与较量。贸易失衡是世界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中国和美国分别作为世界经济中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代表,两国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也很显著。在世界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中,中美贸易失衡的调整以及相应的路径选择对于世界经济再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对世界经济失衡和中美贸易关系文献的回顾,从中美贸易失衡的视角,通过运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世界经济失衡的原因,并着眼于中国在世界经济失衡中的作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提供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全球经济虽然在总量上是不断增长的,但在结构上却呈现失衡状态,全球经济失衡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全球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中国如何应对全球经济失衡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