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华 《理论观察》2013,(5):14-15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要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利益诉求的基础上,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并根据实践和时代发展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与成功的实践经验一直为世人所瞩目,学术界的讨论也在不断深化。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中国在经济过渡时期的理论讨论与基于这一时期现实经济活动的理论抽象,为这一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主要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启蒙于近代社会主义学说的传播及其在中国适用性的讨论;新民主主义理论与过渡时期经济政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探索的奠基成果;延续至改革开放的理论与现实反思确立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思想渊源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也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张敏  王志刚 《理论观察》2014,(5):146-14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作为社会发展前沿的最敏感,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大学生是执政党最重要的青年群众基础,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思想认同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稳定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叙事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为推动世界历史进程增砖添瓦。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阈下,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及互联互通的时代特点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模式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新时代最伟大的命题和最卓越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从1982年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十八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全面的阐述,提高了全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坚定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南.而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西藏的具体运用.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是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指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寻的结果.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是辩证的发展战略,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战略,是尊重:规律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回顾了中国梦在各个时期的表现,论证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从其他国家发展道路模式比较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程永锋 《黑河学刊》2013,(11):1-2,7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然而,对于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是否应包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中这一问题学术界有一定的分歧。搞清楚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避免理论上的模糊,对于正确认识和坚持毛泽东思想,对于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继承与发展,是在苏联模式基础上发生的美丽的蜕变。辩证分析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不仅在理论上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增强"三个自信",更能在实践中进一步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开阔。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现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放、发展了生产力,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转变,是中国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伟大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创造性重大贡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模式多样化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思想源头和立论根据。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提供了历史和逻辑前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的征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到进一步拓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思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不断丰富、特征愈益鲜明。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放、发展了生产力,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转变,是中国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又是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中国式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得以实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更深刻的把握,本文就着重从历史必然性,科学性和创新性三个方面剖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鲜明特色"和根源。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鲜明特色"体现在,实行政府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文化,以民生为战略重点,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的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生态建设,以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为主旨的外交战略。而其"特色"根源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表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的历史必然性,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要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多处强调了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进一步指出,包括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等在内的五条道路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认识和实践上的重大发展,也为研究、探索和解决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立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宁波通讯》2013,(5):9-9
3月17全国"两会"落下帷幕。这是一次继往开来的大会、承载"中国梦"的大会。所谓"中国梦"指的就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对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诀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科学社会主义在现代中国扬弃的结果。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视阈,如"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新经济政策"出发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视阈,如巴黎公社、苏东剧变出发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正确看待、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又是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中国式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得以实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更深刻的把握,本文就着重从历史必然性,科学性和创新性三个方面剖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