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莉 《时代经贸》2004,(8):54-56
WTO争端解决机构处理的争议和国内法院处理的争议相比,在诉讼主体、诉请对象和诉讼程序上均是不同的。在诉讼主体方面,可以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出诉讼的,只能是WTO的成员国.而不能是个人、企业或其他机构或组织.而且只能是代表成员国中央政府的相关机构,这就非常不同于国内法中的诉讼主体。同样在诉请对象上,WTO的规则也不同于国内法中的相关规则.我们不能也无法把国内诉讼的相关规则套用到WTO的诉讼中去。其实从WTO的争端解决机构已结的案子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对于WT0争议的诉请对象还是很有讲究的,它不仅构成诉方提出的主张的一部分,而且也决定着专家小组的审查范围。如果认真对待,诉方增加了打赢案子的可能性,如果马马虎虎,很可能该赢的案子也赢不了,有理也得不到伸张。所以我们有必要从以往的争议中总结研究WTO规则对诉请对象的界定。  相似文献   

2.
股东代表诉讼是一种特殊的诉讼制度,在保护小股东权益、完善资本市场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实践中,已有一些股东提起了股东代表诉讼,但是在我国现行的诉讼制度和实体法中却没有相关规定。本文结合近期一起未被法院受理的股东代表诉讼案,从诉讼主体、诉讼启动程序、诉讼请求、举证责任等方面对之进行了探讨,并在其中穿插提出了构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因为我国人事制度正在改革和完善,人事争议是特定主体、特定客体的纠纷,现在其解决的机制也与其他纠纷不同,纳入诉讼解决机制的人事争议更是狭窄。人事争议解决的机制也在逐步完善中,针对以上的现状,文章通过一定程度的分析,对人事争议诉讼解决过程中的诉讼周期和诉讼费用两个方面的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妍 《经济研究导刊》2013,(14):268-270
随着社会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这对民事环境公益诉讼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此,但2012年新民诉法修改增加了环境公益诉讼的内容,但其中对诉讼主体只做出了泛泛的规定。逐步阐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含义,并通过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阐释实践中民事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范围,分别从检察机关、公民、行政机关、其他组织4类主体进行深入理论探究,并对未来关于民事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做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诉讼诈骗行为是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的一种新的犯罪手法。诉讼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以提起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为手段,提出虚假或伪造证据,欺骗法院,通过法院的错误判决骗取他人财物或财产性利益。诉讼诈骗采用的是一种欺骗的手法,本质上是一种诈骗行为,属于诈骗罪范畴。  相似文献   

6.
浅析公民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跃  王炤 《铜陵学院学报》2006,5(5):57-58,111
由于没有统一的成文法的规制,对于行政公益诉讼,学者们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一直争论不休且观点差异很大,特别是关于公民是否具有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争议很大。本文就是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以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范围为基点,详细论述了行政公益诉讼的含义、公民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客观必然性以及对公民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的认定等基本问题,以期对我国未来的行政诉讼法的修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照钦 《江南论坛》2023,(11):49-53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所规定的公益诉讼主体间存在职能内容不清、行使顺位不明的问题,引发了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条款的适用障碍。通过梳理各主体一般公益诉讼职能的相关法律规定,明确其各自的公益诉讼职能内容;进一步从“职能范围不清”和“行使顺位不明”两方面阐明各主体职能行使障碍的内涵;结合检察院、消费者协会、网信部门设立的宗旨和职能,从体系化视角阐明三者各自所保护的公共利益类型、厘清三者间保护个人信息公共利益的职能顺位,在法律适用层面为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8.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主体在理论上存在争议,在实践中亦存在偏差。私分国有资产罪的设立,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私分国有资产罪毕竟是一种新的犯罪形式,在理解和适用上尚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该罪的主体方面。本罪是单位犯罪,应适用单位犯罪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9.
试论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佳 《经济研究导刊》2009,(17):196-197
公益诉讼制度作为一种维护公共利益的司法救济手段,其出现标志着法制建设水平的提高。要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以达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首先要从诉讼主体方面确立原告多元化制度,并通过立法拓展现有的诉讼主体范围,使更多的人可以加入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列中,同时,采取必要措施对恶意的滥诉予以限制,构建起相对完善的公益诉讼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10.
原告资格的确立是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应确立的原告范围,将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的概念是什么?可以界定为:在环境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或可能受到损害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范围.简而言之,就是谁享有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释明权制度是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制度中一项基本制度,属于法院诉讼指挥权的范畴。在释明权的性质问题上,“权利义务说”为大多数人所认可,而各国立法对释明权的规定也不尽相同。释明权制度有利于实现实体正义、维护程序正义、提高诉讼效率。我国虽引入了释明权制度,但仍需完善。  相似文献   

12.
无罪推定原则是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一种重要的法治社会观念。它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未经法院依法判决确定为有罪的情况下,根据法律应推定其无罪,井以此设定其诉讼地位、诉讼权利,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3.
公益诉讼制度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并在很多国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虽然我国尚未真正建立此制度,但学术界、司法界已对它给予了相当的关注,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公益诉讼制度已在我国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而公益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的主体制度在我国的建立也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大关注。因此,对公益诉讼主体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论述,并就公益诉讼的主体制度的完善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梁瀚文 《大陆桥视野》2022,(5):58-60+6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占有及其保护制度进行了规范,与占有诉讼制度相关的还有《民事案由规定》,其第三部分物权纠纷下设二级案由占有保护纠纷,并且细分为四个三级案由。通过对近年司法实践中占有保护纠纷案件分析,以各类占有保护纠纷案由立案的占有纠纷案件呈上升趋势,由于缺乏程序法规范,导致占有纠纷与本权纠纷适用相同的审理程序,没有体现占有诉讼能够快速解决纠纷这一特点。所以,仅凭实体法中占有保护请求权解决占有纠纷是不够的;为了更好地解决占有纠纷案件、区分占有诉讼与本权诉讼,从民事程序法的角度对占有保护制度进行规范、细化,构建独立的占有诉讼制度,在此基础上将占有诉讼进行类型化,区分狭义占有诉讼和广义的占有诉讼,为占有保护纠纷类案件的解决提供程序法规范支持。  相似文献   

15.
薛倩 《经济论坛》2006,(10):135-135,140
一、集团诉讼制度的内涵(一)集团诉讼的含义 英国衡平法院最早实行并推行集团诉讼这一制度,随着其的发展和完善,集团诉讼制度成为英美法系中重要的民事诉讼制度,并逐渐为许多大陆法系的国家所采用。  相似文献   

16.
新《公司法》规定了股东的派生诉讼提起权,但我国派生诉讼制度目前在实践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完善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一方面应当通过赋予胜诉股东某些特定直接受偿权,强化激励机制,鼓励中小股东积极维护公司及其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要健全派生诉讼的约束机制,通过设置前置程序和恶意诉讼赔偿等措施,防止权利被滥用,减少滥诉现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法院在审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案件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如,诉讼范围、当事人主体资格认定不明确等,导致该制度面临起诉难、审理难的困境。通过对该制度的完善,达到有效维护中小股东利益,使公司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平稳运行,促进经济的发展,成了目前该制度亟待解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现阶段,一些经济主体不择手段地牟取私人利益的最大化,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针对这一现象,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基层人民检察院尝试着提起了公益诉讼,但因缺乏法律规定而困难重重。本文阐述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简单分析了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的地位以及与相关权利的辨析。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提起权源于对当事人起诉权的监督职能。它的身份是国家维护公共利益的代言人,在公益诉讼中处于一方当事人的地位,与被告平等。  相似文献   

19.
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发 生后……当事人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便从法律上将长期以来处理劳动争议的体制确立下来,即一裁两审,仲裁为诉讼的前置程序。这种体制在我国的实践中的确发挥过相当大的作用,为确保劳动争议合法、公正的处理提供了较全面的条件,特别是在企业固定工占大多数,诉讼主体以国有、集体性质为主,通过仲裁便可使95%以上的争议得到解决。因此,在只有极少争议要诉至法院的情况下,一裁两市体制本身的缺陷难以显现出来。但是随着社会的进…  相似文献   

20.
李波  张瑛 《时代经贸》2007,5(10Z):210-211
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诉讼是用来解决劳动争议的有效手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确保两者二者都能真正发挥各自的作用,是解决好劳动争议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