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资本约束、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成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葛兆强 《金融论坛》2006,11(2):10-15
基于资本必须覆盖风险命题的要求,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决定了银行的资本规模和资本的配置,银行资本管理实质上等价于风险管理,资本约束实质上就是风险约束。资本软约束是制约中国商业银行成长的主要障碍之一,但仅仅致力于资本充足率问题的解决并不能保证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成长,风险约束是制约我国商业银行成长的瓶颈。只有从制度、技术和经营战略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建立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业务增长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尽快实现成长模式由资金约束到资本约束的转变,中国商业银行才能在效益、质量和规模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2.
基于资本必须覆盖风险命题的要求,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决定了银行的资本规模和资本的配置,银行资本管理实质上等价于风险管理,资本约束实质上就是风险约束。资本软约束是制约中国商业银行成长的主要障碍之一,但仅仅致力于资本充足率问题的解决并不能保证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成长,风险约束是制约我国商业银行成长的瓶颈。只有从制度、技术和经营战略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建立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业务增长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尽快实现成长模式由资金约束到资本约束的转变,中国商业银行才能在效益、质量和规模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10-2019年中国246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Python网络爬虫技术构造了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运用程度指标,并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测算了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随后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运用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机制。主要结论是:首先,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能够显著提升银行经营效率;其次,机制分析表明,商业银行通过促进银行金融创新以及提升银行储蓄转化效率两个渠道提升了银行经营效率。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对中国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及提升经营效率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2003~2009年中国11家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约束下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对影响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宏观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优于大型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和不良贷款是银行无效率的主要来源;中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大型商业银行,主要体现在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规模变化;外资银行的进入和M_2的供给增长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了一个资本约束加强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的理论模型,使用2009年至2013年我国53家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研究资本约束对银行风险承担的门限效应,并对商业银行内部经济资本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资本数量约束和资本质量约束对银行风险承担均存在门限效应。资本数量方面,资本充足率的门限值为11.95%。资本质量方面,核心资本占总资本比例的门限值为69.93%。当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占比低于相应的门限值时,加强资本约束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反之则会增加或不能显著影响银行风险承担。此外,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对资本约束的敏感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在引入风险因素的基础上,采用非导向超效率EBM模型对商业银行风险约束效率进行测度,并使用2014—2019年92家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银行效率评价方面,风险约束效率更加准确客观,数据截尾特征导致股权结构与商业银行风险约束效率之间的关系是单侧U型的;战略投资者、境外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投资者对银行风险约束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性;金融机构投资者对城商行效率提升的正向影响高于其他类型的投资者,外部投资者的引入对农商行效率提升具有正向作用。因此,银行应优化其股权结构,选择适合的投资者,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进而提升风险约束效率。  相似文献   

7.
在深化银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科学评价银行业的结构性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区别于早期针对个体样本的技术性TFP增长研究,本文通过构建并分解加总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对我国银行业以及不同类型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及来源进行有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期间,我国银行业的结构性TFP增长表现良好,其中,整体技术进步是主要驱动力;进一步分解发现,制度创新改善和加总的个体技术进步推动了银行业结构性TFP增长。在整体效率变化方面,加总的个体技术效率变化和结构效率变化都有待提高,其中,范围效率变化是抑制结构效率改善的主要因素。考虑不同类型银行,制度创新变化对所有类型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都影响显著,加总的个体技术变化对股份制和地区性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贡献更突出;加总的个体技术效率变化、结构效率变化、范围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对不同类型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利率市场化进程为背景,分析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类型及其表现。研究表明,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在管理利率风险的能力上存在差异,中小规模银行在资产负债表结构调整上的灵活性优于大规模商业银行;多数商业银行中长期资产与负债匹配失衡,面临着较大的中长期利率风险;存贷利率发生非对称性变化时,商业银行可能面临较大风险,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尚处于较低水平。为此,商业银行应构建高效的利率风险内部防范体系,营造良好的利率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提高管理利率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梁荣平 《财会学习》2020,(15):239-240
商业银行规模与经营水准得到强化,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却导致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问题逐渐凸显。商业银行如何在复杂经济背景以及竞争环境下实现持续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商业银行应结合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加以分析,从而深化制约银行发展不同因素,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抗性,规避商业银行运行存在的风险问题,推动商业银行发展,促使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工作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农村商业银行网点扩张迅猛,但其运行效率也隐现风险.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10家样本银行2008—2012年分支机构效率,发现整体效率处于缓慢提升阶段,技术进步的作用强于技术效率变化;分支机构不在本地的银行效率高于在本地的银行,但跨省经营的又弱于省内经营的.进一步的检验得出,农村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效率存在β-收敛性,技术效率变化的趋同性最明显,总效率次之,技术进步则有着收敛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80家商业银行2006~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动态面板GMM方法检验了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的顺周期性。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存在显著顺周期特征。即在不同的经济阶段,商业银行对资产的配置会出现亲周期特征。商业银行会根据宏观经济的表现相应地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这会加剧经济周期的振幅。顺周期特征的存在会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出现过度积聚。现阶段,"调结构"的经济任务会牺牲经济增速,这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因此"稳增长"与"调结构"同样重要。同时,相应的监管要求和监管措施应作出差异化、动态化的调整,以减少商业银行业务转换对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保证经济运行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银行业的风险程度关系到整个经济体的稳定与发展,控制风险是银行经营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研究主要从特许权价值和市场竞争的角度分别展开分析。本文以156家中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同时分析了银行特许权价值、市场竞争程度对银行风险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特许权价值的因素主要来自银行因素而非市场因素;在没有控制内生性的前提下,发现银行特许权价值有效地约束了银行风险,而市场竞争的加剧增加了银行风险行为;在控制银行风险和特许权价值内生性后,发现特许权价值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的约束效应基本不存在。因此,要维持银行业的稳定,需要规范银行的竞争行为,提高特许权价值的风险约束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14家商业银行1996~2006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测度这些银行的利润效率状况及变迁趋势,并基于测度结果,运用面板数据检验影响中国商业银行利润效率水平的因素。随机前沿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期内14家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水平呈现下降之势。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外资银行进入会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水平,但统计上不显著;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显著影响中国商业银行利润效率水平;银行自身变量中的银行资产收益率、净利息收入率以及贷款规模显著影响其利润效率水平,而银行产权结构、非利息收入对利润效率水平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商业银行面临巨大挑战,也存在机遇。在此背景下,强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约束是否影响其经营效率?本文以2012—2020年我国48家商业银行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构建全局参比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信用风险约束下的商业银行效率,以中国数字金融普惠发展指数为核心解释变量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由于数字金融本质上是基于技术进步驱动的金融创新行为,通过强化银行信用风险防控能力这一中介要素,促进了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此外,数字金融对银行经营效率的促进作用呈现异质性,对资产规模小、成立时间较短、非上市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更显著。因此,进一步明晰转型路径、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风险治理能力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再造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环境有所改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急剧动荡逐渐缓解,全球经济呈现复苏态势,但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还不明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拖累全球经济复苏,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从国内看,中国经济继续朝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消费平稳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对外贸易快速恢复,运行态势总体良好,但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物价上行风险进一步加大。与此同时,股票市场指数有所下跌,货币市场交易活跃,票据融资余额下降,债券、股票融资规模稳步扩大,外汇市场保持平稳运行,银行监管更加审慎,商业银行在经济恢复性增长过程中,整体经营效益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6.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银行家》杂志提供的2006~2009年全球前1000家银行的财务指标数据,运用改进的蛛网模型分析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显示2007~2008年,中国商业银行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要小,整体竞争力在此期间要高于国际大银行;在金融危机影响逐渐消退的2009年,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相对于国际大银行有明显的下降,经营稳定性也远不如国际大银行。因此,中国商业银行应继续提升盈利能力和经营稳定性,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2009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以风险、收益和效率为绩效评价标准,从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三个方面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结构和宏观经济环境与中国商业银行的行业平均绩效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市场份额对银行综合绩效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公司治理结构对...  相似文献   

18.
洪蕾 《新疆金融》2008,(5):30-32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经营出现三个重要问题:一是业务同质化现象严重,经营创新难以推动,核心竞争能力的构建步履维艰;二是经营成本持续上升,盈利空间相对收窄,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的问题;三是国家规模调控越来越严谨,通过追求规模和速度难以长期发展,市场竞争白热化。这种增长方式与商业银行资源有限性和风险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重构新的发展模式,由传统的数量扩张型增长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而通过对银行资源配置进行优化,是银行进行业务转型、实硎介值最大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我国银行业发展历程与经营现状基础上,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中国2012~2017年26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系数进行测算,分析分支机构和技术进步对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影响。得出结论:银行规模经济与规模增长呈倒U型关系,处于中等规模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规模经济状态优于国有银行和农商行;呈规模经济状态的银行数量趋于减少;现阶段大部分商业银行粗放增加分支机构会降低规模经济,而技术进步会促进商业银行从"规模经营"模式向"价值经营"模式转变。据此,本文建议:商业银行强化投入产出能力,保持适度规模经营;调整分支机构布局,关注现有网点产能;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利润最大化概念分解ROA影响因素,然后再结合效率理论提出eROA(效率ROA)模型,对2003~2010年中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入WTO后在去政策性负担和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影响下,四大商业银行eROA大幅提高;银行业效率呈现双增长趋同现象;长期发展中,效率与经营稳健性强相关。这一结果也证明了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联系。后危机时期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将对四大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产生较大影响,而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