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指期货,即股票指数期货,它是金融期货中产生最晚的一个类别。据2006年数据,全球期货交易中,股指期货所占的比例高达38%,名列第一。因股指期货丰富了市场交易品种,而双向交易机制的引进可以规避系统性风险,从而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再者股指期货本身具有高流动性,其杠杆效应又能使风险被放大,故在推出股指期货后,如何防范风险和风险控制成为金融期货交易中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开展股指期货交易--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创新型金融衍生产品,股指期货丰富了市场交易品种,而双向交易机制的引进可以规避系统性风险,从而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但是,股指期货交易的开展必须基于一国的基本国情,本文从股指期货的比较优势入手,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对我国股指期货的开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股指期货是一项重大的金融创新工具,它的推出推动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但其在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风险。本文首先介绍了股指期货的定义及发展必要性,随后探讨了其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旨在有效规避股指期货交易风险,促进我国股指期货交易市场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股票指数期货的风险(一)股票指数期货的交易风险特征随着股指期货上市的日益临近,对股指期货交易风险的了解就更加迫切。由于股指期货的功能特殊性,其自身的交易风险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与其他市场风险相比,股票指数期货的交易风险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5.
股指期货是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还是在期货交易所上市,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惯例.本文根据我国目前证券市场发展状况,从股指期货全球的发展趋势、风险控制、运行成本、长远发展等几方面,分析我国推出股指期货交易地点的选择问题,认为我国证券交易所推出股指期货要优于期货交易所推出股指期货.  相似文献   

6.
由于股指期货交易本身的复杂性和现行会计准则的局限性等原因,在股指期货交易的处理上,不可避免会带来各种会计风险.本文就新会计准则下股指期货的会计处理及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各种会计风险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期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最大限度地保障投资人利益.  相似文献   

7.
甄红线 《济南金融》2008,(12):73-75
<正>股票指数期货是二十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金融创新产品。股指期货是专门为市场投资者规避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而设计的,作为金融衍生工具的一种,其本身又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股指期货套期保值、价格发现等功能使其具有规避股票市场风险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杠杆效应等特点,它又可以使市场风险以乘数放大而带来新的、更大的风险。因此,对股指期货带来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尤其是在我国即将推出股指期货交易的初始发展阶段,更应该重视和研究如何管理股指期货风险,以便于我国股指期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投资管理》2010,(1):28-28
参与股指期货前,你要“知己知彼”,知道自己的本事与风险承受能力,也要知道市场的机会与风险。首先,你要清楚参与股指期货你就要愿意承受风险;其次,你要充分估计困难,做足知识准备,得有赚钱的本事,并能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前要“一慢二看三参与”。  相似文献   

9.
何建 《西南金融》2006,(9):51-52
股指期货交易的推出标志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拉开序幕。对中小投资者而言,股指期货交易既带来投资机会同时也增大投资风险。本文从股指期货交易的特点出发,阐明股指期货交易推出后,投资于股票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的中小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前,市场关于股指期货的讨论重心已经从可行性、必要性等问题转移到了股指期货的具体实施方式、上市时机的选择、股指期货的风险控制等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上。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股票指数期货的风险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理念的变化。这是因为,如果风险管理完善有效,则可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保证股指期货交易的公平有序,使其为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服务。但如果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行之无效,将对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带来冲击。  相似文献   

11.
股指期货交易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金融创新,也是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开闸之举,它的顺利实施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通过完善期货市场立法,确定市场进入与会员管理制度,设计股指期货合约,建立期货公司内控制制,加强监管协调等方面,建设和完善股指期货交易风险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规则》和《风险控制管理办法》以及相关配套实施细则的颁布,股指期货渐行渐近。股指期货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风险规避工具,也提供了全新的投资品种。但是股指期货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其实行保证金交易,具有一定的杠杆效应——不仅放大了  相似文献   

13.
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是既区别又联系的。商品期货的价格变动对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公司股票价格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刚刚推出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的情况下,因入市门槛比较高,对于广大的中小投资者,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得不到有效的规避。本文分析了股票市场与期货市场的关系及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原理及方法。根据股指期货套利原理,挑选一个股票组合,要求这个股票组合与期货合约标的物有显著的协整关系,从而可以通过期货市场的买空、卖空功能来降低这个投资组合的系统性风险。从而使得那些达不到股指期货交易标准的中小投资者能够有效的规避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4.
2011年6月27日,中国银监会正式发布了《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业务指引》,体现了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定位的支持。作为一种基础性风险管理工具的引进,股指期货的引入提升了信托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效率,促进了信托理财产品风格的多样化。但是,在具体运用中,我们也要高度重视并注意防范股指期货的引入可能引发的新的风险。本文以指引的发布为切入点,对股指期货在信托理财中的具体运用以及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以更好地发挥股指期货在信托理财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开设股指期货交易有以下现实意义:①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②有利于规避投资机构的系统性风险;③对股票发行市场产生积极影响;④有利于培育机构投资者,改善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⑤是我国加入WTO后开放资本市场的必然选择.我国开设股指期货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在200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前推出股指期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意义在于:通过股指期货交易可回避股价风险;在投资者节省了交易费用的同时,也避免了股价的过度波动;有利于长线投资队伍的壮大;可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股指期货作为一种高杠杆率的投资工具,其作用表现为双刃剑,一方面它可发挥套期保值与价格发现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过度的投机也可能导致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扩大,关键在于控制投机的程度。我国股批期货交易应借鉴日本模式,在证券交易所内交易;交易地点应选择泸、深两地;可考虑逐步展开保证金交易的限制;为避免过度投机,在于办股指期货业务的初期可考虑规定较高保证金比率,并在入市资格方面作出相应的限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17.
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和QFII能否以及如何参与股指期货,已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上瞩目的焦点。虽然目前政府对QFII参与股指期货还未有明确规定,但证监会于3月表态,允诺QFII可以参与股指期货,并就QFII未来的参与形式有了初步意向,规定QFII将曲线进入股指期货市场,即暂时不可能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会员的资格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初期需要以期货公司客户的身份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因此,QFII即将投资于股指期货,即使在中国做不了,QFII也一定会在其他市场寻找针对中国市场的股指期货。  相似文献   

18.
股指期货交易中的风险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指期货既具有金融衍生产品的一般性风险,又具有自身的特殊风险。它决定了股指期货交易中的不同主体,必须在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的基础上,制订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风险管理策略,以达到风险可控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徐伟浩 《金融纵横》2011,(10):31-35
当今,国际资本大量涌入新兴经济体,金融衍生产品发展也十分迅猛。股指期货作为一种管理风险的重要金融工具,在管理风险的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自身拥有极大的风险。我国去年推出了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在管理股市风险的道路上走出了关键一步。但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股指期货的风险没有形成全面的认识。本文从与香港恒指期货这个成熟市场比较的角度,运用VaR—GARCH模型对我国股指期货的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沪深300股指期货当前风险管理水平与恒指期货存在一定差距的结论,并建议加强跨市监管,完善我国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股票指数期货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投资工具,它是以某一股票指数作为标的物的期货品种。股指期货并不是采取实物的方式来进行交割,而是采取现金交割的方式,它具有价格发现,规避风险和资产配置等功能。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日益全球化,同时机构投资逐渐成为金融市场上的主导力量,从而对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一些发达证券市场和新兴证券市场竞相开设股指期货交易,形成了世界性的股指期货交易热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