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政府对城市公用事业既"掌舵"又"划桨"的体制缺乏效率,带来了社会整体福利的损失。目前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首要问题是推进市场化,而不是全盘和盲目的民营化。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的关键是通过可竞争市场的培育,在城市公用事业产品供给中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企业增强改善经营的内生动力,并配套相应的政府规制,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民营化与政府规制:公用事业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志云 《改革与战略》2007,23(12):35-37
公用事业改革的基本问题在于政府是否应该介入其中,政府应该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持有所有权以及进行民营化.中国公用事业民营化与发达国家的民营化有区别.文章在把握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公用事业的性质、政府规制的制度性效益缺失等角度,揭示了良好的政府规制是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成功的关键.因此,要对我国政府规制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地改革,以更好地完善公用事业民营化进程中的政府规制体制.  相似文献   

3.
一、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中的政府责任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公用事业运营采取了政府投资建设、财政补贴运营、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模式。由于这种经营模式缺乏竞争、有效的责任机制和利润刺激,导致城市公用事业领域机构臃肿、效率低下、亏损严重,城市公用事业领域成为近年来公众投诉举报、抨击最猛烈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当前,从中央到各地方政府都纷纷出台了鼓励非公有资本投资公用事业的政策,公用事业民营化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可以预料,公用事业民营化即将在我国形成一个高潮,而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模式也成了企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里概括了六种最主要和最常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吴声凤 《特区经济》2010,(1):128-130
当前,各国政府在公用事业领域普遍采取了民营化的改革措施。民营化倡导非公共部门替代公共部门承担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功能,借以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和质量。民营化背景下,政府对城市供水的管制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而供水事业管制的价值内核是公共利益的维护和保障。本文着眼于城市供水民营化改革在我国方兴未艾的现实情况,从城市供水现状入手,分析了城市供水民营化的意义和问题,提出了我国城市供水民营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城市公用事业目前普遍面临着效率低下的问题.民营化成了许多地方想当然的选择.但也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民营化的背景及其兴起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负效应分析.阐述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需要一定的政策、法律及相关环境的配套的现实因素.让人们能在民营化的优劣争论与实践中更清楚地认清目前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公用事业民营化:理论盲点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自力 《改革》2004,(3):108-113
中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有其深刻的现实与理论背景。对公用事业民营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是一个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目前在公用事业公有民营与民有民营、民营化与市场效率改善、价格管制的“信息悖论”、改革中的利益协调问题等方面缺乏研究,存在理论盲点。这些问题不解决,会阻碍民营化的进程、影响民营化的效果。中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应该是一个从公有民营到民有民营的渐进过程,自由交易权是民营化改革成功的制度保证,政府制度改革是民营化改革的政治基础,协调各方利益是民营化改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用事业运营模式改革:以上海为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冬 《上海经济研究》2006,(11):38-47,72
公用事业市场化、民营化改革是理论界探讨的重要问题。走在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前沿的上海,其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改革历程、所存在的不足及运营模式探索是一项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本文主要从上海城市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案例来深入分析我国城市公用事业运营模式的改革实践。提出当前应大力推进公用事业的民营化进程;在完善公私合作制的过程中确立多元投融资模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合理定位;打破垄断,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城市公用事业市场体系,实现有效竞争等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公用事业民营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减少政府的财政压力以及给予公民更多选择服务的机会。但实践中公共性缺失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本文就公用事业民营化相关概念内涵进行阐述,结合中国公用事业民营化的实践,分析公共性缺失的表现以及维护公共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 城市公用事业属于地方性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水务、燃气、供暖、公共汽车交通、地铁、环境卫生等。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公用事业一直是国有国营,由地方政府直接运作,存在典型的政企不分、政资不分问题,其经营效率低、财政补贴数额大;从投融资角度来看,还存在投资总量不足,融资资源浪费等问题。从世界各国情况看,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是大势所趋。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基础领域市场化改革,主要是通过产权变更的方式摆脱政府对基础  相似文献   

11.
邓淑莲 《南方经济》2014,(1):98-108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在各种政策的扶持下,国企,特别是央企迅速做大做强,随之而来的公平问题日益突出。从国企发展的结果视角考察,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为国企从业者,尤其是国企高管,而不是广大民众。引发国企发展不公平的原因是制度性的,必然性的,而不是管理操作性的,或然性的,是公权力进入经营领域必然带来的结果。因此,将国有企业限制在尽可能小的必需的范围之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选择。  相似文献   

12.
车松 《科学决策》2013,(8):16-29
劳动力供求的变化使我国可能在2015年以后进入劳动报酬的高增长期。届时劳动报酬占比较低的状况可能得到改善,但在劳动报酬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人均劳动报酬将会陷入一个低增长期,原因主要在于低水平的人力资本积累、低效率的产业结构转型、老龄化及忽视员工的企业经营伦理。因此,实现劳动报酬总量与人均水平同步增长的关键在于培育一个包含政府、企业、劳动者,充满有效的动力、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社会系统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李玉刚  孟贝贝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6):95-100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行为不仅受到政府规制的约束,还受到日益增长的公众意愿的影响。尤其律随着信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网络传播机制的形成,公众意愿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其通过影响政府主管部门决策阈接对企业施加影响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文章在回顾企业合法性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企业在规钢或公众意愿上的单一类型的合法性具备、不具备和不明确三种情况,分别给出了利用或加强、减弱或改变、掩饰或建构共计6种策略。把规制和公众意愿双重制度要素约束下的企业合法性状态分为9种共6大类,并针对性地提出了6大类组合型合法性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湖北省集群式乡镇民营企业的调查结果为依据,对其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湖北省集群式乡镇民营企业在企业规模、组织形式、政府服务、资金与人才等方面的问题所在。各级地方政府除了要为这些企业提供优良的公共产品和有力的制度保障外,还需要提高集群式乡镇民营企业基本要素的配置效率,保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企业进军海外投资不仅要面临来自市场的各类风险,同时也不断遭遇各种政治风险。了解、关注、分析我国企业"走出去"、进军海外投资过程中面临的各类政治风险,制定正确的应对防范对策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行为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及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其行为主体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关于其主体的研究至今还没有形成体系。文章从主体入手,认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三个行为主体,三者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分别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同时运用博弈的方法分析了三者的利益关系,最后通过分析得出只有政府、企业和公众三位一体,才能最终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7.
政府投资主要是提供公共产品,但仅由政府提供会出现不经济。公共产品的内涵分析也表明私人是可以供给公共产品的,但要解决公共产品外部性问题。以城市轨道交通投资为例分析,发现通过外部收益内部化我国香港地铁实现了盈利,内地政府借鉴其经验,大力引进社会资金投资地铁,减轻了资金压力,提高了投资的效率。这表明通过分析投资对象特点和制度安排是能够改变当前政府投资制度的,即社会资金是愿意进入公共产品供给的,政府是可以从某些领域退出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30个省域2011—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直接和空间溢出效应,并进一步探讨企业异质因素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政府科技资助除了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直接正向激励效应外,而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和盈利能力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正向影响,而产权性质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负向影响;企业规模与技术水平在政府科技资助与企业研发投入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产权性质在两者间关系不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韦锋 《乡镇经济》2013,(4):45-48
地方政府公信力在理论和实践上日渐成为一个重要的主题。学界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有能力说、效能说、关系说等,这些不同视角的阐释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研究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文章认为地方政府公信力在本质上是地方政府履行政府职能、承担政府责任、回应社会公众诉求所表现出的赢得社会公众基于主观价值评判基础上的认可的能力,是地方政府取信于社会公众的能力。地方政府公信力不但反映了公民合法权利、正当利益得到维护和保障的程度.而且其对于获取地方政府合法性、检验地方政府公共性、审视地方服务型政府、评判地方政府绩效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2013年城镇住户数据,综合使用Probit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家庭背景对劳动者体制内单位求职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背景会显著影响劳动者进入体制内就业的机会,父母双方均在体制内就业的劳动者更可能进入体制内就业,父母均不在体制内就业则更难进入体制内就业;且在男性、女性、高学历和低学历群体中,家庭背景对劳动者进入体制内就业机会的影响都存在。同时,与低学历群体相比,高学历劳动者进入体制内单位就业机会受家庭背景的影响更小,即学历在家庭背景对劳动者就业机会的影响中发挥了一定的替代作用。不断提升体制内单位就业招聘机制的实质性公平及推进高等教育的公平发展,对实现劳动者公平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