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粮食企业坚持粮食顺价销售,是粮改的重要内容与政策之一,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整体规划和目标中居于突出位置,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粮改进程与成效。然而,粮改以来,尽管各地各级国有粮食企业作了许多努力,付出了巨大艰辛,粮食顺价销售的实际效果,远远未能达到预期目的,某种程度上甚至成为阻碍整个粮改进程的因素。全面客观地分析、坚持粮食顺价销售政策,起码在现阶段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保护粮农利益,以及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流通体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其它因素影响,使得粮食顺价销售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并带来了于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不利的后果。随着粮改的深入、粮食生产、流通领域内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示出来。因此,不断调整完善粮改政策是必要的。那么,作为粮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的粮食顺价销售政策也应当随之不断完善和调整,也是有必要的。如果整个粮食流通形势发生了变化,依旧不顾客观实际,要求国有粮食购销死守以往规定的粮食顺价销售政策不变,显然会给粮食流通体制带来混乱,并造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活动陷入更加艰难的困境,给其造成新的经济损失。因此,进一步完善调整粮食顺价政策势在必行。那么,调整完善粮食顺价销售政策应当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相似文献   

2.
国有粮食企业坚持粮食顺价销售,是粮改的重要内容与政策之一。然而,粮改以来,尽管各地国有粮食企业作出了巨大努力,但粮食顺价销售的实际效果,远远未能达到预期目的。由于粮食顺价销售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带来了对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不利的后果。随着粮改的深入,粮食生产、流通领域内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如果依旧不顾客观实际,要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死守粮食顺价销售政策不变,必将给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活动陷入更加艰难的困境,造成新的经济损失。要针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粮食市场形势,研究完善调整粮食顺价销售政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为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国务院对今年的粮食购销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粮食购销政策的调整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和农发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笔者就此进行了调查,谈些见解。   一、粮食购销政策的调整对企业的影响 (一 )南方早籼稻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给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带来阵痛。国家规定:“适当调整保护价收购范围,南方早籼稻从 2000年新粮上市起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此收购政策使南方早籼稻产区的粮食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困难:第一,企业经营范围缩小,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下降。笔者对鄱阳湖区…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粮食供求形势出现的新情况,有些方面的政策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如粮食出口政策。前几年我国库存粮食较多,品种结构不合理,保管成本高,适当多出口一些是必要的。现在库存粮食下降较快,需要适当控制出口,对有些地方和有些粮食品种,要取消出口补贴。要加强和完善政府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农业将置于其规则的约束之下,在享受缔约国应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在入世的谈判过程中,我国政府已承诺按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要求,减让农产品关税,并根据多边贸易规则调整国内政策。粮食是我国的主要农产品,它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其政策可能发生的变化尤其值得关注。笔者认为,入世给我国粮食政策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入世本身对我国粮食政策与体制的要求;二是入世后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我国粮食政策与体制提出的要求。第一个要求意味着我国必须按世界贸易…  相似文献   

6.
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事关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定。粮食政策与粮食法律是粮食管理的两大重要治粮措施。粮食政策、法律是用来确立粮食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一些基本规则。粮食政策为粮食工作提供指导原则,粮食法律为粮食政策的执行提供具体性、稳定性、可执行性的保障。粮食法律和政策本身不能增加农业资源,但是可以改变生产要素配置的环境和相对价格,从而影响粮食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粮食政策的调整方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将引起我国粮食政策较大范围的调整,这种调整压力来自于两种要求:一是入世本身对粮食政策与体制的要求;二是入世后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我国粮食政策与体制提出的要求。本文从政策的适应性和对策性两个方面分析了入世后我国粮食政策可能作出的一些调整。  相似文献   

8.
粮食补贴是世界各国干预粮食经济活动的一种重要政策手段,也是各国现代化粮食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了解和研究国外的粮食补贴政策,对于我国粮食发展与粮食政策的制定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粮食安全已经由粮食数量安全向粮食结构安全转变,粮食供给结构性失衡导致粮食短缺与粮食过剩同时存在,粮食陷入"三量齐增"困局。文章梳理粮食结构影响因素的国外研究新进展,分别从粮食贸易、补贴政策、粮食价格、气候土壤环境等方面阐述对粮食生产结构的影响,以期为解决中国的粮食结构安全带来一些新思考。从国家层面看,消除贸易壁垒意味着贸易收益与财政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增加社会总体福利水平,但损害了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粮食补贴对种植决策带来的影响有限,且补贴效率低下容易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从粮食生产要素来看,气候变化导致粮食生产风险增加,改变耕作方式有利于土壤的生物功能进而改善粮食生产。调整粮食结构和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要同步进行,调整粮食结构不是单纯的生产安排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体制转型、发展转型、机制转换乃至经营形式创新的问题。从长期发展考虑要以农民收入增长、粮食安全战略、土地利用效率为综合目标,构建城镇化与粮食结构安全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湖南调研发现,林区、山区农民和粮食主产区农民享受的公共财政补贴存在较大差距。粮食直补等多项国家惠农政策给粮食主产区的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由于受耕地面积少、农业经营项目单一等因素的制约,林农所获得的惠农补贴不多。当前公共财政惠林政策与林区、山区实际存在较大差距,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林农税费负担较重等现象还比较普遍。针对这些问题,应调整完善公共财政惠林政策体系,尽早出台营造林补助政策,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加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以缩小林农与粮食主产区农民享受公共财政补贴上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粮食购销体制走向市场化的改革,是我国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作出的正确选择。2001年,国务院部署在粮食主销区拉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序幕。2004年,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在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同时,国家决定通过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来稳定粮食生产、引导市场粮价和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以来,国家出于调控收购市场需求,以及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的考虑,又先后启动了玉米、大豆、稻谷、油菜籽等I临时收储政策。实践证明,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对稳定和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面对粮食供求关系发生的新变化和形势的新发展,现行政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制约了政策效果的充分发挥。一、当前粮食收购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没有体现品种、地区差价,不利于优质粮食品种的发展和粮食的高效流通。托市粮收购的价格标准与农民售粮收入直接相关,是决定政策执行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确保进口适度适当是新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同时,我国粮食呈现全面净进口且进口增长迅速,"非必需进口"大幅增加,进口过度问题突出,给国内粮食产业健康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了极大挑战,亟需采取措施有效应对。本文从国内生产目标定位,面临的突出问题及粮食产业健康发展面临挑战等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实现粮食安全新战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粮食安全的体制与政策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粮食需求的刚性和粮食供给的不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永恒的常青课题:但是,新时代需要建立粮食安全新框架: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新形势下粮食安全政策的科学内涵,不仅是重要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笔者试图回顾和整理学者们对粮食安全概念和体制、政策的研究,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为下一步完善保障和提升粮食安全的政策提供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实行粮食“敞开收购、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既是当前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理顺目前紊乱的粮食购销价格状态,使国有粮食企业不再发生新亏损的关键,必须全面贯彻执行。但是,任何一项重大改革措施的推行,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新情况、新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对于促进资源公平分配、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协同发展理论为指导,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应结合现实问题和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动态化调整。为提高粮食补贴政策的适用性,应增强粮食补贴政策内容的协同性和政策执行过程的协同性,也即在提高粮食补贴政策质量的同时保障政策的落地。  相似文献   

16.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国家一直给予粮食企业特殊的政策,除每年给大量的财政补贴外,还给予税收上的优惠政策。粮价放开后,粮食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随着新的税制改革,尤其是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由于国家对粮食企业原来执行的减免税政策是否继续执行,没有得到明确,致使一些政策衔接不上,给企业在执行中带来许4F便,主要问题有如下方面:1、关于1994年1-4月税收问题。税改之前,有关文件已明确粮食企业在粮价放开后三年内免征管业税。但税改之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F发的财税(94)004号文规定对粮食企业实行增值税…  相似文献   

17.
在中央一号文件连续6年锁定三农的大背景下,国家先后推出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两大政策,有力解决了主产区卖粮难的问题,促进了粮食的有效流通。在临储政策遭遇仓容不足等难题之后,中粮等企业建议国家允许它们和中储粮一起参与粮食收购,主要针对的品种是大豆和玉米。这种建议有一定的积极性,不过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影响了政府对粮食的宏观调控。文章细致分析了这种政策建议的利弊,并指出其在粮食所有权等方面所引起的隐忧。  相似文献   

18.
从2004、 2006年起,我国在粮食主产区分别对稻谷、小麦两个重要粮食品种实行托市收购政策,这对稳定和促进我国粮食生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诸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托市政策的逐步修改和完善,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影响也随之变化。本文对托市政策给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作用、不利因素及如何应对政策的调整作一番探究。  相似文献   

19.
粮食生产支持政策是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不断完善,历经了起步摸索、探索调整、改革发展、提质增效等四个阶段。当前,日益突出的粮食供需失衡问题和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都暴露出当前粮食生产支持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优化补贴结构、补贴依据、补贴方式、补贴标准等政策要素;完善耕地地力补贴政策和粮食收购政策,引导农户生产者参与农业生态保护;推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法制化,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浅析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以来,国家为了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性和国家粮食社会安全性,连续几年实行了最低收购价粮食(即托市收购)政策,对不同的粮食品种在其收割季节制定了相应的最低收购价格,有效地抑制了粮食市场价格回落,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虽然国家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农民利益,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情况,现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