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8年,为引导全区广大干群尊重和善待自然、保护和修复生态,进一步落实全区环保优先行动战略,提升全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整体水平,无锡市惠山区文明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主题,在全区上下广泛开展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系列创建活动,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催生的工业文明在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站在时代发展高度,总结以往历史经验教训,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引领下,汲取人类文明史上的生态智慧,提出了以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这是适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郑现镇 《时代经贸》2011,(22):16-16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国道家传统哲学和马克思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4.
刘稚亚 《经济月刊》2013,(11):101-103
近年来,老百姓明显感觉到,银行不再是单纯的存取款机构。一方面,随着银行的金融创新不断增多、金融产品更加丰富,老百姓享受到了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但与此同时,金融产品夸大收益、银行卡安全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情也时有发生,银行业的收费和服务问题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生产力理论把生产力当作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人为地将人与自然截然对立起来,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赋予生产力理论以生态内涵,实现了从工具生产力到生态生产力的转变,并将人与自然有机地统一起来,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实施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相结合的策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变粗放式经济为集约式经济,从而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7.
试论消费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目标。消费和谐是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和谐、消费与人自身发展的和谐、消费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然而当前,我国还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消费现象,对社会生产发展、自然环境以及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都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积极倡导消费和谐,努力探索实现消费和谐的对策、路径的努力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管华 《经济研究导刊》2009,(30):170-171
"人水和谐"问题本来是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普遍问题,追求人水和谐不仅是现实的需要,也是人类理性的表现,具有深厚的哲学根源。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过分的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破坏,使人水关系越来越不和谐并由此造成水资源危机。水危机已经开始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由生态危机转化为社会政治危机,使"人水和谐"问题不仅仅是个生态问题,已成为一个政治问题。因此,从人水和谐与生态政治的关系中思考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形成人水和谐的共识和机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赵本义 《经济导刊》2009,(7):119-121
此次经济危机充分暴露了现代经济循环机制的问题及其病灶——现代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矛盾。社会对消费功能的高估,对消费流通环节监控缺位,消费结构的不平衡性特别是不同群体的消费偏好的不协调性是本次经济危机的直接导因;  相似文献   

10.
和谐的住房消费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强大的动力,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但我国目前住房消费市场中存在着消费过程浪费严重、消费市场供求失衡、房价过高等问题,文章探讨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倡导正确的住房消费观念,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制定合理的住房消费政策及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消费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被异化为病态式消费模式,这使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崩溃的危险。我国新富群体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加上西方消费主义影响,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克制消费欲望、调整消费行为,才能建立生态消费模式,才能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学视角审视我国目前的过度消费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晶 《经济经纬》2007,(3):14-16
目前,我国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过度消费现象.缺乏忧患意识的消费观念、收入分配的马太效应、以高耗能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粗放型生产方式以及生态消费体系的不完善等,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过度消费现象日益严重既阻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又使我国面临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治理过度消费,应通过实行消费税等政策对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加以引导规范,并通过建立生态消费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海岛是海洋生态系统的有机体,有其生态价值,这是保护海岛的生态伦理前提;从人类与海岛的关系来讲,使海岛生态功能的演化向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生态系统演化,这是海岛保护的生态伦理的核心;从人与人的关系来讲,保护海岛是单个人对整个人类应尽的生态义务,这是海岛保护生态伦理的价值选择。生态义务是单个人对人类整体的义务。  相似文献   

14.
论绿色消费方式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费方式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建立起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和注重精神文化消费的可持续消费方式,是促进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构建自然与社会相协调的生态经济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走经济生态化发展之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其自身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对策和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一脉相承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基础条件.生态文明反过来又可以对前三个文明产生有力的促进作用。十七大报告首次写入"建设生态文明",将有助于我们确立更加科学、完整的文明发展理念.推动构建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更加均衡、权力受到监督与制约、公民权利更有保障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从消费的本质看可持续消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梅华 《经济问题》2001,18(3):51-53
消费本来是人类自我完善、自我成就的过程,但一个世纪以来的人类消费是建立在对自然、环境、资源的无偿掠夺的基础上的,结果使人类进入了自己为自己制造的陷阱之中。分析消费的本来涵义和产业社会消费的弊端,可持续消费将是人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态问题是基于不健康的人地关系所导致的,人口膨胀、城市扩张和资源性产业过度是导致城市生态问题的具体动力。城市生态修复是对城市生态关系的修复,通过城市生态系统分析诊断生态问题形成的关键关系和根本动因,通过积极有限的干预,协调自然过程的相关变量,建立自然过程主导的城市生态系统修复框架和路径,让自然做工。以太原市城市生态修复为例,探索建立以山地绿量为关键调节变量,通过绿量的快速提升修复冷岛效应、水源涵养效应、坡地风效应、建立“水绿共举,复绿养水,水绿孕城”的系统理念,实现城市系统整体格局修复、山地修复、水体与水系统修复、城市森林与绿地修复和棕地的系统修复。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89个城市居民样本数据,分别建立居民购买对环境和自身都有利的生态环保型商品和对环境有利而对自身无影响的生态环保型商品的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城市居民生态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生态消费的认知水平、对环保标识的信任水平、政策宣传状况、商品质量的可靠程度对居民购买两类生态环保型商品都有显著影响,而且为正方向影响。性别和文化程度分别是居民购买第二类生态环保型商品和第一类生态环保型商品的比较显著的人口统计学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对资本主义制度展开了毫不留情的生态批判,同时探讨了解决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解之路。生态危机理论,对于正确认识全球性生态危机,以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