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实行股票期权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票期权制度在国外已经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但是股票期权的实施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实施股票期权的条件,应从以下几方面创造条件实施股票期权,修改公司法、证券法,明确股票的来源;修改税法,明确公司股票期权费用和个人股票期权收入的税务处理;修改会计制度,明确公司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在股票期权激励制度设计中,行权价格:行权条件和行权时间等因素会影响股票期收入,而股票期权收入会影响公司业绩,因此,行权价格、行权条件、行权时间和行权特定条款等因素会影响到股票期权的激励效用,文章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现有股票期权激励方案特点,从行权价格、行权条件和行权时间等方面提出优化股票期权激励方案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股票期权制度的四个核心要素角度,即股票期权的授予数量对高管薪酬的影响、股票期权的有效期和行权安排对会计利润的影响、股票期权行权条件和行权价格的重设思路四个方面入手,对比分析金地集团实施的两次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对我国经理股票期权计划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股票期权制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受欢迎的激励制度之一。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股票期权的成功实施并非少数公司凭借自身的努力就能做到的,同其他许多制度一样,股票期权的有效运行也离不开制度发挥作用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5.
股票期权与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激励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票期权是欧美经济中常见的一种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它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有利于低成本激励,有利于降低代理费用,有利于矫正员工短视心理。但股票期权在我国的实施碰到股票来源问题、约束监督机制问题、业绩评价机制问题和人才市场问题等制度性障碍。因此,从目前国情出发,从实施股票期权的技术条件和制度条件来看,股票期权最适合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6.
一、经营者股票期权的特征经营者股票期权亦称经理股票期权 (ESO) ,它是把金融衍生工具上的“股票期权”概念借用到企业管理中而形成的一种制度 ,是指企业经营者在与企业所有者 (为了与习惯一致 ,如不作特殊说明 ,所有者均指物化资本所有者 ,下同 )约定的期限内 ,享有以某一预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企业股票的权利。对于经营者股票期权的概念 ,虽然具体的表述有所不同 ,但理论界几乎不存在什么争议。经营者股票期权有 5个主要的特征 :( 1)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合一。由于经营者获得的实际利益必须以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为前提 ,所以 ,…  相似文献   

7.
股票期权制度创新与反向激励问题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票期权制度是以非路径依赖型期权为载体而设计的。在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不成熟和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情况下,这种收益只取决于到期日股票即期市场价格的期权,出现了反向激励问题。本文从创新载体角度出发,采用适当的路径依赖型期权,并根据其风险收益特性重新进行制度的结构安排和参数设计,从而有效控制反向激励问题,发挥股票期权制度对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长期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8.
彭元 《企业经济》2004,(9):187-189
股票期权制作为职业经理激励的典型方式在国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它们的有效实施既需要一定的内部基础条件,又需要相关的外部条件,需要有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作保证。在我国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引入股票期权制度有利于促进我国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公司所有者与控制者分离的趋势,为了有效地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合理激励约束公司管理人员,美国大型公司采用了股票期权激励模式,并在80年代取得普及性的发展.受美国的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在90年代建立或完善了自己的股票期权制度,从而使股票期权成为目前世界各国上市公司重要的激励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激励方式相对于传统的薪酬制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制度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证券市场有效性较差、现行法规体系约束过多等诸多障碍,使得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制度的发展严重滞后.本文试图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股票期权制度的缺陷出发,简单讨论了美国的股票期权制度改革的一些政策。然后通过对中美股票期权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对中国当前的股票期权制度进行了讨论和评价,希望能够对我国的经理人激励制度改革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