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燕 《中国外汇》2013,(13):64-65
软条款并非仅限于针对出口商的"陷阱条款","进口商软条款"同样可能陷进口商和开证行于困境。通常所称信用证软条款,是指针对受益人(出口商)而言的"出口商软条款",即开证申请人(进口商)或开证行在信用证中为受益人(出口商)设置的,使其无法独立满足信用证要求,以至于不能顺利获得偿付的"陷阱条款"。然而,在国际贸易实务中,由于买卖双方谈判地位的差异,软条款不仅可能针对受益人(出口商),也可能针  相似文献   

2.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简称L/C)是当今国际贸易中主要的结算方式之一,它依托银行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卖双方互不信任的矛盾,并且还具有贸易融资功能,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信用证中软条款的存在使得出口商面临一定的收汇风险。本文首先定义了信用证软条款的含义,其次分析了出口商如何识别信用证中的软条款,最后提出了防范信用证软条款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信用证项下出口押汇是指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出口商将信用证所要求的单据质押给银行,由银行买下单据并按票面金额扣除从押汇日到预计收汇日的利息及有关费用,将净额预先付给出口商的一种融资方式。其主要特点:一是有真实的贸易背景,融资风险小。二是有进口方银行的付款保障,一般来说,银行信誉高于商业信誉,因此,收汇比较有保障。三是有追索权,即当出现非出口商银行无法收汇或不能按期收汇的情况时,银行可以向出口商或出口商的担保方追索融资款项,进一步降低了融资的风险。四是有多重还款保障:货物出口收汇;物权单据下对货物的处置;向出口商或出口商的担保方追索。但银行在办理出口押汇时在开证行/保兑行、信用证本身、单据、出口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风险,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相似文献   

4.
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出口企业的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证结算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得到广泛应用。对我国出口企业来说,信用证在提供安全保障和资金融通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出口商应慎重选择进口商和开证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选择有利的仲裁机构和诉讼地点以及充分利用UCP600相关规定的方式来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中,信用证是主要的结算方式.本文将就出口商在使用信用证结算过程中遭遇的风险加以探讨,并且提出一些可行的规避方法.  相似文献   

6.
蒋微 《中国外资》2009,(8):115-115
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中,信用证是主要的结算方式。本文将就出口商在使用信用证结算过程中遭遇的风险加以探讨,并且提出一些可行的规避方法。  相似文献   

7.
信用证沉默保兑业务有关法律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军 《国际金融》2004,(1):59-61
在许多以跟单信用证为支付结算方式的国际贸易中,由于对开证行的信用不了解或担心进口商和开证行所处地区的国家风险(或称政治风险,例如有关当局实行外汇管制措施),出口商经常要求本国/本地区或位于司法体制相近国家的信誉良好的银行对出口商收到的信用证加具保  相似文献   

8.
远期信用证是指开证行或其指定付款行收到受益人交来的远期汇票后,并不立即付款,而是先行承兑,在汇票到期时再行付款的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远期信用证因其是出口商及其银行对进口商的一种融通资金的方式,所以很受进口商的青睐,客户对远期信用证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由于远期信用证项下付款时间较长,国家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等情况不易预测.这就使得远期信用证比即期信用证具有更高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9.
吴迪希 《中国外资》2013,(16):30-31
国际结算方式直接关系到出口贸易能否成交和货款的安全回收,影响出口商资金周转和融通,以及各种金融风险和费用的负担。而从当前我国出口商国际结算方式选择的现状来看,有诸多问题存在。目前出口贸易以信用证结算方式为主,出口商对国际保理和福费廷等新型国际结算方式缺乏深入认识,并且风险防范意识不够,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其原因归咎于对各种国际结算方式的特点、风险和融资等方面的利弊了解不够,无法理性地选择合适自身的国际结算方式。本文在分析了新型国际结算方式对出口商利弊的基础上,从货物供求状况、客户信用风险、财务成本高低、融资的便利程度和综合使用新旧国际结算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出口商国际结算方式的理性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一、信用证支付中受益人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开证申请人不按合同要求开证的风险 1.开证申请人不按时开来信用证 当买卖合同签订贸易后,出口商履行交货义务的前提条件是及时收到进口方开来的符合国际惯例、符合贸易合同要求的信用证.  相似文献   

11.
罗志芳 《中国金融》1998,(11):26-27
不可撤销的跟单信用证(简称信用证)是现时使用最广泛的国际贸易支付制度和最重要的国际结算方式。信用证自身的特点,客观上决定了在信用证结算中存在诸多导致风险的因素。了解这些风险形成的原因、形式及防范措施,对于银行规避信用证结算中的风险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  相似文献   

12.
张蕾 《中国外汇》2007,(7):52-53
我国的出口贸易商在面对欧美等国家的客户时,如果想要扩大对这些国家市场的销售,就必须能提供有竞争力以及成本节约型的结算方式,即采用赊销(O/A)或至少是承兑交单(D/A)方式来销售货物。但是,赊销和承兑交单带给出口商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有经验的出口商在利用O/A、D/A的竞争优势的同时,通过商生备用信用证获得来自金融机构的付款保障,以防不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出口商明明严格按照信用证缮制运输单据,可却遭遇拒付。信用证出错还是单据出错?这令出口商困惑不已。原来信用证的运输条款没有与时俱进,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作为信用证的核心条款,运输条款的正确表达是直接影响出口商缮制运输单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信用证是银行根据进口商提出的申请,向出口商开具保证付款凭证的一种结算方式。它的特点是出口商接到银行开具的信用证后,才办理发货手续。此时,开证银行承担了按规定条件保证付款的责任,使货款结算业务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减小到最低程度。这是当前国际贸易中常用的结算方式。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国内不少“三资”企业和大中型企业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零部件以及设备等,应国外出口商的要求,也都采用了即期限单信用证结算方式。其结汇方式有:(1)单据经开证行审单后即自动划款;  相似文献   

15.
假远期信用证作为一种银行融资便利,实际上是进口商受出口商的委托,代出口商向进口方银行申请完成的。解决信用证下进口商资金短缺,除了进口押汇外,实务中还常常通过远期信用证来实现,即信用证付款期限为远期付款。远期信用证主要相对于即期信用证而言,准确地说,是相对于预支信用证而言。众所周知,结算功能是信用证的一项基本功能。单纯的结算功能仅需即期信用证便可实现。相比之下,远期信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际贸易结算中运用最广泛、最重要的支付手段,信用证被认为"国际商业的生命血液",但信用证中的软条款问题却始终困扰着出口商,成为信用证发挥有效作用的障碍。本文主要分析信用证软条款产生的成因,并进行具体的归纳分类,最后提出出口商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一、出口贸易融资中的潜在风险与防范   (一)打包贷款风险   打包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凭出口商收到的信用证件为还款赁据和抵押品,向出口商提供贷款,支持用于其生产或收购商品开支及其他从属费用,并以信用证项下收汇款来直接归还贷款的资金融通方式,是一种装船前融资.这种融资方式因其自身的特点,深受银企双方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程军 《中国外汇》2007,(6):54-55
延期付款信用证和承兑信用证在UCP600中终于享有了与议付信用证一样的融资权利,出口商可获得银行提前融资的信用证种类不再局限于议付信用证。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际贸易买方市场已经形成,进口商一般都希望优惠灵活的非信用证支付,如托收中的承兑交单和赊销.这些方式对于进口商而言,不占用资金,能增强进口商在当地市场上的竞争力.然而,对于出口商来讲,却要承担资金占压,甚至经常出现的追不回货款的风险,而保理业务能够很好地解决赊销中出口商面临的资金占压和进口商信用风险的问题,因而在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日渐流行.目前我国国际贸易的结算主要是通过T/T和L/C进行的,有关部门对保理这项国际结算方式和手段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付之琳  荆沂萍 《新金融》2001,(12):24-26
国内银行开出的远期信用证,其项下的汇票经国内开证行承兑后很多情况下被国外出口商卖给了福费廷业务的包买商。我们作为开证行,能否自己买断本行承兑的票据?能否通过此种进口信用证项下开证行包买票,既满足出口商转嫁风险,将应收帐款变为现金收入的要求,又在几乎不增加开证行风险的前提下而增加开证行的利差收入?本拟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