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年代以来大连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定量分析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李雪铭  李婉娜 《经济地理》2005,25(3):383-386,390
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大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利用较为客观的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分别求出了1990年以来大连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和系统间的协调度值,定量分析了13年来大连城市人居环境一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并结合实际提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工业和人口大规模集聚。如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已经成为人类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引起了全人类的重视。作为西部城市,兰州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导致了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相对滞后。为了全面评价兰州城市人居环境,本文从组成城市人居环境的自然子系统、建筑子系统、支撑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等方面,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1990~2002年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质量在时间序列上进行了趋势评价,并得出了一些主要的结论,对政府决策部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人居环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群体来研究人与环境间的关系。在以往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居环境随城市发展而产生了“热岛效应”与空气污染等生态后果。本文用这些已往城市人居产生的生态后果来指导云南省元江县澧江镇的城镇发展规划,以避免城市建设中的一些失误,促其在城镇化过程中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胡细英  刘强  张迪 《经济地理》2008,28(4):565-568
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区人类周围一切自然要素与社会要素的总和,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标志,成为整个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从阐述人居环境形成的构成要素出发,以江西省南昌市为例,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建设问题,认为城市生态休闲是城市居民为充分体验生态文明而构建的高品位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状态,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提出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绿地、水域,特别是环境条件良好、生态自成体系的单位用地,编制生态休闲示范区规划,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寻找一条适合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嘉善县污水处理工程是国家“三河三湖”之太湖流域环境整治项目的组成部分,是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必然需要,加快污水设施建设对于促进嘉善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节能减排、生态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项造福当代、惠泽后人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嘉善县大地污水处理公司服务的范围为“一心四点”区域,  相似文献   

6.
祁新华  程煜  陈烈 《经济地理》2008,28(5):794-798,812
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作为城市化前沿地带,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的演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探讨其动力机制可以为人居环境优化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以广州市为例,从不同角度将人居环境演变动力划分为三类,宏观层面的动力(城市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发展、市场体制的确立);政府层面的驱动力(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城镇发展政策、城市空间重构、产业结构调整、行政区划调整、大型项目投资);城市内部不同地域相互作用力(核心区推力、乡村推力、边缘区自身吸引力),并构建了综合动力机制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森林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其他基础设施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快城市森林建设,对于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的推进及城市化内涵的延伸促使城市研究的侧重点逐步从速度、规模等方面转向了质量方面。无论是整体宏观的城市化质量研究还是具体到某个方面的例如人居生活环境的质量研究,学者们都将城市与质量进行了对接。现代化是城市发展质量的本质与核心,因此从城市现代化方面对辽宁省城市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研究并对其水平进行定位,突出城市现代化不同方面之间的平衡程度即现代化内部结构对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把区域城市化、环境、社会作为整个区域的三个子系统,对三个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首先,构建区域城市化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其次,使用模糊分级评价方法对新疆1995~2009年间城市化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新疆城市化的总体协调发展水平呈逐步优化态势,但城市化和社会发展水平低,环境脆弱,城市化与环境、社会发展不协调。只有区域城市化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城市化发展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市化下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区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时都提出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新型城市化即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优化城镇体系,完善城乡规划,提升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创新发展机制,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无锡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特大城市.从2002年开始,无锡进行了二个三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其人居环境达到全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的考核标准.现在和未来,无锡的建设者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思想,全面推进城市各系统的优化协调发展,把无锡建成和谐宜人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2.
山区农村空心化调控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农村空心化问题日趋严重,尤以城乡差异较大的山区为最。通过对重庆武陵山区进行实地调研,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社会经济相关数据,发现重庆武陵山区农村空心化现象是由于城市化发展迅速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民购买能力增强与现行规划管理调控手段乏力等因素发展不协调引起的。这必然对农村的土地资源、人居环境、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鉴于此,提出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农业开发,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开展农村用地规划,加强政府对农村住宅用地的管理等相关措施,以促使城市与农村在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人口流动等方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德元 《技术经济》2007,26(12):86-89
城市化是人口和生产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聚集的结构转变过程。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化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逐步形成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城市化动力机制,促进要素的空间聚集。在发展路径上,要坚持以制度创新推动城市化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4.
汪寅  黄翠瑶 《经济论坛》2009,(17):43-46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城市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城乡协调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城市化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客观体现,可以从实现城市统一制度、建立城乡共赢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市场、统筹城乡产业结构等方面走城乡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共享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融合与创新,对中国城市人居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城市建设与环境治理的核心目标。在分析城市人居环境内涵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人造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三个层面构建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利用南京市2006—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其人居环境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南京市人居环境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三个特征:一是"缓慢平稳"发展,二是"快速非均衡"发展,三是"先抑后扬"发展。为此,提出了优化南京市人居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的实质及其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是吉林省加快城市发展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具体模式。其实质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与资源的优势,用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全新模式发展城市经济,建设城市环境,创建城市生态文明,在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有机结合、协调发展,进而推进全省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较为关注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发展,忽视了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与整治,在人居环境方面也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由此造成了乡村发展空间的无序、自然生态环境的失衡、人文景观的破坏、公共基础设施的落后以及传统文化的衰落等不利后果。显然,城市与农村的人居环境是相通的,是一个整体,两者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不仅影响了亿万农民的生活质量与发展空间,也关系到城市人居环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但在城市化进程中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对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住宅开发和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住宅开发建设过程中也对原有的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如何在城市住宅开发和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及资源合理利用,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导理念的今天是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城市住宅开发企业环境成本的构成分析,构建了环境成本的具体内容,确立了环境成本业绩评价方法,为相关企业有效控制环境成本、改善人居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居文化环境建设的评价与优化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界定人居文化环境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从人居文化资源、人居文化要素、人居文化产业、人居文化发展、人居文化认同等方面,构建城市人居文化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文本分析法探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文化环境的时空基底,发现其同源同脉,且有深厚的楚文化、水文化底蕴的积淀。运用层次分析法,依托GIS空间分析功能发现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文化环境持续改善,但区域内部的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差距拉大。区域中心城市武汉、长沙、南昌、株洲、衡阳、九江等地的人居文化环境均十分优异,其他城市人居文化环境建设则相对缓慢。拟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有序推进城市人居文化环境建设;发挥居民主体作用,以保持地域特色人居文化环境;强化政府文化服务职能,以完善人居文化环境建设的体制机制;旨在提高城市人居文化环境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