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有很大一群人,他们没有厂房,没有设备,没有员工,没有投资,他们全凭自己的思想与智慧、辛勤与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构成一道亮丽的经济景观,我们姑且称之为“无本经济”。他们在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物质财富。企业家为我们制造“物质小康”,他们为我们制造“精神小康”。在我们眼里,他们是另类企业家。从2004年第五期开始,他们陆续在《企业家天地》上粉墨登场。走进本期的是湖南省十位创富电视主持人。当然他们只是众多创富电视主持人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心智定律:钱追钱快过人追钱纵观卓越的企业家、杰出的创富人,其主要的共同特点就是创富心智与理财见识层次高,他们懂得“钱追钱快过人追钱”的硬道理。  相似文献   

3.
“树欲静而风不止”,企业和企业家没有变化,变化的是中国社会和国际商界衡量他们成败荣辱的标准和尺度。  相似文献   

4.
声音     
◎这里的一些根本问题也许是我们的企业家应该认真思考的:企业为何而存在?是为了“做大做强”吗?是为了利润最大化吗?“做大做强”是企业为自己设定的“内部”成长目标,客户没有义务为这个目标做贡献。企业应该问自己的正确问题是:企业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应做出何种贡献?企业为何而存在?——师从“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并在中国一直讲授德鲁克课程的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心的那国毅面对中国企业的现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育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们应该懂得如何管理,知道如何去领导企业并促进它的发展,也知道如…  相似文献   

5.
《大众商务》2006,(10S):64-64
2006年7月16日,“天上人间号”再次驶入美丽的长江三峡。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船上汇聚的是重庆诸葛饮食化有限公司创富团队中的创富精英;他们从四面八方齐集一堂的目的不仅仅是观奇览胜.更重要的是交流经验.为大家共同的事业——“诸葛烤鱼”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出谋划策。目前,像“诸葛烤鱼”这样斥巨资包下豪华游轮.并且报销参会所有费用,将交流会搬鲥青山绿水间、办得如此“诗情画意”的大手笔是国内同行第一家。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近年来,党和政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营造促成优秀人才、优秀企业家生长的社会环境。一批能推进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能适应进入WTO后经济增长方式快速变换节奏;能应对全球化市场竞争的优秀企业家,如:联想的柳传志、海尔的张瑞敏等在激烈的市场搏杀中脱颖而出。人们在熟知了他们的创业经历,研究了他们的成功经验以后,发现他们的成功除了正确运用企业赋予自己的职权制订了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理事会为了在企业与政府以及金融界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本期以中小企业“融资难”为题,特约访谈了部分中小企业的负责人,请他们联系行业和企业的实际,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呼吁政府和社会多给予企业支持。今后,我们将继续关注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并结合企业所关注的问题,不断开展访谈企业家的活动,及时反映企业的心声。  相似文献   

8.
佚名 《大众商务》2006,(9S):20-21
现在的婚姻,受到的“干扰”越来越多,“谁来挽救我们的婚姻?”成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湖南长沙有一位下岗打工嫂,在帮别人处理婚姻矛盾中发现了商机,也由此实现了自己的创富梦想。  相似文献   

9.
小兵  杨力 《大众商务》2006,(3S):8-10
他们喜欢我们的文化,我们需要他们的钱。但我们却“吝啬”地给予,甚至一味地自我欣赏。因为.我们大多数中小文化企业连想都没有想过.要让自己的文化产品先于自己走出国门。而是一味在国内“寻食”,却被“饿”得叽哩哇啦乱喊。 痛定思痛,不出口,待何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常常认为自己在苦苦寻觅的企业家精神,其实,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 恍然大悟的结果是:企业家精神就像太阳、月亮般,时刻都交替辉映着我们,可感可观可知,也可亲可敬可爱。只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中,谁具备了这种精神,谁没有具备,谁具备了多少,以及如何才能具备,就大有学问了。 单纯教科书的形式来教育,指望教授们从理论上来教授,以为从成功企业家身上就可以学习,觉得自己应该拥有也许拥有……都是痴人说梦。 具不具备企业家精神,拥有不拥有这种精神的本质,悟没悟透精神的内涵,因此导致的“悲情”和“困局”其实早已在我们的生活中肆意演绎。只是,因为我们的懵懂和弱智,或者因为我们的自私和狭隘,总是趾高气扬地在误读。 当我们沿着一条清晰的企业家精神主线去解读反思时,发现真理就在身边,触手可摸,柔软温厚,善解人意,淳朴通俗。 问题是,读懂了仍只完成了我们创业、追求成功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们得找准基点,而今迈步从头越。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思想,体现了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县域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如何加快落后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之一,本文作者在通过实地考察后,研究并提出了盂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美国企业家戴淮·西尔弗在《企业家·美国的新英雄》一书中,曾把美国当代经济的发展说成是美国当代企业家的杰作,把企业家称之为美国经济的创造者,是美国的新英雄。他认为,企业家们使经济活跃起来,他们发动了这场竞赛,并带来了球、球拍和手套。没有企业家,就不会有美国的经济。事实的确如此。是千千万万个开创新兴企业的美国企业家们,推动了美国社会的进步和经  相似文献   

13.
刘建强 《新智慧》2005,(14):49-50
“看反贪题材的电视剧,凡是厅长、局长出问题,后面大都有民营企业家送钱、送情人,给观众造成一种民营企业家都是这样的印象。他们不但跟‘贪’联在一起,而且跟‘黑’联在一起,有的民营企业家后面还有自己的打手。这种形象不能代表民营企业家的总体形象。”2004年,在一次政协会议上,经济学家厉以宁谈到了民营企业家的影视形象。  相似文献   

14.
刘建强 《新智慧》2005,(5):49-50
“看反贪题材的电视剧,凡是厅长、局长出问题,后面大部有民营企业家送钱、送情人,给观众造成一种民营企业家都是这样的印象。他们不但跟‘贪’联在一起.而且跟‘黑’联在一起,有的民营企业家后面还有自己的打手。这种形象不能代表民营企业家的总体形象。”2004年,在一次政协会议上,经济学家厉以宁谈到了民营企业家的影视形象。  相似文献   

15.
该退就退     
今年以来.不少创业企业家以落寞的方式告别了自己一手培养的企业.退出舞台。在商品供过于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在世界经济逐步一体化、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这些创业企业家们因知识结构、意识形态、思维模式和个人精力等已经不能适应企业进一步发展而呈现出“落伍”的疲态——所在企业连年业绩下滑是最好的佐证。当他们不能为企业创造利益最大化.甚至阻碍利益最大化的时候.被强行”卖出”是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一个成功的企业成长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优秀企业家的成长过程,而一代杰出企业家的崛起,往往伴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勃兴,以韩国为典型,郑周永和他的“现代”,李秉喆和他的“三星”,金宇中和他的“大宇”,他们在企业界创造出一系列奇迹的同时,韩国的经济也以这三大企业为先导,取得了足以令世人为之侧目的急速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企业家的成长与一个企业的兴衰密切相关,更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途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17.
《大众商务》2006,(7):4-7
他们退休了,身体尚好,却赋闲在家; 他们有钱了,身怀绝技,却无事可做; 他们想干事,想创业,想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却不知路在何方。于是,百无聊赖胖得发愁,便有了孤独,郁闷和压抑,有了“无病闲出病来”的境遇。 这就是中国中老年人的现状。 其实,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他们宝贵的经验、成熟的技能、踏实的精神,正是我们时代所需要的。我们不应该放弃,更不能遗忘。为他们开辟创业渠道,正是我们社会必须承担的责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不一定会饮酒,会饮酒不一定是企业家,二者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可是,如果在饭桌上遇上某个不会喝酒的企业家,大家一定不会相信,一定会认定这位企业家大大的“不老实”。企业家怎么会不喝酒呢?!在现实生活中,饮酒也的确成了企业家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日常工作”。客户来了要陪酒,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来了要陪酒,甚至是企业所在的街道居委会和“三查办”的同志来了,也只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亲自出面陪酒才算没有得罪于他们。国产电影有许多脱离现实的虚假之处,但众多的在酒席上举  相似文献   

19.
褚时键与陈海燕都曾作为我国企业界风云人物,头顶上闪烁着优秀企业家等耀眼的光环,但是,他们都已如同天上的流星,在中国改革的洪流中未能真正成为中流砥柱而最终沦为阶下囚。人们不仅要问,中国的企业家为何如此“短命”?褚时键作为云南玉溪卷烟厂的“老总”,可谓是“富庙里的方丈”,而陈海燕作为湘潭电缆厂的“老总”,把一个国营企业彻底地搞跨了却拥有自己的“小太阳”公司,可谓是“穷庙里的富方丈”。他们都  相似文献   

20.
新华 《新智慧》2005,(2):30-30
在10年以前,中国企业家的生活与现在截然不同。他们大多数人还住在单元楼里,出门乘坐黄色“面的”.手里拿着“大哥大”。在大街上扯着嗓门打电话。到了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使一度犹豫不前的中国坚定了加快发展经济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