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产业结构相似性系数和专业化系数测度川渝地区制造业分工水平,发现川渝地区制造业结构有趋同趋势,制造业专业化水平持续下降,区域分工趋于弱化.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测度分工弱化对川渝地区制造业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分工弱化对制造业生产无效率的解释力为96.64%,是制约川渝地区制造业生产效率改进的主要原因;②川渝地区制造业结构相似度每上升1%,制造业生产效率将降低17%;③川渝地区制造业专业化每提高1%,制造业生产效率将提升22%.  相似文献   

2.
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国际分工的深化,是同一产业或行业内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之间的国际分工,基于比较优势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其袭现形式是中间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本文分析了垂直专业化分工的髟响,以及我国目前垂直专业化程度,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经济地理学认为,产业集聚和扩散取决于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和市场拥挤效应的共同作用.随着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三种效应之间的权衡会发生变化,从而使产业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但是,由于企业区位选择的路径依赖、产业区位的粘性、集聚经济利益等的作用,一体化水平提高促进了产业的集聚和分散,但并不必然能伴随产业在区际间的合理分工.  相似文献   

4.
从区域产业分工角度出发,明确河北省的产业承接优势是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当务之急。文章运用区位熵方法对区域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进行衡量,并在系统分析产业比较优势基础上,运用区域分工理论探索了产业分布新格局,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环首都经济圈内相关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推进产业分工有助于发挥比较优势,推动资源和要素流动,促进产业发展.研究广西各地级城市之间产业分工及其变化,掌握广西在产业分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广西各市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对深入了解广西城市之间产业分工及其同构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研究发现:较全国而言,广西各地级城市间产业专业化程度并不高,但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各地级城市产业结构与区域整体的相似程度呈减弱趋势,且呈现明显的趋异现象,各城市产业分工程度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6.
区际分工转型中的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昌 《财经科学》2005,(4):135-140
要素禀赋状况决定的区际产业分工逐步由自然资源-技术型向自然资源-技术-资本-人力资本型转变.这将西部地区置于区际利益分配过程中相对不利的地位.立足资源优势,在现有垂直型产业分工的基础上,以专业化和市场化为导向,展开与发达地区的水平型分工,构造合理的垂直-水平型产业分工格局,是促进西部地区产业成长,提高区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武汉城市圈经济快速发展,但也面临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但从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来看,情况并不严重,对某些产业集群的形成还可能有正效应。在这种情况下,武汉城市圈应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大力发展行业关联度大、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行业;加快行业配套,延伸行业链,形成行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避免和减少水平竞争,进而优化武汉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并拓展各产业内部分工和专业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结构的比较测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市群已成为全新的地区参与国家和国际竞争与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对城市群产业结构与分工的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针对传统相似系数法和区位熵法的不足,把区位熵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两种测度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此方法以全国城市为参照系,对长株潭"3+5"城市群的产业结构进行了比较测度.结果表明,运用此方法可以挖掘区域产业结构的更多有效信息,不仅测度了长株潭"3+5"城市群各城市及城市群整体与全国城市产业结构比较的总体相似程度,还揭示了城市群产业的专业化、比较优势和区域分工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关中平原城市群2017年11个重要节点城市的行业数据,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分行业区位熵以及城市间的灰色关联度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从三次产业的结构来看,各城市间的经济总量差距很大,GDP增速参差不齐,各个城市的产业结构也不尽相同;从区位熵的测算来看,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产业,不同城市不同产业的优势行业不尽相同;从整体关联度测算来看,关中平原城市群除西安之外,各城市整体上的产业结构趋同程度较高.因此,要对区域产业功能进行定位,并根据区域特点发展特色产业,依托重要平台加快各个产业结构升级,建立健全关中平原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实现关中平原城市群产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样本,通过地方专业化系数、行业地方化系数、区域分工系数和商品重叠系数对其贸易分工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在长三角地区的地方专业化和行业地方化程度普遍提高的同时,生产和贸易分离现象的出现使得贸易量大的城市专业化系数相对较低,而贸易量小的城市专业化系数却相对较高;技术密集型行业生产工序的空间分割导致贸易量大的行业地方化水平也相对较低。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性原因在于长三角地区产品内分工程度深化造成的贸易商品结构趋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十大城市群产业结构及分工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中国十大城市群产业结构及分工状况,对新常态下“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综合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区位熵、相关多样化指数,对中国十大城市群三大产业及19个行业的产业结构与分工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常态下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所受影响最大,但产业结构依旧保持稳定良好;京津冀、辽中南、关中城市群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仍旧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海峡西岸、长江中游、川渝城市群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山东半岛和中原城市群产业发展出现停滞,产业分工水平开始倒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郑州、洛阳、新乡三市为研究区域,通过产业结构协调指数和区位商,对郑洛新三市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和产业部门专业化水平进行测度和衡量.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方面,2005-2015年三市产业一体化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不明显,但是对洛阳市和新乡市却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产业部门专业化水平方面,郑洛新产业部门互补性较好,重叠产业较少,但是优势主导产业集聚效果不明显,因此提出三市要深化各区域分工,建立特色产业体系,建立分工合理明确的产业链,打造中部地区的“黄金三角区”.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数据,运用产业专业化指数和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4、2008和2012年京津冀地区各地级市的产业分工现状及其演变过程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全国而言,京津冀地区整体的产业专业化水平并不高且仍在下降,而以京津冀区域为参照系,各城市产业结构与区域整体的相似程度不是很高,且呈现明显的趋异现象,各地产业地域分工尽管不十分明显但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14.
北京都市区服务业地域分工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作为我国首都,近年来服务业发展迅速、地位显著增强.尤其是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服务业日益成为城市经济的主体,其在城市内部的空间布局对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构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城市内部服务业空间布局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服务业空间分布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然后基于1996年北京市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和2008年北京市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采用地区专业化指数和区位商以及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北京都市区服务业地区专业化和分工的现状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服务业在北京都市区内部的空间分布存在着明显差别;北京都市区服务业空间分布呈现出地域分工的特征,区县层次要比区域层次突出些;整体上,北京都市区服务业地区专业化呈现弱化趋势,各区域服务业地区专业化有升有降,区域之间地域分丁有所弱化,各区县服务业地区专业化也有升有降,区县之间地域分工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刘磊 《经济经纬》2014,(2):63-67
笔者借鉴Hummel(2001)的方法计算了中国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以及行业净附加值比重,并实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考察的7个年份当中,制造业总体及14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都逐渐上升,说明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但制造业总体以及16个细分行业的净附加值率在考察年份中却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通过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间升级,但却导致了细分行业净附加值比重的下降,对制造业的产业内升级作用不明显,中国制造业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法,基于北京、天津及河北省11个设区市、中观层次19个行业的相关数据,对京津冀经济圈各城市的产业结构与分工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各城市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工。在测度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各个城市进一步发展提升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东北三省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较低,专业现代化水平不高。根据区位商和产业效率的结果可知,东北三省的制造业产业转移及调整优化的重点领域也不尽相同。因此,结合目前东北三省产业集聚程度及其变化趋势,以及三省内各制造业的专业化和效率水平,东北三省应根据各自制造业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优化配置、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并应加大高专业化高效率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提升产业竞争力;提高高专业化低效率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行业向产业链高端化发展;加快地区经济建设,推动低专业化低效率产业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从三次产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以及主要工业产品三个不同的层面上对环渤海地区“三省两市”的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之后发现,环渤海地区的省市间只在三次产业机构这样的宏观层面上具有较高的相似系数,而在工业内部以及主要工业产品上相似水平大大降低。因此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间只有一定程度的趋同。不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并且这种趋同现象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产业结构区际贸易壁垒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别利用直接贸易流量和间接产业趋同两种分析方法考察我国三次产业的地方保护程度。一方面,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中的贸易及相关数据,运用边界效应模型分别考察了八大区域中的总贸易和三次产业地方保护程度,分析了生产规模、产品价格、区域位置及区间距离等因素对区际产业贸易的影响,测算边界效应值并运用区域贸易依存度进行了验证和区域分析。另一方面,通过计算产业地区集中度,考察1997-2005年期间地区产业结构的分布趋势,以此考察各产业贸易壁垒的趋势变化。研究发现,产业属性差异对区际贸易有一定阻碍作用,因此,根据产业结构特点制定和谐的贸易体制,尊重比较优势的差异化发展,降低区际贸易壁垒,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中原城市群产业分工格局演变与功能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分产业从业人员数据,从产业价值链角度对产业进行归类,利用改进的区位熵指数对中原城市群2005—2014年间的城市产业分工格局进行历史分析,提出各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研究发现: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吸纳就业能力逐渐增强,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其他工业和其他服务业,而生产性服务业发育迟缓;中原城市群职能强度的区位熵值显著下降,反映城市群的产业发展趋同性增强,而专业化分工正在弱化;2014年,中原城市群的产业分工格局为:漯—济—焦—许—郑5市的制造业突出,平—新2市的分别是采矿业和建筑业等其他工业发展显著,郑—洛2市高级生产性服务业职能凸显,郑—洛—焦—汴4市的一般生产性服务业地位重要,洛—汴—许3市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以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其他服务业发展显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