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倩  谢玲玲 《技术经济》2022,41(7):93-105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中国深化改革与开放的一项政策实验,尝试通过制度创新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其政策效果究竟如何?研究基于2000—2019年21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广义合成控制法实证检验了我国自贸试验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且随着时间推进,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正向促进作用愈发明显;控制其他政策因素的多期双重差分法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研究进一步发现:自贸试验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效果存在差异性。从时间趋势看,不同批次自贸试验区的政策导向不同,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力度不同;从区域层面看,自贸试验区建设中,东部地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强,中部地区的政策效应存在滞后性,西部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力度有下降趋势;从城市规模看,自贸试验区建设对一线城市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度更明显,级别越低的城市可塑性越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效果越显著。从不同发展梯度看,沿海自贸试验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正向影响程度高于内陆自贸试验区,而沿边自贸试验区并未发挥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2.
FDI与经济增长区域差异: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我国的分布日渐广泛,但进入各地区的数量不同,这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利用1985-2007年中国30个省(市)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建立面板数据(panel data)回归模型。通过对东部、中部和西部FDI的空间差异分布的比较研究,得出FDI对3个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不同影响的结论,提出中部和西部的引资政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关系已成为亟须解决的焦点问题。文章基于"两控区"政策,以1995—2010年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来分析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效应,并在此模型中加入外商直接投资(FDI)相关指标,分析环境规制和FDI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两控区"政策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作用主要表现为"两控区"政策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效应是由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逐渐减弱,对西部地区有抑制作用;FDI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也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此作用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逐渐减弱。这表明在"两控区"政策的实施下,加强环境规制和外商直接投资力度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环境规制、FDI和经济增长的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0—2009年西部地区十个省市样本,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西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强度。研究发现,西部地区自主创新主要依靠本地区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研发资金的投入,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要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亟需加大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和研发资金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1986-2016年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回归方法对中国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FDI)、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FDI均产生了碳减排效应,但中、西部地区不显著;三大区域GDP均具有碳增排效应。分样本区间进一步分析表明,三大区域FDI碳排放效应呈现由增排到减排动态变化特征,其中东部地区特征更为显著,满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倒“U”型特征。最后,结合地区差异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PanelData)模型方法,对1991年—2002年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省级出口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在总体上对我国的省级出口贸易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中、东、西三个地区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三个不同的区域出口影响不同,东部地区的影响效应要强于中部地区,同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西部地区的省级出口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采用1986-2016年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回归方法对中国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FDI)、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FDI均产生了碳减排效应,但中、西部地区不显著;三大区域GDP均具有碳增排效应。分样本区间进一步分析表明,三大区域FDI碳排放效应呈现由增排到减排动态变化特征,其中东部地区特征更为显著,满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倒"U"型特征。最后,结合地区差异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两个维度,分析财政透明度对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本地区财政透明度的提升有助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而周边邻近地区财政透明度的提高对本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具有较为强烈的阻碍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明显的空间滞后和路径依赖;财政透明度对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影响效应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三大区域财政透明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为负,西部地区溢出效应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低;与高透明度和高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城市相比,低透明度和低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城市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较大。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披露制度,提升投资营商环境,同时,地方政府之间还应加强互动与合作,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促进地区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空间异质性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磊  季民河 《技术经济》2011,30(11):73-78
利用2008年我国省级相关数据,建立了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的空间变系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了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的技术进步明显促进了能源效率的提高;在改善能源效率方面,国内R&D投入的贡献比外商直接投资要大;与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模型相比,空间变系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更好,且基于后者的参数异质性估计结果显示,不同省域的技术进步在促进能源效率改善方面存在空间差异性。最后提出建议:加大国内R&D投入、依赖自主创新更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改善;各地区应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研政策,以促使能源效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省际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向量分解模型,研究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现状,分析了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等影响变量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的政府消费增长率、居民消费增长率、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净出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缓,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文章的研究结果对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政策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中部地区经济呈现发展水平低于东部、发展速度低于西部的"塌陷"危机.笔者运用偏离-份额法及其空间与时间拓展模型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面临产业升级压力,区域协调能力有待加强,产业结构演进需要政策的强力引导.据此,笔者认为,"十二五"时期,中部地区应制定符合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引导政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区域经济发展载体建设,推动区域联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利用FDI地区差异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各地区利用外资的政策和环境条件的不同,造成了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少的严重不均衡现象。通过地区差异的理论研究结果以及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来探讨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区位差异的主要因素。中国可以通过调整吸引外资政策,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政策措施,来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以促使FDI在东、中和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笔者依据2005年~201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从国内投资、产出及就业等视角来判断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的影响.研究表明,全国和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和就业产生挤出效应、对产出产生挤入效应;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和产出产生挤入效应、对就业产生挤出效应;西部地区外商直接对国内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对产出和就业产生挤入效用.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构成威胁,但不同区域、不同视角的影响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4.
农业外商直接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灿煌 《经济评论》2007,147(5):47-52
针对当前中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难题,从农业外商直接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出发,以1981-200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首次运用协整分析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农业外商直接投资与农民收入两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正效应,且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加大吸引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力度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在利用外资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选择上,政府应当采取长期政策。  相似文献   

15.
王少芬 《经济研究导刊》2009,(23):113-114,155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FDI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但FDI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分布极不均衡。通过采用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对全国各省份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建立全国、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四个模型,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影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了目前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力图为制定科学地利用外资战略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16.
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的省际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就业存在显著性的影响,但是三地区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中部地区就业量对FDI最敏感,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对外开放实行的是从沿海到内地的渐进武开放战略.由于这种梯度推进武的对外开放政策,加上经济地理区位和软硬投资环境的差异,导致外资在我国主要集中于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本文通过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现状及影响其区域分布差异的原因,提出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的思路与立足点.  相似文献   

18.
林俐  孙寅 《经济论坛》2022,(10):140-152
文章基于2003—2017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在国内投资与贸易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经济增长作用存在基于国内投资的单门槛效应和进出口贸易的双门槛效应。地区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分别存在基于国内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单门槛效应,中部地区基于国内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门槛效应不显著,西部地区分别存在基于国内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单门槛效应。同时稳健性检验结果显著,得出相近结论,并提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FDI对我国区域技术进步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DI对我国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促进作用不明显,而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却存在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主要的原因在于东、中、西三地区技术水平、国内企业的负向竞争效应以及FDI的投资方式存在差异.我国各地区都应提高引资技术含量、加大教育力度,减少FDI对各区域技术进步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差距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勤 《经济师》2001,(5):81-82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得到了迅速地发展 ,但区域发展不平衡 ,东部地区处于领导地位 ,而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 ,存在着规模和经济贡献方面的差距。因而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 ,西部地区应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有利条件和困难出发 ,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软环境的改善、人才的培养、技术优势、扩大政策性鼓励力度等方面来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减少东西部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