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人民币跨境流通使用后出现的结算货币与计价货币分离、人民币计价职能难以发挥等问题,从驻锚货币的角度进行了讨论和研究,认为成为货币锚是货币广泛发挥国际计价功能的集中体现和关键基础,也是一国货币国际化成败的最终标志。为此,本文构建了货币替代模型,研究人民币形成货币锚的初始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吕晓  高海燕 《南方金融》2015,(3):35-42,81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一直是社会各方关注和讨论的热点、焦点。本文从货币职能的角度对人民币国际化现状进行了梳理及评估。基本结论是: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在交易媒介、计价标准及价值储藏职能上均有明显提升;但相对人民币在跨境结算领域的快速增长,由于交易结构问题导致人民币在外汇交易市场占有率有限,人民币计价标准职能发展滞后于结算业务的发展;金融危机后,国际投资者分散风险的需求为人民币提升价值储藏职能以及在"货币金字塔"结构中的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人民币国际化视角,以2005年7月26日~2017年7月31日为样本区间,运用改进的FrankelWei模型分段考察人民币国际化启动前后人民币在东盟主要经济体货币锚地位的变化。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化正式启动以来,对东盟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影响力显著上升,而美元的货币影响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人民币在东盟主要经济体货币篮子中的比重仍然远低于美元,并未成为主要的驻锚货币。因此,本文建议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升级、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和加强国内金融市场改革等方面持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人民币在东盟国家的锚货币地位。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在中亚区域具有良好的区域化基础,人民币成为中亚区域的货币锚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时变参数回归,对2005年9月至2017年5月中亚区域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拆分成2005年9月至2008年8月和2010年8月至2017年5月两个时间段再次借用于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元仍然是中亚地区普遍钉住的货币锚,卢布在中亚部分地区有影响力但影响力有所下降。人民币已经成为中亚区域最发达的国家——哈萨克斯坦的货币锚,但还没有成为中亚国家普遍的货币锚。  相似文献   

5.
6.
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如何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当下海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货币国际化的利弊出发,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进行综合的分析,并结合世界三大国际货币对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指出应以渐进的方式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即从人民币的周边化起步,利用我国现有的优势实现区域化,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最终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相似文献   

7.
自从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中国政府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本文从国际货币职能的角度来分析人民币国际化所处的阶段,并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在此阶段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青 《河北金融》2012,(12):55-58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区域化对东盟国家货币锚的影响,借鉴Frankel和We(i 1994)的检验方法,从多边汇率相互影响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态势与东盟国家货币联动关系的变化,揭示了人民币成为区域锚货币、区域主导货币的可能性及途径。  相似文献   

9.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货币动荡正在使东亚各国脱离美元本位,寻找新的钉住货币。表现坚挺的人民币很有可能成为东亚区域关键货币,成为东亚各国和地区钉住的锚货币。本文在货币锚效应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加入解释变量个数筛选的步骤,挑选出最优模型来分析东亚各经济体货币的汇率货币篮子中美元、日元以及人民币的权重,从而揭示人民币成为区域关键货币的可能性,进而了解人民币主导经济区形成的条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国际贸易计价货币的选择视角,从国家因素、货币因素、贸易因素和其他因素四个方面阐述计价货币的选择,梳理了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演进历程,剖析了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现状。最后,提出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碳交易作为环境保护概念下崛起的新兴能源贸易,其计价结算货币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拥有巨大的碳排放资源,具备成为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的前提和基础。而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蓬勃发展则为人民币履行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职能,从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参与制定国际减排计划,加快建设国内碳交易市场,积极稳妥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是碳交易背景下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一、建立超主权国际货币储备体系是一个长期战略目标去年以来,中国领导人或财政官员利用G20峰会、G4峰会等国际会议,倡导超主权的货币联盟,呼吁改组IMF,以此来挑战美元霸权和遏制美元滥  相似文献   

14.
李欣 《金融纵横》2014,(10):29-36
本文分析了东亚货币合作的基础条件,从经济谐动性的角度对东亚各经济体的产出进行方差分解,并将方差分解的结果与欧元区的数据进行对比,考察东亚是否适合采用区域货币锚安排。实证研究发现,东亚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谐动水平较高,适合采用区域货币锚制度。同时,由于东亚各经济体的波动中地区性因素不断加强,选取"内部锚"要优于"外部锚"。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货币职能的角度出发,借鉴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研究方法,对国际债券计价货币币种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与国际货币交易支付职能密切相关的惯性效应和网络效应对国际债券计价货币币种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与国际货币价值储藏职能密切相关的、以汇率表示的货币外部币值稳定性和国际债券计价货币币种构成密切相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币值稳定性对国际债券计价货币的影响更加重要,惯性效应则在危机的冲击下消失,网络效应的作用也明显下降。目前人民币的价值储藏这一国际货币职能发展相对滞后,应加快发展在岸外汇市场,进一步放开外汇市场准入和产品交易限制,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此促进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交易投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以何种货币计价对进出口国的经济有重要影响。本文探讨了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可行性,进而提出推进人民币成为计价货币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货币演化视角,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本文有两个主要结论,一是货币国际化应着眼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倒果为因,用国际货币的成本收益左右货币国际化的进程.二是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与银行同生共存,欲兴货币,必先强银行.  相似文献   

18.
李瑶 《青海金融》2015,(2):8-10
货币作为一国政府强制发行、体现国家利益和意志、在国家疆界范围流通的交易工具,其本质和功能具有主权的属性和特点,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本文阐述了开放条件下大国货币安全的特殊性,对人民币走向国际的实力进行了分析,并就推进人民币走向储备货币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国家经济价值的提高产生了对制度创新的需求,国际货币制度不均衡的关键原因是国家的经济价值。作为公共产品,由集体行动所供给的国际货币制度由于搭便车和外部性产生滞后效应。在陷入集体行动困境的现实国际货币体系中,由单个国家(中国)或自愿合作的国家集团(欧盟或亚洲货币区)所主导的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是一种有效的边际改革,将会带来由美元主导的不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变迁到多元的稳定的国家货币体系。由于中国的国家经济价值不断提升,国际货币制度的稳定需要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应该内外兼修,使人民币成为亚洲货币联盟的“锚”货币。  相似文献   

20.
欧元、美元和人民币的未来走向关系着欧元区的命运、中美关系的未来以及全球金融体系的重建。本届达沃斯论坛讨论了三种货币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