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樟树火车站广场的特征设计的基本要求, 阐述了广场绿化照明以及道路交通规划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需要的公共休闲场所不断增加,本文从规划角度出发,浅谈公共空间景现规划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吕凉 《大陆桥视野》2021,(7):130-131
城市老旧小区的景观空间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统筹安排、合理布局.要倾听小区居委会的意见,要尊重小区原住民的生活习俗,引导居民共同参与;更要坚决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设计团队的创新精神,才能使得景观境提升真正融入居民的生活,创造充满活力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4.
光是一种人类眼睛可见的电磁波,是自然界所有生物得以生长、进化的繁衍之本.人类感官收到外部世界的总信息中,至少90%以上通过眼睛,环境设计中光与色的设计问题,不仅涉及物体本身的色彩与质感,在许多情境的烘托中,光的运用和感染力远远超过文字语汇的作用.当我们把光与环境设计联系起来的时候,就需要上升到光文化,光环境和光艺术的角度进行研究.论文从公共空间设计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设计师在光文化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物质文化需要逐年提升,从对生活必需品的物质需要演变到对公共领域文化生活的需要.广场作为最大的公共生活服务区域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这种需求的满意程度.文章通过对广场设计的尺度感研究,将这种空间感赋予人文关怀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广场设计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将住宅空间改造成咖啡馆过程中如何根据用途有效分离空间来表达空间重构的意义.其中包括在改造中所运用的装修材料与情感关系和空间分割的操作方法.研究意义:由于空间实际可用面积和建筑结构的双重限制,大部分咖啡馆在空间利用方面都存在诸多制约.大部分非连锁咖啡馆都有通道狭窄,消费者使用空间狭小,很难满足咖啡馆在宽敞明亮上所要达到的标准.并且消费者对休闲娱乐场所环境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而是转向精神与情感层面上的需要.由此要通过对空间的设计来打破早期空间环境的制约,把单纯的室内空间装修的不落窠臼.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加剧,高层建筑也普遍增加,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不断减少,并且公共空间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共空间主要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的娱乐、休息的环境,并且给居民提供舒适感.高层建筑的崛起、交通路线的增加,这些因素都改变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分布.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是为了大多数居民的感觉而设计,往往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都是来源于大众的需求,城市公共空间面临着多元化的发展,本文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公共空间进行了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8.
撤村建居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普遍现象,农民失去了土地,转变为以工商业为生的市民,许多村庄从以传统纽带为联系的共同体意义上的社区,转变为以居住地于为联系的管理单元意义上的居住小区.村庄转型,村庄内部公共空间也逐步向现代社区公共空间转型,但是公共空间的转型并不是随着村转居而一步到位的,而是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中逐步形成的.本研究通过选取一个村转居社区,对该个案内部的公共政治空间进行深度解读,展现个案公共政治空间的转变状况,探寻当下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区公共政治空间的实际情景.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共空间是构成城市形态总体框架、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和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城市公共空间行为活动的研究,更应专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户外空间、人造环境和社会交往的相互作用.以小见大,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出发,提出营造令人愉快、舒畅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新思路,以促进新老城区的发展更富于生机和魅力.  相似文献   

10.
:严寒城市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景观活力度存在明显 差异,尤其是气候恶劣的冬季,差异性更加明显。差异的存在 不仅会对市民使用公共空间进行活动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 更会使整个城市的户外空间活力降低。为研究严寒城市中不同 类型公共空间的景观活力度差异,从使用者角度对各景观环境 进行比较分析,在已建立的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评价体 系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若干典型场所进行调研,对所得数据 进行计算,按公共空间类型的不同分别建立3个基于公共空间 类型的严寒城市景观活力评价模型,并对3个评价模型的差异 性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提出若干设计导则。该研究成果可为严 寒城市中不同类型公共空间设计高活力度景观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柏莉 《开放时代》2014,(6):111-124
近代广州的公园与茶楼,是时人进行娱乐休闲生活的重要场所,具有鲜明的平民化与世俗化特征。政府将公园视作开启民智的重要空间,通过在这一空间内修筑纪念建筑、举办纪念活动,将意识形态思想渗透入公众精神之中。这一时期的茶楼,由于雇请瞽姬、女伶、女招待,变相迎合时人狎妓之风,加之茶楼内暴力冲突的频发,国家权力遂对其进行一定的控制与干预。然而地方政治的动荡使社会混乱局面难以得到有效治理,政权的更迭削弱了政府稳定公共秩序的能力,也令政府对公共空间的控制与干预政策缺乏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居民访谈法、GIS空间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概括分析了城市社区体育休闲公共空间。通过对合肥市居民居住热点、空间分布、社区体育休闲公共空间实地考察以及GIS空间等分析,发现合肥市社区体育休闲公共空间与合肥市人口分布密切相关,城市社区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的数量和质量均存在严重不足,很难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据此建议:政府部门应从老百姓利益出发,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加大社区体育休闲公共空间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13.
人类在不断改造城市享受城镇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如今也在忍受着城市改造带来的痛楚。我国正处在高速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城市公共空也时刻受到了侵扰。伴随城市生活的纷繁演变,公共空间危机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日益普遍的城市问题。建筑设计将在重建良好城市公共空间秩序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微观层次,建筑设计的影响尤为重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继而介绍了目前城市公共空间出现的危机,最后探讨了建筑设计概念在城市公共空间层面的拓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河南省双沟村75家农户的深入访谈,运用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对影响农户公共空间的支付意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农户都认为公共空间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大多数农户认为无论是破坏还是改善都存在政府不作为。农户对公共空间的支付意愿受个体特征、农户特征和认知特征的共同制约,支付意愿普遍较低。年龄和学历与支付意愿负相关;职业与之呈显著正相关;农户家庭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与之具有统计上的正相关,但系数较小,实际意义并不明显;农户认为公共空间破坏越严重,越易产生支付意愿。农户对村域公共空间的认知及其支付意愿对村域治理有重要的政策含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重视公共空间在村庄的稳定和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三个维度建构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借助熵值法测度中国公共服务质量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等空间统计方法探究中国公共服务质量的空间非均衡性,并进一步利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揭示中国公共服务质量动态演进规律。研究结果发现:(1)考察期内中国公共服务质量整体呈上升态势,沿海地区公共服务质量相对较高,表现为“东高西低”的非均衡性空间布局。(2)中国公共服务质量存在地区差距和“多级分化”现象,八大地区之间公共服务质量绝对差异趋于扩大,总体基尼系数波动呈下降态势。(3)中国公共服务质量呈现“空间溢出”效应,与高水平省份相邻的省份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向上转移的概率增加,与低水平省份相邻的省份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向上转移的概率减小。  相似文献   

16.
由于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特殊的时空重叠性,其游憩行为存在失控的潜在风险。通过分析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游憩行为失控的历史教训,探讨了游憩行为失控的原因,并提出系统化治理对策,即建立城市游憩人群流动的大数据监测体系,科学核定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承载量,构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承载的预警系统,有效扩大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范围,强化多部门应急治理联动机制和构建瞬时巨量游憩人流的疏导分流机制。  相似文献   

17.
乡村篮球场是现代性的乡村公共空间,是联系城乡的纽带,是新农村建设的贡献之一。通过篮球场上进行的各种娱乐休闲活动,如露天电影、搭台唱戏、篮球赛及日常活动等可以说明篮球场作为乡村现代性公共空间影响乡村人际关系和人们的思想。同时,城乡篮球场作用的异同也能推论出城乡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差异,从而反映社会变迁和权力重组。  相似文献   

18.
19.
基于城市河流从传统交通运输功能到生态与休闲功 能的转变,分析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在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公共 空间2个层面的价值与面临的挑战。针对遂宁城市更新背景下 滨水公共空间的新需求,对遂宁南滨江公园提出“一个慢行系 统、两个景观界面、多通廊多入口”的规划设计策略。在城市 段进行大坝改造,丰富慢行系统,塑造台地花园;在湿地段进 行低成本的修复,构建植物修复系统和湿地空间体验,以此重 新联结被混凝土坝堤与城市道路割裂的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充 满活力的滨水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20.
黄浦江两岸地区正在打造世界级的滨江公共空间, 如何便捷、多样地抵达滨江公共空间是其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 的重要评价指标。将该评价指标定义为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 指居民利用滨江公共交通系统(常规公交)抵达滨江公共空间的 便捷性和多样性程度。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虹口区和徐 汇区的滨江公共空间为例,构建了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模型,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ArcGIS)与计算机编程语言(Python)对现 状可达性进行量化分析评价,并提出优化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 的算法和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