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人民智慧的象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对于遗产保护与研究少数民族的文化有着重大的意义。以保靖县土家族摆手舞为例,从其旅游开发现状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来保护、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艺术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地区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政策法规不健全和传承后继乏人以及开发利用不够是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最大问题。本文拟以桑植县为例,探讨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必须引起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特别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要把它当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对象.总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势在必行,因此,此篇文章就针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作出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付爱云  邹林含 《经济研究导刊》2014,(14):295+320-295,320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几个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体育文化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受到国家的法律保护。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以公法为主的。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我国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其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因此,试从宪法的角度阐释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法律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其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关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概念与内涵、特征与价值、保护与传承、开发利用及具体个案等方面的研究。基于此,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对目前的研究特点进行综述和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6.
中华老字号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来源,在中华老字号企业中蕴含着许多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华老字号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血脉相连、息息相关,并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生存空间和传承平台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前人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见证,具有独特的感染力、想象力、精神价值、文化意识、思维方式等,体现了一个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和惊人的的生命力.西藏做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地,有着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些年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本文主要分析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展情况.了解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价值.对拉萨市尼木县藏香在保护、开发当中的困难、前景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杨妍  朱启才 《经济研究导刊》2013,(14):223-225,237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国的重要文化财产,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因此,各国都非常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较完整的研究体系,为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对滋养民族精神、提高文化素质极为重要。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包含了当地民族的民族性和特性,融合了当地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丰富的创造力。中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保护与经济开发是政府和社会所共同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三峡步步升文化村为例,通过个案调查,探讨了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石振怀 《时代经贸》2011,(17):38-41
中华老字号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来源,在中华老字号企业中蕴含着许多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华老字号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血脉相连、息息相关,并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生存空间和传承平台,是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赖以生存的“保护伞”。以北京入选三批国家级名录的项目为例:在北京市申报并入选国家级名录的88个项目中,属于老字号的非遗项目共有29项,  相似文献   

12.
中华老字号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来源,在中华老字号企业中蕴含着许多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华老字号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血脉相连、息息相关,并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生存空间和传承平台,是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赖以生存的“保护伞”。以北京入选三批国家级名录的项目为例:在北京市申报并入选国家级名录的88个项目中,属于老字号的非遗项目共有29项,  相似文献   

13.
加强珍贵档案开发保管利用 捍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贵档案是指具有特别重要历史、科学技术、艺术价值的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更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主要来源于馆藏的重要(重点)档案,而又高于重要档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可以反映历史的轮廓.反映历史发展的本质面貌,它集档案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于一体,是馆藏档案保管重点的重点,更是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也逐渐凸现.基于相关立法缺失的现实情况,文章以一种独特的视角,重点立足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地考察和研究,从知识产权角度采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一种全新的模式和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通过对云南七宣彝族哑巴节的分析,探索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对策。哑巴节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是资金缺乏、传承人规模过小、大众参与不够、基础设施落后,实际上这些困境也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旅游开发是一个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途径,通过旅游开发可以为哑巴节文化遗产提供更多的保护资金、可以促进哑巴节文化价值的更深层次挖掘、可以很好地普及哑巴节文化遗产知识以及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其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最终通过旅游开发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景",是人类勤劳、智慧的结晶,是蕴含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的载体,在连接民族感情、传承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阐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特点、种类以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途径,分析了学者们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指出了今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和资源生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本文在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其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辛儒 《经济论坛》2009,(15):94-9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不仅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在价值,亟待保护与开发。河北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这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实施联动开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手段,再通过旅游业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是实现两种产业良性互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一个分支,是人类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教科书,我国具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营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保护和经营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及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莲 《经济师》2011,(7):51-53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智力活动的成果,是研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尽管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制定一些保护政策,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活动,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界定入手,对存在问题和成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