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加快国土绿化事业科学发展,扎实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好绿色家园,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形成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新局面,全国绿化委员会决定,对在绿化国土、改善生态事业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城市、县、单位予以表彰。龙江县有幸被列入表彰行列,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
张蕾 《时代经贸》2009,(3):15-16
为了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国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方针,并从多个方面丰富发展了生态文明,尤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治理的技术和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建设一个生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江西,需要坚持以改革统揽全局,用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林业建设的全面发展。以建设"绿色生态江西"为发展战略,遵照新时期林业发展的思路,瞄准目标,按照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的要求,使江西省林业事业持续与高效并兴,生态与经济齐旺。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对于新形式下的林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科学规划,规模推进,加速生态工程建设进程,维护生态安全,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当前林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在我国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制度相当完备的情况下,政治文化体系的建设就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和谐的政治文化是与和谐的经济政治制度紧密相连的,如果没有政治文化的持续发展和创新,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科学论断,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而作出的,它是以人为本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而我们所从事的劳动保障工作,正是围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一目标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7.
环境公平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渝平 《发展研究》2006,(5):100-102
我国许多学者开始涉及环境公平问题研究,特别是中国政府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想,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问题逐步凸显出来,开展对环境公平的研究显然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基于经济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具有必然性,但一些现实因素影响制约着这种关系的建设,就目前面议,经济增长与发展对中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是把双刃剑,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对策,趋利避害,既致力于发展经济,又努力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郑现镇 《时代经贸》2011,(22):16-16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国道家传统哲学和马克思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0.
伏六明 《经济师》2011,(5):258-259
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特有功能和作用,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1.
和谐消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消费的自然环境方面,必须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使消费者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实现“生态良好”的目标。根据和谐观念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人类应善待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了环境保护的目的和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该严格限制破坏自然环境资源的经济行为,严格保护涉及环境消费的自然资源与公民环境权。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经过人类中心主义占统治地位的人类时代,人类已经认识到人与自然必需和谐相处,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了途径;但是从人与自然相处的视角看物联网时代还没有人展开论述,研究成果弥补了这个研究领域的缺陷,探讨了基于人与自然关系视角的物联网时代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适应经济条件的变化,社会对林业的需求也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从以经济需求为主转变为以生态需求为主,并体现为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的双重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上升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首要需求。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木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征。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人类从破坏到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共存共荣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超越了敬畏自然、反思征服自然,最终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公共财政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发挥好公共财政手段的有效作用.从完善我国的公共财政入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着力推进收入分配的和谐、着力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着力推进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着力推进地区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速膨胀的消费需求是导致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生态消费具有缓解生态危机的功能,必须积极提倡和大力开展生态消费,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重大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经验所得,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又一次飞跃。就林业而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以生态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城市园林建设不断发展,城市环境和景观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本身的美感使得整体的园林景观设计显得更自然、美观,植物造景和园林景观设计的完美结合,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高度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这个概念首次被写入了党代会的工作报告。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批判反思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环境污染的代价,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