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时代经贸》2008,6(6):121-122
盛锡福于1911年山刘锡三始创于天津,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住北京设立分销处。盛锡福皮帽制作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都要求精益求精,其用料之讲究、做工之精细是很多制帽工艺难以望其项背的。  相似文献   

2.
《时代经贸》2008,6(6):106-106
六必居酱园始于明朝嘉靖几年(1530年),至今已有470余午的历史。六必居酱园坐落住前门粮食店街三号,店堂里悬挂的“六必居”金字大匾,据传出自明朝宰相严嵩之手。  相似文献   

3.
《时代经贸》2008,6(6):96-96
天福号始创于清乾隆(1738)三年。山东掖县人刘凤翔带着孙子即第二代传人刘抵明来京谋生,在西单牌楼东北角开了一家酱肉铺,即天福号酱肉铺。经过师徒二人反复研磨酱肘子的制作工艺,终于研究出了一套与众不同的酱制方法。日久天长,天福号的酱肘子名气日隆,并成为清朝宫廷的贡品,天福号也随之名声大振。  相似文献   

4.
《时代经贸》2008,6(6):104-105
都一处创建于清乾隆三年,起初是山西人工瑞福开设的一家小酒店——王记洒铺。清乾隆十七年,因皇帝来此小酌,并亲笔御赐“都一处”蝠头匾,使都一处名声远扬。乾隆走过的甬路电因长年不扫而成“土龙”,征清代被列为北京城的古迹之一,与永外“燕墩”齐名。  相似文献   

5.
《时代经贸》2008,6(6):97-98
鸿宾楼开业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原是天津清真“九大楼”之一。1953年迁至北京繁华的西单商业区。  相似文献   

6.
《时代经贸》2008,6(6):87-87
戴月轩笔庄创建于1916年,店主戴斌,字月轩。其自幼任湖笔制作业学徒,经多家学习、寻访、求问,掌握了湖笔制作全部技艺,成为京城江南派制笔业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7.
《时代经贸》2008,6(6):119-120
京式旗袍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近代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作。京式旗袍采用传统手工艺制成,其面料主要以织锦缎、古香缎、绸为主。制作工艺中盘、绣、滚、镶、拼和镂均为手工技艺,传统旗袍制作时不用水,盘扣技艺讲究,同时根据个人特点量体裁衣,能微妙地突出自身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时代经贸》2008,6(6):91-92
北京一得阁由谢崧岱于1865年创建于清朝同治午间,距今已有140多年历史。一得阁是中国墨汁制造第一家,也是中国著名老字号企业。  相似文献   

9.
《时代经贸》2008,6(6):72-74
北京景泰蓝工艺在工艺上称之为“铜胎掐丝珐琅”,明代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最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景泰蓝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国传统出口工艺品。  相似文献   

10.
《时代经贸》2008,6(6):115-116
自1905年孙中山先生住上海荣昌祥服装店创制第一件中山装以来,中山装作为中国革命的一大标志,现已发展成为展示中国气派及风范的经典服装。  相似文献   

11.
《时代经贸》2008,6(6):103-103
月盛斋创建于清代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创始人为马庆瑞。囚店址选在前门箭楼两月形墙路南,于川族斋月期间开业,故取名月盛斋,寓以月月兴盛之意。其一艺代表性产品足觜羊肉和烧羊肉。  相似文献   

12.
《时代经贸》2008,6(6):125-126
内联升是赵廷于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创办,开业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赵廷是河北武清县人,从十几岁开始,就任东四牌楼一家靴鞋店学徒。出于他为人聪明,又能吃苦耐劳,所以学得一手好活计,又积累了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后来,京城一位达官丁大将军山资帮助赵廷开办鞋店。  相似文献   

13.
《时代经贸》2008,6(6):86-86
北京宫毯即官坊毯,兴盛于元代,足北京富有地域特色和宫廷特色的手工艺制品。明清时期,官营织毯机构织造了一批高质量的官坊毯。民国初年,北京已成为中国地毯的主要产区之一。解放后,公私合营成证了第一地毯厂,70年代到80年代,地毯出口达到鼎盛时期,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  相似文献   

14.
《时代经贸》2012,(9):35-42
北京特色风味小吃——炒肝,以猪的肝脏、大肠等为芷料,以蒜等为辅料,以淀粉勾芡制成。具有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而不腻,汤稀而不獬的特色。吃炒肝时不用筷子,不用勺,只需手托碗底,嘴唇沿着碗边转着喝,别有一番情趣,深受北京人的喜爱。  相似文献   

15.
《时代经贸》2008,6(6):117-118
北京瑞蚨祥绸布店由孟洛川于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住大栅栏创立。百余年来瑞蚨祥始终在丝绸业及手工缝制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6.
有人将北京小吃比作千年都城史的“活化石”,地域文化之古。朴遗风,京味儿之典章……。  相似文献   

17.
孔见 《时代经贸》2012,(5):24-25
北京小吃是中国饮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自己的特点,是独立存在的一类饮食品的总称。小吃,俗称茶食、吃食。它与正餐最重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不定时性和少量食用的特点。旧时的北京,那些上街做买卖的,或旅  相似文献   

18.
赫哲族主要聚居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有“鱼皮部”之称,其鱼皮制作技艺和桦树皮制作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赫哲族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甚理想,这些非遗的当代价值挖掘不充分、不深入。赫哲族技艺类非遗项目价值的挖掘,有助于民族博物馆的建设,有助于文旅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助于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有助于非遗研究的推进。  相似文献   

19.
日前,文化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颁牌仪式,“仿膳(清廷御膳)制作技艺”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拥有“挂炉烤鸭制作技艺”和“仿膳(清廷御膳)制作技艺”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