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8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资料。结果8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经过1~6个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31例痊愈,49例好转出院,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结论全面的康复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摆脱痛苦,恢复自信心,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积极的健康教育指导对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康复作用.方法 收集曾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2例脑卒中患者,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语言功能、认知功能、患肢肌力恢复程度以及心理情绪反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4例患者(75%)能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指导,其语言功能、认知功能和患肢肌力等均得到有效恢复,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 积极正确的健康教育,细致的心理干预,优质的服务质量,能调整患者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康复锻炼,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病情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的方法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120 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及对照组各60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护理干预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同时间段ADL评分及Fugl-Meyer 运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则给予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护理,4周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和HAMD评分比较,康复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出院后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治疗后出院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上门随访和电话跟踪随访,督促患者按出院健康教育内容执行;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对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对脑卒中知识了解情况、自控行为和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脑卒中康复知识和自控行为及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增强患者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认识和自我护理能力,使病情得到缓解,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实施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卒中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程度的效果,分析实施康复护理的方法.方法 对2010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间于九江市中医院脑外科手术术后转入二六七职工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28 例患者,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护理计划,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结果 28 例患者经过3个月康复训练后,53.6%的患者肌力达到Ⅳ~Ⅴ,比例为53.6%,13 例肌力达到Ⅲ~Ⅳ,比例46.4%.结论 实施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高血压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脑卒中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它不仅导致患者生理的残疾,而且由此引起认知、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也不断增高。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社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水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梗塞患者渡过危险的急性期后,大部分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言语障碍等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造成患者及家庭的诸多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康复医学的发展证明.恰当的康复医疗护理.是减少脑梗塞患者死亡和致残的关键。急性脑梗塞发生后,缺血病灶中心,血流灌注缺如的中心区,在短时间完全坏死,出现不可逆的改变药物治疗仅能挽救坏死灶周围的功能受损的缺血组织通过降低脑水肿控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侧肢循环等增加局部血液供应,促进部分神经细胞功能,故药物治疗的作用是有限的,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侧肢循环式的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对侧大脑半球的代偿及功能重组可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我们要注重脑梗塞患者偏瘫早期的康复治疗,抓住早期最佳治疗时机,采取中医有效措施,力求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易康复治疗技术治疗所得到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50例,其中25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常规的康复治疗,其余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为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并结合康复治疗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出现明显差异,P<0.05,意义明确。结论对于脑卒中的患者而言,在常规恢复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简易康复治疗技术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脑出血后遗症患者临床治疗应用长春西丁的疗效.方法 对 100 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 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长春西丁加常规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在治疗了 3 周、6 周以后欧洲脑卒中评分(ESS)增 分率统计学分析,来观察判断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同,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 3 周、6 周以后治疗组 ESS 比对照组 有明显的增高;6 周时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不良反应不明显.结论 治疗脑出血 后遗症使用长春西丁能显著提高基本治疗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电针配合康复技术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2013年5月年收治的112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电针配合康复技术对中风后遗症的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电针治疗。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57%,且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优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结论电针配合康复技术对中风后遗症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综合性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60 例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前瞻性研究,将其分为综合训练组30 例和对照组30 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言语康复训练、低频电刺激、针灸和心理干预治疗.以吞咽功能障碍程度、经口进食量(FOIS)分级评分、日常生活量表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均得到改善,但实验组疗效、FOIS 分数和日常生活量表评分均优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性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需要从专业的机构了解基础的医疗保健知识,健康的生活,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康复理疗正成为一种新的消费需求,而提供此项健康管理服务的行业组织却很少.越来越多的机构也意识到健康体检、康复理疗等健康管理极大需求.将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整合在一个平台下,通过医疗服务、疾病管理、居家护理服务和老年公寓等服务机构,搭建、整合统一的服务平台,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和产业组织运营模式成为一种实践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及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72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神经系统药物及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茴拉西坦治疗,研究组采用氟西汀治疗,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SDS及MES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DS及MES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组间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采用氟西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较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促进神经功能进一步恢复,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肩手综合征(Should Hand Syndrome,SHS)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在我国约为12%~70%[1]。临床表现为病侧手浮肿、疼痛及病侧肩疼痛,使手功能受限,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活动能力。笔者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90例,通过作业疗法配合电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节律提示在步行稳定障碍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除进行常规治疗外,并行采用节律提示步行训练。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对训练前后两组的步行能力和站立平衡功能评定。结果患者接受节律提示步行训练后,FAC及站立平衡功能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节律提示可改善步行功能,在步行稳定障碍恢复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脑卒中生活质量影响因素量表(SIS 3.0)对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对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的是性别、婚姻状况、收入情况等.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相对较低,需要社区和家庭共同联合从多方面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8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为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有很大帮助,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日常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50例高血压脑出血心理康复护理疗效观察。方法对2009年9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合适的心理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试验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经过心理康复护理后,痊愈的患者为9例,进步的患者为12例,有效的患者为3例,无效的患者为一例,总有效率达到96.0%,与对照组相比较(t=1.556,P=0.29<0.05)。结论心理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实行早期的康复综合治疗,分析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10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将患者随机的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早期并结合康复综合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通过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治疗后,100例患者的评分和治疗前进行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指标比较康复组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要好。结论通过早期的康复综合治疗,对老年心血管导致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生活能力得到提高,减少神经功能的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