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手机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用到手机的场合也逐渐增多.本文从使用手机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出发,通过对北京服装学院的四个年级、七个专业的161名在校大学生的网络问卷调查,得出了在校大学生们使用手机上的倾向——过度使用,进而给出在校大学生们在学习方面使用手机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探究改革教学方法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的影响,对120名在校康复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一的学生上课一半时间以上在玩手机,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后,上课玩手机的情况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学生处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的成果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传播依赖媒体,而大学生是海量信息的接受者,并且智能手机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极大地得到普及,几乎人手一部或几部.智能手机能够极大的满足用户的要求,本质上是通过手机APP来实现各种功能的,手机只是各类App的载体.手机App种类不同,满足的生活方面、方式、行为等则不同.因为个体需求的差异,大学生的手机中总有着各种各样的App,这些APP极大的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因此,手机App一方面方便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微博越来越受大学生关注和欢迎,同时影响着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通过对高校在校大学生抽样调查大学生使用微博现状,深入探讨如何引导大学生文明、规范使用微博.  相似文献   

5.
朱延安  虞英  杨蓉  董念  刘朝光 《时代经贸》2013,(10):157-157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微博越来越受大学生关注和欢迎,同时影响着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通过对高校在校大学生抽样调查大学生使用微博现状,深入探讨如何引导大学生文明、规范使用微博。  相似文献   

6.
随着手机进入3G时代,手机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广泛使用手机在扩大交往空间、学习、休闲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但如果不能合理、文明使用手机,对学校的教学秩序、学生的学业及身心健康都将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大学要高度重视手机的负面影响,通过课堂管理、思想教育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近年来手机普及率大大提高,极大的方便了大学生的生活.与此同时,手机信息的良莠不齐及学生的不当使用行为也带来了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本篇文章从手机使用情况对大学生睡眠、学习、心理健康等方面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6,(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在校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旅游已成为课外生活的一部分并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是90后群体,且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因而人们普遍担心该群体的旅游消费习惯,针对现代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水平是否偏高问题,文章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并进一步剖析了在校大学生旅游消费费用分配与消费规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在旅游全程中大部分人能够做到理性消费,能很好地规划自己的行程,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旅游价值观,并可以为旅游行业提供管理内涵。  相似文献   

9.
《财经问题研究》1995,(8):60-62
在校大学生生活费收支状况调查大学生生活质量课题组目前,在校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及其家庭的承受能力日益受到有关人士的关注,为此,我们于1994年冬至1995年春,以东北财经大学93级学生为主要对象,同时兼顾其它三个年级的学生作了专题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学生...  相似文献   

10.
陈莹  黄钰 《经济论坛》2014,(6):77-80
以在校大学生的信用卡需求为切入点,创新设计一款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分阶段信用卡。新的信用卡充分考虑了银行风险与盈利以及在校大学生需求,考虑了大学生在校和进入社会这两个阶段。提出银行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金融教育服务,从而有效地减少信用风险,培养潜在优质客户,为银行的校园信用卡业务发展提供参考,并引导大学生认识信用,合理使用信用卡。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庞大群体,也是将来建设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低碳理念,关系了我们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途径,调查当前大学生的低碳理念和低碳行为方式现状,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低碳生活理念的建议。最后本文从从寝室生活、在校饮食、外出交通等方面提出了大学生进一步践行低碳生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诺基亚三星索爱的品牌个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的品牌个性量袁为依据.以市场关注度前三名的手机品牌:诺基亚、三星、索爱的品牌个性为研究对象,对手机的重要消费群体在校大学生进行三大品牌个性雏度的调研,并进而分析三大品牌个性形象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的品牌个性量表为依据。以市场关注度前三名的手机品牌:诺基亚、三星、索爱的品牌个性为研究对象,对手机的重要消费群体在校大学生进行三大品牌个性维度的调研,并进而分析三大品牌个性形象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大学本身存在本科和专科的划分,又因个人标准不同而产生名牌和非名牌大学的区别.部分大学生由于没有进入到理想大学而把自己所在学校定义为非名牌大学,因此,不同类别大学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实际心理健康状况,我们着重了解并研究了陕西省在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通过调查法和观察法等方法对陕西西安四所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总结了陕西高校大学生主要存在六大心理问题:适应性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困扰问题,情绪问题,学业问题还有就业和发展问题,而这些问题是由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自身因素所导致.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目标:通过研究名牌大学生在校的生活及学习情况,将此研究推广至非名牌大学生,以提高其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扩大非名牌大学生的交际圈,以联谊的形式与其他大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增强其交际能力;及时进行自我调节,参加相关讲座,树立自强自信、自尊自爱的健全人格.积极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增强自身综合素质,以平常心对待各类社会现象.此外,我们还设计了一套问卷调查,以便更加及时切实地了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希望此项研究能对陕西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低碳”概念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瞩目的焦点,“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理念也日益被世界各国所倡导。本研究以武汉在校大学生为目标群体,发放问卷采集数据,通过频数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大学生的低碳理念和低碳行为进行考察,结果发现:总体来说,大学生对低碳内涵的了解不够充分;大学生对低碳经济的看法较为积极,但低碳生活理念有待加强;身心健康是大学生树立低碳理念的主要动机;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大学生实践低碳行为的情况良好,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低碳生活方式践行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各高校扩招,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逐渐增多,在与汉族学生共同学习生活过程中一些不适应因素凸显.文章从提升新疆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目的出发,阐述提升社会适应性的重要,并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阻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从实际出发,对提升新疆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给出策略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高频率转发微博的行为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航 《经济研究导刊》2012,(12):286-287
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手机、电脑等通讯设备在大学生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使用微博与外界进行沟通。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查阅我们发现,大学生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行为特征和差异性。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转发微博的行为进行了分析,结论证明了大学生在转发微博的过程中存在着性别差异性,而且大学生对于所转发微博的合法性问题普遍缺乏关注,网络法制观念有待提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潘正雨 《经济研究导刊》2012,(31):290-291,328
尽管当前中国在校大学生是否属于劳动法资格主体存在不同地区不同判决的现状,经过雇佣理论和司法实践分析,在校大学生应当具备劳动法主体资格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中国政府应该借鉴西方的雇佣理论和体制。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9,(7)
基于实地调研,运用二元Logit模型,从大学生基本特征、大学生对手机银行的感知行为两方面对大学生手机银行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专业、感知便捷性、感知安全性、感知重要性等因素对大学生手机银行使用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大学生感知手续费用对其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性别、年级、户籍、可支配收入对其影响不显著。最后,文章提出大学校园加强推广与宣传、手机银行进行技术创新与开发特色业务、相关部门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顺应时代发展,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特点与认知需求,丰富、创新大学生党史教育载体,通过优化组合,使不同类型的党史教育载体形成合力,对于促进党史文化真正渗透到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助力高校党史教育的常态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即试从大学生党史教育及其教育载体的研究现状及大学生党史教育载体创新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两方面探讨大学生党史教育载体创新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