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广生  李涵 《活力》2006,(2):179-179
一、家庭伦理是对传统文化内在秩序的核心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结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体系必然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因为家族关系、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是建立在伦理的基础上通过人情感信念来处理的关系”。特定历史条件下,整个社会由家及族,再延伸到国家,形成了家国一体化的传统社会结构。正是在这种社会结构中,以家为本的伦理精神才寻到了生成的历史条件,并为文化体系中的社会生活秩序、个体生命秩序进行了深层设计,为其指明了由家及族到国的文化精神走向。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传统社会名言是各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文学珍宝,它是一种独特的社会认知形式.本文对侗族谚语的内涵、类型以及社会功能进行探讨,重点分析了侗族谚语的社会功能,侗族谚语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培养美德、提高素质,启迪心智、传播知识和熏陶美感、塑造心灵三个方面.进一步挖掘侗族谚语的社会价值,对提高侗族青少年素质、传承传统美德、增强道德伦理社会效果以及推进侗族地区学校课程改革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史娜 《企业导报》2011,(1):140-141
广告向人们传递着真、善、美,给人们带来启迪和熏陶,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广告也出现了许多伦理问题,广告主要依靠语言来实现其传播活动,广告语言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具体表现在大量虚假、低俗、带有歧视性的语言,这些不道德的广告语言给人们的社会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带来巨大危害。有必要对广告语言进行伦理性分析,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徽商『伦理观』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伦理”,中西方自古就有探讨:如许慎在《说解字》中有关于“伦理”的解释:“伦,人从,辈也,明道也;从玉,治玉也。”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求得个人的善与幸福的学问,就是伦理学。总之,中西方都认为“伦理”是关于道德问题的学说,伦理观是道德思想、道德观念的系统化、理论化。那么,徽商之伦理观是如何的?又具有一些什么样的特点?这是本要论述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曹杰 《活力》2006,(6):151-151
荣辱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一对基本的道德范畴,是中华民族形成社会赖以自我规范的重要项目。孟子认为:“仁则荣,不仁则辱。”荀子认为:“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这种扬荣抑辱的文化精神,成为上至仁人志士、下至寻常百姓所认同的基础性伦理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6.
金思宇 《企业文化》2005,(12):85-85
由中央编译出版社最新推出的“管理人译丛”系列图 书之一《领导者的道德资本——为什么美德如此重要》, 是著名领导行为学家、西班牙纳瓦拉大学阿莱霍·何塞·西 松教授关于领导力研究新视野和企业伦理、企业文化的最 新论著,是第一部关于领导者道德资本的权威力作。作者 通过将亚里士多德式的深奥的洞察力引入伦理的社会运 行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方式,使我们得以思考  相似文献   

7.
人需要一种归属感,并需要建立一种新的人本的秩序,也就是道德的秩序.贯穿于她所有的作品,乔治*艾略特毕生都在提倡同情心、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并通过它们实现人生和人类的至善.宗教恩怨、世人误解、人生传奇于一身的乔治*艾略特的精神世界,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和变迁,她用自己的理性和坚持,对道德伦理的突破和坚守,让世人一再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和温暖.  相似文献   

8.
“厚德载物”,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道德状况是社会时代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可以说,没有道德,就没有文明,就谈不上和谐。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深刻变革时期,相当程度的社会失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普遍现象。制度伦理的研究随之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同时他们也展开了对“德性伦理”的研究。因为制度伦理的强制性约束只有通过德性伦理才能最终发挥作用。我国的道德建设应当是在“制度伦理”的基础上重塑“德性伦理”,使人成为真正的道德主体。  相似文献   

10.
王意芬 《活力》2012,(12):22-23
崇高,真纯的情感,伟大的精神,高尚的行为,神圣的使命.人类共同崇尚的美德。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既体现在惊天动地的伟业上,又渗透到平凡实际的生活里,更凸显在天塌地陷的灾难中;一旦占有主导地位。就会释放出撼人心魄之光华.形成催人奋进乃至排山倒海之威力。锻铸真、善、美之辉煌。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关于“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为新世纪我国的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党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特别是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提出了具体要求。对于企业而言,最根本的就是以德治企。企业道德建设的思想定位河北新河新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新钻)是较早进入市场自谋生存的,对企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比较前卫。河北新钻的产品属自行开发研制的,产供销环节主要靠自己经营,因此经营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二十多年的经营…  相似文献   

12.
企业道德是调整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道德以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正义和非正义评价为标准,以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企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企业行为中的具体体现。企业道德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甘绍平发表文章说 ,社会生活中的伦理矛盾随处可见。他举例认为 :在医学伦理方面 ,存在着医生职责与病人自决权的矛盾 ;在经济伦理方面 ,有获利欲望与道德约束的矛盾 ;在科技伦理方面 ,有“科学技术有无善恶之分”的诘难 ;在基因工程方面 ,“谁有权决定人类基因”成为争论的热点 ;在生态伦理方面 ,“以人类为中心还是以自然为中心”也日益变得让人无法回答。但是无论如何 ,人们的伦理观念总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伦理矛盾不断解决又不断出现 ,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社会生活中的伦理矛盾@静思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道德建设相对滞后,道德底线失守已对社会基础构成一种严重的威胁,这种失守既与民族精神的某些固有的精英模式及历史断裂有关,又与市场经济推进过程中跛足的市场伦理导致的道德虚无和混乱有关。鉴于此,我们迫切需要厘清道德底线的概念,并发展一种底线伦理的理论,以确立社会生活的可靠屏障。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人道思想对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人道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指导意义,是当代中国流行的社会思潮之一,对中国的影响很大。而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着忽视伦理道德等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歧视问题;组织公平问题;个人隐私问题;工作安全与健康问题。通过研究发现,马克思的人道思想对这些伦理问题有重要的启示:确立人道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伦理价值取向;实行道德激励,实现“效能最优”的伦理目标;完善工薪福利和考核评估制度,体现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公平与平等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言 《企业文化》2004,(8):12-12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中,一直把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作为主体内容,而这三个方面道德规范的着眼点,都是针对社会成员个体而言的。根据团体力学原理和近些年社会道德实践的经验,我们应该重视加强每个社会组织整体道德功能的建设。其中企业道德建设是建立市场道德秩序最紧迫最重要的基本建设,需要每个企业和企业家充分认识并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竞争崇拜之下,澎湃的物欲如一头闯进道德瓷器店的怪兽它善吗?公平吗?它会带来一个更好的社会或更好的世界吗?这是托尼·朱特在《沉疴遍地》一书中的追问。他认为,把追求物质上的自我利益变成美德,进而变成集体目的意识,是今天人们生活方式中存在的根本性谬误朱特的追问和判断发人深省。生活方式如此,商界竞争何尝不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制度伦理已成为伦理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并兴起了一门交叉学科:“制度伦理学”。本文拟就制度伦理的研究近冲作一概述,以供参考。一、制度伦理的内涵制度伦理,有的学者又称制度的道德或制度德性。对于它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三类观点。 1、伦理中心说。这种观点主张一个社会的任何制度选择与安排都应该体现正义的道德价值,强调的是  相似文献   

19.
孔冠男 《活力》2011,(5):207-207
马克思指出,人民的报刊应该具有为人民的一种伦理精神,这种精神宛如现代荆棘丛中的玫瑰,也宛如绽放的蔷薇及其发散的芬芳。媒体的“真正的伦理精神”作为一种具有超越性、引领性的应然与实然相共生之道德品质或德行,应当具有:求是精神、正义精神、仁爱精神、勇敢精神、自由精神——这些伦理精神既有自足的一面.也有利他的一面。它能有效地推动社会生活、社会文明的前进与进步,也服务于自身的发展与完善。持守和引领这些伦理精神的现代新闻媒体.才能为民众所赞赏和砥砺,且长久赢得民心与市场以及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变革日新月异,思想观念日益多元,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凸显的新情况下,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甚至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推进"善行河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社会思潮就显得更为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