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央和地方之间税权的合理划分,是国家财政体制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处理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在我国现行的财税体制下,中央和地方之间在税权的纵向划分问题上,存在税权过度集中于中央、税权划分不合理等问题。如何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合理划分税权,这是我国在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具体建议为:选择合理的税权划分模式;以法律规范税收立法权的划分;以事权和财权为基础科学合理划分税收归属权;理顺国税、地税的税收征收管理权限。  相似文献   

2.
实行分税制财政新体制后,我旗已组建国家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建立中央和地方税收体系,对于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维护国家利益,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何建立符合我旗实际的地方税收体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最近,我同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学习、大讨论,就如何建立我旗地方税收体系,更好地利用税收的调节作用,积极帮助地方发展税源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现就调查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体制的发展,探讨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变动情况。要重塑中央与地方关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必须实行中央适度集权和地方适度分权相结合的混合体制。因此,要合理平衡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建立规范化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还要发挥法律和政策在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于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从总体上说运行是正常的,按分税制的要求将我国税收体系中的全部税种在中央与地方问进行划分,建立了中央税、地方税以及共享税收体系;尤其是在促进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收人同时增长、加强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规范中央与地方间的财政分配关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对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地方税征管问题的探讨张雪华,方林洲,汪自国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指出:“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并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管”。...  相似文献   

6.
《企业经济》2019,(12):22-28
针对我国低碳转型环境政策的优化问题,本研究建立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高碳企业三方为博弈主体的动态博弈模型,引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求解博弈模型的均衡解并进行分析,找到影响我国低碳转型环境政策优化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低碳环境政策的优化需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高碳企业三方的协同合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我国低碳转型环境政策的优化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提高中央政府的补贴力度,强化低碳减排的政策引导作用;合理制定地方政府补贴方案,适当引入外部资金;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充分调动高碳企业低碳减排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问题上要逐步实行分税制,这已形成共识,并且要逐步付诸实施。但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拥有巨额国有资产,国家要相应取得一定量的国有资产产权收益或利润。因此,我国在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时并非仅限于划分税收,即理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还必然面临着理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产权收益分配关系问题。尤其是随着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这一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转轨时期我国中央、地方政府的经济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转轨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关系是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在中央的一系列放权让利的改革过后,地方无论是在制度变迁还是在财政分配博弈的过程中都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频繁的政策变更已经不能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加以约束,取而代之的必然是强制性的法律体系约束。  相似文献   

9.
我国进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政府扭转了以往财政紧张、受制于地方的困顿局面,宏观调控能力大大增强,在这种此消彼长的分配格局中,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问题就凸显出来,因此分税制还有改革完善的空间,一是通过完善中央的转移支付、税收返还,二是地方政府合法合理地"自力更生"。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明确提出,把现行地方财政包干制改为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基础上的分税制,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是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政运行机制的必由之路。对此,必须要有明确的认识,充足的准备和稳妥的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