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筠 《改革与战略》2007,23(10):73-75
文章基于已有的中国农村地区教育私人收益率文献研究,分析中国农村地区教育私人收益率低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地区教育私人收益率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还低于我国城市地区教育私人收益率近4个百分点.由此导致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是农民在既定的城乡二元制度分割、农业和农村经济衰败以及农业技术落后等约束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农民教育收益率的具体情况,本文在新疆六地市农民入户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对新疆少数民族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明瑟收益函数方法对新疆少数民族农民的教育收益率进行了计量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农民收入中,外出打工收入对新疆少数民族农民的收入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性别差异对新疆少数民族农民的教育收益率影响显著,且整体教育收益率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呈近似“u”型结构。而且新疆少数民族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教育收益率与国内其他农村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杜芳芳 《魅力中国》2010,(6):190-190
教育收益率的高低既是教育对于经济发展作用的具体体现,也是引导个人投资教育的重要依据。本文运用明瑟收益率模型对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个人职业教育收益率进行了测算估计,并对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劳动力市场的流动、非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推动我国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提高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是国际上通行的比较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人们教育投资收益的一种量化方法,高校教师是平均受教育水平最高的一个群体,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对自身教育投资的态度与热情。同时工龄、学历、受教育年限对教育收益率也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显示:我国高等院校教师教育收益率远低于其他行业从业者的教育收益率,也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收益率水平,工龄对高等院校教师收入的影响大于受教育年限的影响,不同学历的教师教育收益率差别不显著,学历对高等院校教师的收入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罗焰  陈洪萍 《老区建设》2008,(20):27-29
本文通过研究教育收益率的指标公式,分析修订并对其进行深入细化,研究其组成部分,从而对高校的教育做出初步的绩效评价,为在高校投资绩效评价的实际应用和高校资产的预算设计方面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是资源重新配置的方式之一,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中国城乡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概括为人力资本型分割和户籍型分割,分析了在分割的市场中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并构造了以劳动力流动率为因变量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型,全面地解释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程度、城镇部门和农村部门的人均土地占有量、前期的城乡劳动力比以及以工资率为中介的两部门相关变量.但是,本文的研究结果不支持通过提高城乡工资率差来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可行的措施应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减轻、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土地城镇化和土地流转制度的改进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陈祎  阎开 《南方经济》2010,28(8):61-74
本文主要从技术溢出的视角出发,讨论了中国教育收益率的结构特征,特别是不同教育水平的教育收益率比较。我们认为,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工人不但可以使用国内更为先进的技术,由于技术溢出的存在他们还能够借鉴国外技术来突破国内技术。按照这种思路,我们在Nel—son-Phelps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将收益率对教育年数的偏导数分解为”技术溢出效应”和”收益递减效应”,并且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的收益率可能会更高,而技术性职业的收益率的增加速度会更快。1989—2006年7期CHNS数据支持了我们模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高学历者就业难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奢侈不起的浪费。这一现象引发了对过度教育成因的讨论。本文从分割劳动力市场的角度,解释了全社会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与好工作难找这两者相互影响的原因,并利用相关数据加以验证。解决高学历者就业难问题的根本措施在于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同时,个人除了关注教育以外,也要注重对人力资本的其他方面的投资。  相似文献   

9.
张麒 《特区经济》2006,(9):135-136
本文运用Black-Scholes公式计算权证的理论价格并和权证实际价格比较,发现权证的实际价格严重偏离理论价格,权证产品处于泡沫时期。通过Campbell和Yogo(2005)提出的Bonferroni检验方法,我们发现两个新的预测变量———权证与标的股票的交易金额比值和换手率比值,对于权证产品的收益率具有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欧盟第五轮东扩的完成,受高工资、高福利以及更好生活环境的吸引,来自于中东欧地区新入盟国家的移民潮开始席卷老欧盟国家。一方面是大批劳动力的西移,另一方面是原欧盟国家从本国利益出发迟迟不愿开放劳动力市场,使得欧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目标遭遇阻碍。本文主要从制度角度探讨欧盟东扩后劳动力西移与欧盟的就业市场一体化计划之间冲突发生的原因,并认为欧盟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和与就业市场一体化的冲突是能够通过制度的改善来缓解和消除的。  相似文献   

11.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受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文章利用推拉理论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利用对数回归模型对分析框架进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消除制度因素的阻滞作用、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教育能使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养老观,能引起社会各界对养老工作的重视,能培养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所需的各类人才。目前教育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缺位应当引起重视。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养老教育,为此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培养目标,探索实现路径,提供条件保障。  相似文献   

14.
15.
This paper is a study on the returns to education in Lao, a country that has been largely neglected by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The authors found that the private rates of returns to education have risen significantly with economic transition. In particular, returns for young workers are considerably higher than for older workers. Although large earnings premiums are generally received by workers with high levels of education, the most profitable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for a large number of paid employees is still the primary level. Moreover, there are the significant public–private sector wage differentials. The research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sector salaries and the financing of education in Lao.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日本高速成长时期长期、快速、稳定的经济增长,金融制度在两个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一方面,民间银行依托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向企业提供融资等金融服务,形成了以银行融资为主的企业金融体制;另一方面,该时期实施的人为低利率政策取得了明显的"租金"效果.当然,日本在追赶目标实现之后金融体系转型具有滞后性并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关健词:主银行制度;人为低利率政策;金融制度转型具有滞后性并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7.
黄麟 《改革与战略》2011,27(12):81-83,102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和当务之急。我国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的原因在于现行地方财政制度存在缺陷:二元财政支出形式、地方分税制不健全和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因此,应建立城乡统筹、事权明晰的公共服务内容体系,打破原有的财政收支框架并建立公共预算体制,并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8.
纪程 《改革与战略》2008,24(2):76-78
做好农村公益性服务工作,建立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后税改时代”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必须跳出旧的思维模式和行政管理模式,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构建起政府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及农民多方协作的新型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农村公共服务的机制和办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陶爱萍 《乡镇经济》2008,24(12):75-80
和谐农村建设要求农民具有相应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行为模式,但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农民对法与法治的认知、信任、依赖、尊崇的状况及其行为模式还不符合以法治为内在要求和保障的和谐农村构建的需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农民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农民法治教育的目标,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贴近农村实际、了解农民需要,确定重心、丰富形式、拓宽渠道、健全机制,把法律知识的普及统摄于法治理想及其价值目标的宣扬之下,传播正确的法治理念,帮助农民树立法治意识、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