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偶翻《明太祖实录》,虽当是闲书,但朱元璋侍臣有关于嗜好的对话,却让我感慨不已,不吐不快。
  朱元璋说:“人君生当谨嗜好,不为物诱,则如明镜止水,可鉴照万物。一为物诱,则如镜受垢,水之有滓,昏翳泊浊,岂能照物?”侍臣说:“陛下谨嗜好,正心之道莫过于此。”朱又说:“人岂能无好?但在好所当好耳(要好得“应当”)。如人主好贤,则在位无不肖之人;好直,则左右无谄之士。如此,则国无不治。苟好不当好(若嗜好有失“应当”),则正直疏而邪进,欲国不乱难矣。故嗜好之间,治乱所由生也。”而今重温朱元璋“谨嗜好”这一人生要诀,定能从中得到启示和警醒。  相似文献   

2.
朱元璋读书不多,却有一个鸡年咏鸡的故事:洪武十四年春,太祖与众翰林士庆贺鸡年的到来。朱元璋提笔述诗:「鸣叫一声撅一撅」,众学士看了,不知如何是好。朱元璋又述上第二句:「鸡叫两声撅两撅」,老少翰林面面相觑。朱元璋却兀自疾书:「  相似文献   

3.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看到达官贵人在全国遭受天灾,百姓生活困难时,仍花天酒地,便决心利用皇后的寿宴进行一次反腐劝廉活动。 寿宴非常简朴,无鱼无肉无山珍海味,只有“四菜一汤”的便饭。朱元璋边劝菜边劝臣,一劝吃萝卜,萝卜如百药,吃了可防病治病,不忘艰苦。二劝吃韭菜。韭莱青又长,吃了地久天长得人心。三劝吃青菜,  相似文献   

4.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给他手下的人算过一笔帐: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朱元璋的这个帐,算得颇有哲理,不防称之为:“一口井”哲学。 古往今来被法办的贪官,都有一个最大的教训,就在于守不住“一口井”。这些贫得无厌之徒,总嫌“井水”不满,于是到处“挖沟凿堰”,利用职权,不择手段地谋取不义之财。可是,财源滚滚而来,把他们的“井水”灌得溢了出来的时候,便把自己给毁了,不仅“溢流”出来的金银财宝自己享受不到,就连不满的“一口井”也丧失…  相似文献   

5.
急于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也许有必要认真考虑刘伯温在朱元璋决战中原前的献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而不要盲目跨上国际化的快车  相似文献   

6.
王涛 《英才》2000,(11)
公元1364年,朱元璋率领大军浴血征战,当他听说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僮仆仗势不法,为官民百姓所侧目,便敏锐地意识到,处理好这件事关吏治的大事,比攻占敌方的几个城池更为重要。朱元璋便以书信的形式给徐达等人发了一份上谕。上谕中说:“尔等从我起身艰难,成此功勋,匪朝夕所致。比闻尔等所畜家  相似文献   

7.
“朱元璋在殿上问群臣,什么人最快乐?群臣众说纷纭,有人说功高盖世者最陕乐,有人说金榜题名最陕乐,还有的说富甲一方最快乐,但是朱元璋听后都摇头不以为然。这时候有个大臣说:‘畏法度者最快乐。’朱元璋听后大加赞赏。”  相似文献   

8.
如何对待功臣、旧部、几乎是每—个开国之君都会遇到问题。明太祖朱元璋是靠棍棒取天下的,他的那帮哥们儿,随他起兵的“二十四将”,都是赫赫有名的战将。朱元璋不但和元朝作战,还要平定各路起义军,诸侯。—统天下,所以造就了一大批功臣名将。但朱元璋坐了天下后,这些功臣名将大都一个个死于非命。朱元璋本来想靠封儿子为王,派到全国各地击坐镇,再大封功臣,旧部,好继续效忠他、用这两条来巩固他的明王朝。但有的功臣,不免居功自傲,专权弄权,稍微一责备,便心怀怨恨,再加上小人挑拨,矛盾就加剧了,  相似文献   

9.
小幽默     
无运先生过去有一私塾教师科考,考试官员以明月为题,让教师吟诗一首。教师吟道:“团团离海角,渐渐出云端;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考试官员道:“意思好是好,只是无韵。”教师答道:“正因无运(韵),方才教师,如果有运,早做官了。”真伟大“我打网球和下象棋,战胜了网球全国冠军和象棋全国冠军。”“啊,你真伟大!你是怎么胜的?”当然,我胜了网球冠军的象棋,象棋冠军的网球。”广告的力量“广告的作用是很大的。”“何以见得?”“当母鸡下蛋时,它总是大声地叫。而母鹅下了蛋,却总是静悄悄的。”“那又怎么样?”“所以人们都去买鸡蛋,而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过河拆桥”一直是个标准的贬义词,拆桥者也历来遭人唾骂,比如:火烧庆功楼的朱元璋。但本文所说的“过河拆桥”却是一个与“卸磨杀驴”完全不同的褒义词。其实“过河拆桥”之所以声名狼藉,只是因为历史上许多拆桥者没有把桥拆好,玷污了这个好词。因此,在创业成功后老板首先应考虑的,就是如何拆桥,以及如何提高拆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老杳 《政策与管理》2008,(13):12-13
面对“山寨机”的横行,管制论者有之,招安论者有之,我倒认为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市场淘汰——“山寨机”需要朱元璋式的领袖统江湖。  相似文献   

12.
《中国总会计师》2013,(11):150-151
早在1368年,明朝建国不久,朱元璋就下令:“浙江、江西、苏松人毋得任户部”,那么为什么会出如此奇葩的一道命令呢?是浙江、江西、苏松的人得罪了朱元璋,还是朱元璋对浙江、江西、苏松的人有偏见呢?其实都不是,朱元璋给出的理由如此:“以其地赋税多,恐飞诡为奸也”。这个理由很无奈,但也很真实!浙江、江西、苏松人是当时的税收大户,  相似文献   

13.
“四菜一汤”由来已久,相传为明太祖朱元璋首倡。公元1368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遇上天灾,各地粮食欠收,百姓生活十分清苦,可一些达官贵人却穷奢极欲,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一天,适逢皇后的生日庆典.朱元璋趁众位大臣前来贺寿之机,故意摆出粗茶淡饭实客,以此警醒文武百官。当十多桌席位的人坐齐之后,太祖便令上菜。第一道菜是炒萝卜,萝卜,百味也,民谚有:“萝卜上市,药销关门”之说。第二道菜是炒韭菜.韭菜生命力旺盛,四季常青,象征国家长治久安。再则是商大碗青菜.喻意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最后一道菜是极普通的葱花…  相似文献   

14.
对联趣话     
以联求才 明朝朱元璋称帝后,经常微服私访,到处访贤求才。在一家酒坊里,有一位监生在饮酒,朱元璋端详片刻,凭他的直觉,感到此人有些才气,便和监生闲谈,朱问监生那方人氏,答曰:四川重庆府人,朱随即词曰:“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监生听出此为上联,即刻应道:“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朱听了暗自高兴,随手拾起一小块石头,让监生因意赋诗,监生稍加思索,曰:“寸木元从斧削成,每于低处立功名,他时若得台端用,要向人间治不平”。朱元璋听后叫绝,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朱回宫后传旨,后来这位监生官封按察使。 …  相似文献   

15.
据说后梁太祖朱温有一次出游,在一棵柳树下休息时说:“好大柳树。”陪同他出游的那些人都想讨好他,就一一站起来应声附和道:“好大柳树。”不一会儿朱温又说:“好大柳树,可做车头。”又有5、6个人站起来应声说:“好大柳树,可做车头。”朱温厉声道:“柳树岂可做车头?”随后将言做车头的人杀掉。这  相似文献   

16.
在湖北省崭春县北部山区,有两个相距不过两公里的大垸子,一个是桐梓乡的阁老境,一个是青石镇的奉老垸。阁老垸中,至今还保留着一座古朴典雅的闷老祠堂,据该洗吴姓族谱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敕封的“阁老”便是吴姓的第三世祖,该祠堂就是为纪念阁老而修建的。相传,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太祖朱元璋与草莽英雄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因朱军严重缺粮,士气不旺,这事被商人吴九济知道了。吴九济是桐梓人,号灵公,此时正在鄱阳湖贩大米。他听说来军缺粮,便叫自己的同乡和侍从陈厂春,冒着生命危险给朱元璋送去100船大米。鄱阳湖一仗,…  相似文献   

17.
急于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也许有必要认真考虑刘伯温在朱元璋决战中原前的献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而不要盲目跨上国际化的快车。  相似文献   

18.
明初翰林学士解缙,19岁中进士,后来主持编纂《永乐大典》,不愧为一代雄才。同时也因会拍皇帝的马屁而闻名。一次他和明太祖朱元璋一块儿钓鱼,他不断地上鱼,朱元璋却一条没钓着,皇帝自然满心不高兴,他即刻献诗一首:“数尺丝纶入水中,金钓一抛荡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这马屁拍得多地道,几句媚言既回避了皇上的尴尬,又把朱元璋捧上了天,哄得老朱龙颜大悦。  相似文献   

19.
读史有感     
在一个泯灭人格,丧失个性,只要奴才的社会里,那些“聪明”而又“精通世态”的人们,便纷纷彻底地抛弃了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绞尽脑汁,挖空心思,使出绝招,极尽争宠之能事,讨好亲近那些权大位高者,以换取他们的欢心,从而实现心中那不可告人的私欲。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选用优美动听的辞藻,阿谀奉承,吹嘘赞美,以求达到争宠的目的。《尹文子·大道》上载:齐宣王喜欢射箭,其传臣试拉其弓时,拉到一半就故意拉不动了,说是宣王好厉害,有“九石之”,谁能比得上。明代大才人解缙,有一次陪皇帝朱元璋钓鱼。老半天也未见有鱼上…  相似文献   

20.
何谓吃“空饷”?有一种解释很精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却拿其钱,这等“好”事,就是吃“空饷”。“好”事真好吗? 请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