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浙江省处于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对就业结构产生影响。本文选取1978年—2014年的相关数据,分析浙江省产业结构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不均衡,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明显下降,导致产业内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仍然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主力,但该产业吸纳劳动力的空间逐步缩小;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占GDP比重明显提高,具有吸纳劳动力的空间,但产值增加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有限。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增长,推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的考察及对二者的相关性实证分析,发现影响扩大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的不均衡.实现就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使之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相协调,对于有效缓解天津市的就业压力,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就业扩张的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二三产业与就业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中除了对各次产业本身的就业弹性进行分析外,还对交叉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第二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就业具有带动性。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娜 《商业时代》2007,(25):101-102
本文主要从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互动以及产业结构的内部协调角度来考察吉林省就业问题。根据1997-2004年统计数据,分别对吉林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三次产业就业吸纳弹性、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要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力发展就业吸纳弹性大的行业,以解决吉林省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荣 《江苏商论》2014,(12):80-83
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现象愈发突出。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是一对矛盾,二者往往并非协调一致。通过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原因,但就业增长并未明显促进经济增长;第二产业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减弱,而第三产业的作用在大幅提升。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在机器人即将大规模进入生产过程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自然人的劳动就业问题。即在技术挤出效应下,如何解决机器换人的新矛盾。  相似文献   

6.
刘燕 《商》2015,(4):32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就业问题特别是高校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意味着失业”已成为普遍现象。本文主要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分析。我国就业问题长期不能解决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加之高校的盲目扩招,所以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目前重点工作就是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化调整,同时对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进行引导使其发展协调一致,而高校要根据市场信息及时做出调整,双管齐下相信很快就业环境会得到改善,就业压力会得到缓解,就业问题也会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城市化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对河北省产业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从产业结构演变、产业结构水平等几个方面对河北省产业结构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河北省产业结构现存的问题,提出了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贾俣 《现代商业》2012,(12):199-200
这几年,江西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也发生了非常明显的转变。本文通过对江西省产业结构的统计数据,对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的一些变化进行了研究,用统计学的理论,揭示了产业结构与就业市场的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一些推进就业市场发展的可行性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贵州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并从就业弹性、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结构偏离度三个方面分析了贵州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最后对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章琴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7):93-95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三大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历史演变比较,对二者之间相互影响性做了相关性、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分析。最后,根据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商》2015,(20)
本文运用就业结构偏离度与就业弹性对于三次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进行实证分析。说明了目前我国第二产业仍然是吸纳就业的主要产业,但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高素质劳动力的增多、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以及第三产业将是吸纳就业的主要产业。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和评价辽宁省经济增长对就业总量和结构的影响,本文运用就业弹性理论,对辽宁省总的就业弹性和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增长对就业总量增加有一定的拉动作用,符合奥肯定律,但拉动效应不大;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最强;第二产业仍然有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首先对产业及产业结构进行了概念界定,继而从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及就业结构两个层面分析了齐齐哈尔市目前的产业结构状况,发现齐齐哈尔市三次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最后提出调整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周源  马煜天 《商业研究》2011,(11):58-63
20世纪末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演化最主要的特征是重工业化,本文利用1996-2009年的中国数据,运用单因素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就业量、就业结构和劳动者素质的影响,认为产业结构演进有利于就业主要体现在局部,而总体上产业结构演进抑制了就业的增长,第二产业几乎不能解释就业的各变量;资本深化和重工业化是影响就业量、就业结构的最主要因素,这与现阶段我国处于重工业化过程的现实相一致;产业结构演化对劳动者素质的影响路径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依次上升顺序,而是跨越式的上升路径,这与我国提出走跨越式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在对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现状进行统计性描述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三次产业及产业内各行业产值与就业量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借助1978-2011年我国三次产业及产业内不同行业的统计数据,就不同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以促进就业为目标,指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为我国产业结构政策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解析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淑兰 《商场现代化》2006,(33):251-252
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与国际竞争迫使我国必须不失时机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与此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成为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和政府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层面,阐述了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并指出必须有选择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而为制定正确的就业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数字化的普及,数字经济正迅速崛起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对传统产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字经济的崛起促使企业和产业不断进行优化升级,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趋势。基于此,本文简单讨论我国当前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现状,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和增强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了青岛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也为就业结构提供了新的调整和拓展空间。通过建立模型对1988-2010年青岛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合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确立的目标进行预测,得出蓝色经济区产业结构升级应坚持:第一产业重点提升水产渔业的发展水平;在依托海洋低耗能、低排放和高效益的第二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加强高等教育、海洋研发作为金融、法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就业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相互影响,就业结构调整方向预测数值应符合蓝色经济产业升级的需求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陈丹红 《商业时代》2008,(13):102-104
就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相协调对于促进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辽宁省为例,运用就业弹性理论对经济发展与就业拉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充分就业目标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