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参考,有利于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和谐农村社会的构建。社会工作是促进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了解留守儿童问题及其现实状况的基础上,以社会工作理念为指导,研究怎样应用社会工作方式、方法促进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不断扩大的特殊群体,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目前我国农村的留守儿童成长中存在的主问题有: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留守儿童的心态堪忧;,gs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学习状况不容乐观:缺乏亲情关爱导致的生活问题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家庭的监护引导作用,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独特社会问题,这是由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直接引起的.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留守儿童普遍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于此相伴随的各种社会问题随之而生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留守儿童的社会现状和成因,并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独特社会问题,这是由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直接引起的。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留守儿童普遍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于此相伴随的各种社会问题随之而生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留守儿童的社会现状和成因,并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马爱玲 《中外企业家》2012,(11):178-179
在介绍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占全部农村儿童的比例,以及他们令人焦虑的生存现状的基础上,论述建农村留守儿童图书馆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怎样把农村留守儿童图书馆建成农村留守儿童的精神家园,以期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快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我国学术界早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已开始关注并进行研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品质、监护人类型、教育、心理等问题方面,由此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与建议。但是,关于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学术界专门研究的文章很少,学术界最多的是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心理问题。本文以甘肃省为例,试图通过对甘肃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现状及成因的分析,从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个层面提出解决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翀 《科技与企业》2014,(21):148-148
正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口迁移,特别是农村人口流动空前频繁。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民进城后,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照看,最终形成农民工父母与子女两地分隔的局面,即"留守儿童"现象。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未来若干年留守儿童人数将进一步增加。在现实情况下,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必将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一、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现状与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民进城务工数量的逐渐增多,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与日俱增。由于留守儿童父母监护职责的缺位和代管监护的不规范,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要着重从监护问题入手,合理构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体制,从而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不断的转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新生的社会问题开始凸现,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而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工作方法等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问题,协助留守儿童健康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项建设的开展,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跟随出外打工的父母进城而留在农村的农村儿童越来越多.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留守儿童的现状,提出几点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建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刘洁 《价值工程》2011,30(24):187-188
近年来,"两为主"政策成为中国随迁子女教育政策的核心内容。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政策执行客体和政策执行监督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流入地政府、公立学校、农民工的家庭与学生等的利益互动,揭示出公平正义和人本精神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2.
《Economic Systems》2019,43(2):100694
Colleges in China were instructed to massively expand their enrollment beginning in 1999, an event referred to as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Expansion (HEE). As the HEE explicitly enlarged the share of high-skilled labor, there may be a potential positive effect of the HHE on rural children’s willingness to enter senior high schools. This is because their chances to get into colleges are improved. This study found that, after controlling for other observable factors, the probability for rural eligible individuals to participate in senior high schools increased by 0.18 more than their urban counterparts from 2000 to 2005, and this result was indeed caused by the HHE via increased expected gain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the expected returns to education are proven to be critical in educational decisions. To build an intelligent country, the government should raise returns to education by reforming the educational supply and eliminating the distortions and misallocations that depress returns to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3.
The study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socioeconomic factors on malnutrition in children (under 5 years) using Bangladesh Demographic and Health Survey.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are separately probed for stunting, wasting and under-weight children. Th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birth-interval, mother’s education and wealth index reduce the malnutrition in children for urban and rural household, while duration of breastfeeding and lower BMI of the mother increase the malnutrition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Wealth index is more effective in rural areas as compared to urban ones. The male children are more likely to be malnourished in urban areas but female children are more likely to be malnourished in rural areas. The primary level of education of the women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nutritional status of children in urban as well as in rural areas. It has important policy implications that at least secondary level of education should be part of the education policy of Bangladesh. The incidence of diarrhea enhances the probability of stunting and wasting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Bangladesh. From the policy perspective mother’s education and birth-interval are required for achieving the nutrition status of children. For the long-run the socioeconomic status of the household expressed by wealth index is needed. The duration of breastfeeding needs to be reduced by initiation of the supplement food.  相似文献   

14.
潘焕喜 《价值工程》2011,30(7):176-177
社会保障被誉为社会的"稳定器",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提出,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是我国近年来农村政策的主要落脚点。在关注农民民生方面,国家正大力实施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文章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形势,并在分析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交通运输业的要求越来越大,过去在农村中建设的公路桥梁由于资金和技术手段的欠缺导致公路桥梁出现的损害日益加重,众多安全隐患的存在,已经不能满足交通运输安全通畅的要求,这就使得对于农村公路桥梁建设技术的提高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就将通过对我国农村公路桥梁现状的分析,结合现代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标准和公路桥梁建设检测手段,对乡村公路的公路桥梁建设技术做出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是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经历了一条先农村、后城市,然后进行统筹城乡综合改革三大阶段。统筹城乡发展成为探索中国推进制度转型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主要路径是政府主导建立社会主义城乡统一大市场,规范市场运行,弥补市场失灵,同时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以弥补集权管理制度不足。制度贡献将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对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标:借鉴马克思及西方产权理论主要思想,研究揭示中国农村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制度选择及经验。研究方法:基于产权理论对经济事实进行逻辑推演,并采用1978~2012年中国农村统计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农村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主要体现在农村资源(土地和人力)的产权制度改革上,由此形成的资源产权激励效应和正向扩散效应,正是中国农村人口发生大规模减贫的最重要原因及主要经验,并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部分。研究创新:本文基于产权理论的研究为减贫提供一个新的微观制度视角解释。研究价值:总结提炼中国农村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一般性理论经验,对今后减贫事业推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的“土改”路径——以成都统筹城乡改革实践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乡土地的"二元性"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分设性"妨碍了城乡土地、劳动和资本的有效配置,因而也妨碍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农村土地配置仍然要回归市场渠道,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成都统筹城乡改革实践表明,在国家现有土地制度框架下,在"确权"基础上,通过适时、有针对性地政策调整与改革,农用地、农地转用以及农地经营权的让渡都可逐步采取市场定价途径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89年-2011年的农户微观家计调查数据,采用方差分解和回归分解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农村人口老龄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收入不平等的总体变化主要是由组间效应所引起,即不同出生组之间不平等程度的加剧是收入不平等的主因;无论采用方差分解法还是采用回归分解法得到的研究结论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确加剧了收入不平等,其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但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人口老龄化效应有增强之势。  相似文献   

20.
发展农村客运是解决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三农问题"的重要研究方面。文中分别对国外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农村客运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理清了国内外对农村客运的研究热点,并找出了国内外农村客运研究的差异,指出进一步研究方向,为我国对农村客运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