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相对稳定地达到一定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为总体评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出五类十七项指标,除运用一般方法外提出综合指数法。对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状进行评估基础上,分析了2000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景。提出五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宏观政策。  相似文献   

2.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相对稳定地达到一定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为总体评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出五类十七项指标,除运用一般方法外提出综合指数法。对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状进行评估基础上,分析了2000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景。提出五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宏观政策。  相似文献   

3.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搞好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是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镇江市通过大力发展基地型、加工型、合作型、观光型“四型”特色农业,积极探索发展现代农业新途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建设“四型”特色农业的基础经过多年的探索,镇江市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位、资源、技术、加工等比较优势,以高效型、生态型、外向型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科技为支撑,强化品种更新、技术开发,培大育强特色主导产业,加快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四型”特色农业已形成良好基础。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推动了特色主导产业形成。经过多年的筛选,镇江市将优质粮油、生态经济林木、应时鲜果、…  相似文献   

5.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定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近日出台七项措施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广东农垦作为中央直属垦区之一,在天然橡胶基地、公益性设施、农场道路等方面得到各级财政的大力扶持,对改善垦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确保投资目标实现,广东农垦各级领导和项目单位高度重视农业建设项目管理工作,采取了加强规划,健全制度,强化监管,落实责任等一系列措施,农业项目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加强,农业投资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做好明年工作,要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要巩固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制度,保持主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水平.着眼于扩大内需增长空间,要搞好主要农产品市场调控,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对农民创业的金融和财税支持,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大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全面完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强水利特别是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电网改造、饮水安全、农村道路等建设.  相似文献   

8.
2004年,我们的“三农”工作“三增一减”——粮食增产了,农民增收了,农业增效了,农民负担减轻了。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去年的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都带有恢复性质.基础还不牢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扭转,农业投入不足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  相似文献   

9.
说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少人容易理解为就是要提高农作物甚至是单一粮食的产出能力,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实际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笔认为,在强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时,产业化作为农业增值的重要途径,不仅不能割裂认识和随意丢摔。而且应该更加重视和牢牢抓好。主要是要做到五个突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央从执政为民、科学发展的高度,每年抓“三农”工作都突出一个重点。今年的重点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战略性举措,抓住了时下“三农”工作的关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上不去,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粮食安全的基础甚至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不可能牢固。黄莉新副省长在今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艰难爬坡和攻坚阶段。不能因为去年农民增收形势好,就认为农民增收进入了高速增长期;不能因为增产,就认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不能因为“三农”投入增加,就认为“三农”投入增长机制建立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扎扎实实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搞上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仅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广大农民群众和三农工作者的责任。近年来,江苏各地和“三农”有关部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方面,已经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总结、提炼、交流、借鉴这些经验,对于全面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自从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问题得到了我国学术界和社会上的普遍关注。文章采用CALT模型,从农业生产的条件、能力、水平及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等4个方面量化考察了甘肃省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分析了甘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高甘肃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几个问题马恒运近几年来国内理论界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有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研究方法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是用实际产出指标综合成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表现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产出绝对量①二是用实际...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概念进行了界定,建立涵盖4个方面19个指标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体系,分别对全国及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指标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综合得分;并对不同时期各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进行排序比较,具体分析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四个组成部分在地区间的差异,提出了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战略任务在我国开始实施城乡统筹战略,逐步走向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首要目标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耕地供给能力、科技支撑能力、标准化生产能力、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以及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等生产要素的综合反映,是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农业生产诸多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可以相对稳定实现的农业综合产出水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如何确保农民稳定增收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问题,笔者深入乡村对部分农户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反映目前农民有六大期盼:  相似文献   

16.
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战略措施。万物土中生,土壤是作物生产最重要的自然资源。“藏粮于地”是“藏粮于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部分,藏粮于综合生产能力,主要是针对自然灾害和城市、工业用地造成的减产。而藏粮于综合生产能力比藏粮于库的办法要更积极、更长远、更主动,它是建立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近日,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开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要内容,抓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中低产田改造,进一步巩固、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中低产田建设成为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基本农田,夯实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农业生产各种要素相对稳定的综合产出的三大效益的合力。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所有要素中,制度要素起着灵魂的、导向的作用。制度要素与其他要素的结合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动态、适时、适量、适度;二是紧密不可分离;三是先进的、合适的制度的比较成本较低,效益较高,而落后的制度造成的恶果较严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深刻原因是中国“三农”问题存在着两大矛盾:其一,中国人口对粮食等食物需求与中国农业提供粮食供给的矛盾;其二,农民的富裕速度总是相对慢于城镇居民的富裕速度的矛盾。解决这两大矛盾的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0.
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与生态农业发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该文综合分析了我国农业快速发展形势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紧迫性,指出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对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生态农业在我国发展韵必然性,提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应重在因地制宜、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