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业区域转移的理论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区域转移是当前影响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国外对产业转移研究的理论来源主要包括雁行模式理论、古典区位理论与新经济地理理论、国际投资区位理论及国际贸易理论等。近几年国内对产业转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领域:(1)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2)技术转移的梯度和“反梯度”理论;(3)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的关系;(4)国内产业转移与企业扩张问题。台湾学者近年来对台湾产业转移至大陆的现象研究也比较多。今后一段时间内,对于国内区域间的产业转移的研究将成为热点,研究的领域和研究的深度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使用的研究方法将趋于多样化,基于地区细分和产业细分的研究将逐步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2.
推动国内产业转移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虎 《经济界》2008,(6):46-5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利用率先开放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抓住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大量承接和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业,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发展,东部沿海地区资本相对饱和,土地、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产业升级压力增大、企业商务成本居高不下、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成,完成从规模扩张向结构提升的转变。这种转变有力地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加工业和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通过转移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实现价值增值,这种产业结构的全球性调整同样适用于上海。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贯彻"十八大"报告有关"把握战略机遇期"的论述中,各地都注重将"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视为把握战略机遇期的重要机遇内容之一。诚然,随着国内外产业重组与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后危机时代"产业布局的重新组合与国际产业的重新分工,无疑会催发与助推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的传统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内移",这是全球产业结构整合重组之"惯性",这对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地区来说,无疑是机遇。正是有基于此,各地高调回应国内外产业转移,争先构建承接海内外产业转移的基地与载体,自然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5.
服务外包产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当前,以服务外包、服务贸易以及高端制造业和技术研发环节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为我国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现代服务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就当前来看,加快发展服务业则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既是党中央对上海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上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和国内产业分工新格局、加快自身发展的体现。那么,上海发展服务业的现状如何?中小企业在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中小企业如何面对机遇、迎接挑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海刚同志。(以下简称陈)  相似文献   

7.
章琰天 《管理观察》2011,(28):30-30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是否协调成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企业研究报告》2005,(9):22-23
新经济条件下,全球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出现大调整,处在产业链低端的低附加值产业环节由产业起步早的发达国家向资源、能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转而控制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产业链高端。从而使产业发展超越国界、更具国际性。对于某一产业来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业链出现交叉,跨国企业在产业链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卿珏 《企业活力》2007,(7):58-59
<正>产业的国际转移,作为当代和今后国际经济关系演进的长期趋势,无疑将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重组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机遇和陷阱,相应制定我国产业发展的策略,已成为顺利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现代化之关键。  相似文献   

10.
李娅 《经济界》2010,(4):74-77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是我国东部地区加入国际分工体系,并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集聚在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了向外转移的“双向需求”,一方面通过向西部转移产业,东部地区可以不断向国际分工体系高端环节攀升,实现自身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东部地区可以将国际产业链转移模式运用到我国的区际产业转移战略中,延伸在国内的产业链条,通过产业链在区域间的传递和转移,拉动中西部地区参与国际分工体系,以产业转移来协调产业升级、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并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难题与优化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供求格局变化给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压力 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获得了两次发展机遇。一次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包括亚洲“四小龙”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极大的打击,各国或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纷纷萎缩。此时,由于中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及时正确,在利用凯恩斯方法刺激国内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还抓住其他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景气的机会,大力发展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2.
栗战书 《活力》2007,(1):4-6
服务外包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而出现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重要支柱产业。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证明,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是实现产业升级、优化外向型经济结构、扩大就业、培育财源的重要途径。当前,我省正在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举措,如何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高我省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分析山西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产业结构单一、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提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剖析山西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区位、人力、资源、政策等优势,阐明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山西转型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后,中国应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如何制定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战略?从经济学思想和经济模型的角度出发,讨论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得出的结论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两者可以协调发展;金融危机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加强产业转移的力度;必须提高教育和技术水平,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对人力资本的开发投入,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  相似文献   

15.
全球金融危机:我国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实现国内产业的转移,是我国保持经济增长、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变化将深刻改变我国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路径。为消除国际需求急剧下滑而带给我国制造业的冲击,强调国内自身价值链和产业链构成,是我们未来可能的路径选择之一。推动国际国内产业有序转移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在于东中西部地区加强自身市场体系和制度环境建设,降低产业交易成本;其次,建立和巩固与东部相关产业的技术经济联系,力争形成完整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最后,以东部具有一定技术优势的产业主体为核心,推动以技术创新带动的功能升级和产业链升级,最终实现全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相似文献   

16.
易平 《现代企业》2002,(8):22-23
一、西部大开发给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带来了机遇 1.可以促进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适度集中.由于我国目前还远远未能实现工业化,西部地区还处于工业化的初期,自然资源的优势依然很显著.而东部地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城镇住房、工业用地、水电煤气以及其它服务的价格都在上涨,劳动力工资水平也在提高.目前,东部地区一些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把自己的产业链向中西部延伸,联合开发当地资源,尤其是能源、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东部一些大型企业也采取跨地区兼并的方式,收购一些西部企业,以实行当地生产、当地销售.显然,东部地区加工工业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西移,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当地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加速工业化进程,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17.
景静 《价值工程》2012,31(34):173-174
河南省重工业产业内部结构还是在资源初加工阶段,主要是资源开发型产业,煤炭、电力等能源、原材料基础产业和初级加工业所占比例较大。主导产业中还没有加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环保的产业,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才刚刚起步,不能形成主流力量。近年来,产业集群现象的出现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产业集群竞争力逐渐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另一动因。本文主要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变化必行。经济在区域之间梯度型变迁,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其重要的作用。借此机会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当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可能。我国各地区和地区内部发展不平衡,因此当前的产业转移不像国际产业转移具有规律性。从东、中部产业转移和承接现状分析看中西部承接具有内步性、长期性,应作为中西部发展的次要战略。  相似文献   

19.
《上海物流》2007,(2):3-4
2007年1月28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韩正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经济发展时指出:2007年要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调整转移的宝贵机遇,把发展服务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加快服务业发展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0.
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安徽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产业转移一般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转移到次发达国家,再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逐层推进,而产业转移的阶段是从加工贸易到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本地化生产,一般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我国正是经历国际产业转移的动态过程,并从中获得重要的经济发展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