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宏伟战略,它不仅是大陆经济应对全球挑战的决策,也是深化两岸经贸合作的契机。在不同时期,两岸关系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化两岸经贸合作是大势所趋。当前两岸关系动能减弱,台湾若能把握"一带一路"的契机,顺应全球化潮流,发挥自身优势,促使未来的两岸合作从求同存异向聚同化异转变,两岸将牵手共创智造新优势,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两岸"三通",从其构想的提出,直至陈江会签署协议实现两岸直接"三通",其经历可谓是漫长而曲折。两岸"三通"之后,台湾经济将在如下五个主要方面取得突破性发展:台湾与大陆的经贸往来进入低成本的新时代,台湾经济竞争力提升;获得大陆有力支持,台湾经济解困信心激增;紧靠大陆腹地,台湾海上交通枢纽地位突显;两岸经济便利区渐成,台湾经济由"边缘化"转成"重心化";两岸合作深化,加快台湾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台湾接单-大陆生产-出口美欧"这一典型的三角贸易模式是两岸经贸合作的主要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两岸之间已经形成了密切的经贸联系。然而,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发酵的背景下,尤其是在台湾当局"去中国化"经贸政策的影响下,两岸经贸合作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困难有所增加。为规避中美贸易摩擦的消极影响,两岸经贸合作态势也出现相应调整。一是两岸贸易出现了明显的替代和转移效应;二是部分台商加快调整全球产业布局;三是两岸高科技产业合作步伐放缓。鉴于中美贸易摩擦前景尚不明朗,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影响也值得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4.
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制度构想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台湾萧万长先生提出的"两岸共同市场"作为两岸经济合作的一种方案,要求对大陆的优势产品进行贸易政策上的限制.通过采用经济一体化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理论,运用经验弹性的方法评估了两岸贸易在实现贸易自由化和实行台湾的"两岸共同市场"方案所产生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证明台湾"两岸共同市场"的制度构想并不是一个双赢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5.
随着宝岛台湾"大陆热"持续,台湾旅游业者及普通民众对大陆游客的期盼日渐强烈。各县市也对开放大陆观光客拟赴台旅游充满期待,因此,大陆居民拟赴台旅游是两岸民众的共同愿望,乃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在对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市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具有重大而又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古雪 《市场研究》2010,(2):20-22
<正>2009年6月两岸民调机构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与远见杂志社首次独立同期民调显示:两岸民众旅游交流意愿高,其中高达七成大陆民众表示愿意赴台观光旅游。随着2008年7月大陆游客赴台湾旅游启动,两岸交流进入一个全新的局面。根据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的最新信息,截至2009年3月12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已两岸民众旅游交流意愿高,风景名胜最受欢迎  相似文献   

7.
<正>两岸关系回暖,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两岸经贸交流不断前进。时至今日"大三通"已经实现,大陆成为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每年台湾30%的出口流向祖国大陆。大陆一直扮演着主动推进两岸经济合作的角色,包括率先提出两岸经济合作模式——"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  相似文献   

8.
《商务周刊》2009,(16):17-17
近日,台湾《远见》杂志为解读新中国,200多天内走遍中国30多个城镇,采访100位两岸及国际专家,并对两岸年轻人,民众及台湾上市公司进行调查,出版了一系列两岸“关键报告”,包括分析《两岸年轻人互看竞争力关键调查》,以及两岸经贸往来最重要的《上市柜企业布局两岸关键调查》。在一份《企业对未来一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调查中,对大陆的乐观比率(72%)超过台湾(52.5%),悲观程度也是大陆低于台湾。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以及地方主义的挑战下,国家认同愈发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现代国家建设中的重要议题。根据民调结果,近年来,台湾地区民众的国家认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据此,梳理了国家认同的相关研究并借鉴国外研究经验,以期对2008年以来台湾民调数据显示的"反常现象"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两岸的金融交流远远落后于经贸往来的深度和广度。加入WTO为两岸金融法律法规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为了符合入世承诺,真正实现金融对经贸活动的促进作用,台湾和大陆都对金融法律法规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和扩充,从而使得两岸的金融交流朝着"准双向准直接"的新方向发展。然而目前两岸金融业交流还存在有诸多阻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台湾的单方面设限行为。  相似文献   

11.
海峡两岸经济周期协动性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GDP增长率反映海峡两岸的经济周期波动,针对二者的相关分析表明,1990年以来,海峡两岸经济周期已经呈现一定程度的协动性特征,并且这种协动性具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在经济周期协动性的传导机制方面,直观判断,两岸贸易往来与台商对大陆投资是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传导渠道,但世界市场经济景气波动的冲击影响也不容忽视。由于受两岸经济规模和结构的差异、两岸经贸交流的不对称性、大陆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以及经济运行规律之外政治干扰和政策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两岸经济周期协动性还未完全呈现其应有规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同属华人社会,但两岸政治、经济与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境遇不同,在媒介生态层面表现各异。近十年来,当代台湾流行文化与传媒文化的最重要代表是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台湾电视综艺多为台湾本地制作,是台湾政经社会发展的传媒景观与文化心理标本,内容丰富,视角多元,形态各异。以台湾电视综艺娱乐现象为考察对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管窥台湾媒介生态的多元侧面。本文借助"媒介生态"这个概念,紧扣电视综艺娱乐,将台湾电视传媒放置在传媒格局深刻变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文化影响力日益成为媒介品牌评价标杆的历史语境中,分析现状,引起反思与必要的借鉴,以提升对华语电视传媒发展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采用Novy模型测度1997—2010年间中国大陆与台湾按照HS编码划分的各行业的贸易成本,在此基础上建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采用GMM估计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两岸各行业贸易成本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且各行业的下降幅度存在较大的异质性;两岸各行业的平均关税水平、各行业的贸易开放度、两岸人均收入水平差异以及台湾当局对大陆的经贸政策,对于两岸贸易成本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主要政策含义在于,两岸可以搁置政治上的争议,继续挖掘贸易成本下降的渠道,加强彼此之间更加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以实现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4.
在ECFA签订以前,两岸金融业相互开放程度有限,两岸间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主要停留在跨境提供与境外消费阶段。伴随MOU的签订、尤其是ECFA的签署及实施,两岸的金融整合已从低层次的民间合作走向制度化整合的新阶段。后ECFA时期,两岸金融整合的路径选择和战略构想应当是:短期应加快建立两岸金融服务的自由贸易区,中期构建海峡两岸乃至两岸四地共同市场,最终目标是建立"华元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基础上,以2005-2010年海峡两岸进出口贸易额与碳排放数据为样本,通过估算部门碳排放强度,测算两岸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对两岸贸易隐含碳净转移进行LMDI分解。研究发现:在2005-2010年间,祖国大陆各部门的碳排放强度显著高于台湾地区相应部门的碳排放强度,海峡两岸贸易隐含碳排放量主要来自于化学工业、金属工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等部门,两岸贸易使得全球碳排放量减少了209.38-306.03百万吨。本文研究不仅从部门角度,为海峡两岸控制贸易隐含碳排放量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从全球碳排放角度,为促进海峡两岸贸易深入发展提供了环境意义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始终不渝地探讨和寻求妥善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一系列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对台方针和政策。如"武力解放台湾"、"和平谈判解决台湾问题"、"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以及毛泽东的"爱国一家,不咎既往"、周恩来的"一纲四目"、叶剑英的"九条方针"、邓小平的"六条意见"、江泽民的"八项主张"、胡锦涛的"四点意见"和"十六字方针"等。这些方针政策和建设性意见,有效地缓解了远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化解了台海地区的战争危机,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往与交流,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7.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严复的译作《原富》也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西方最新的思潮,启发了国人的心智。通过比较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原文和严复的译作《原富》,从经济自由主义、反重商主义和最小政府三个方面,研究二者之间的异同点,在更深层次上把握严复对于亚当·斯密观点的传承和发展,从而探究严复的富国策。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之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新局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运筹帷幄,高屋建瓴地提出一系列对外战略思想并付诸实践.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一个“命运共同体”的总体目标;认真做好两手装备,把握战略机遇期所蕴含的机遇,沉着冷静应对挑战;处理好三个平衡,即争取维护国家利益与承担国际责任的平衡、维持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平衡以及坚持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平衡;妥善处理中国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四对关系.可以说,十八大后的中国外交事业开局扎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而推动了中国向“负责任大国”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在探索中不断得以发展完善。与民主政治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我国青年公民对民主政治的认识也分别经历着从"迷信"到"迷惘"、从"突破"到"愤恨"、从"疏离"到"务实"、从"自发"到"自觉"的嬗变。影响青年公民对民主政治认识变迁主要因素有政治文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民族情感等。思考青年公民对民主政治认识的变迁,从而获得一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科技和经济发展,两岸畜禽肉类产业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其相应的物流业也迅速崛起。大大提高的畜产品产量.迅速增加的人均消费产品量.人们对畜产品的营养和风味的偏好,尤其是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的压力.这些都使得两岸畜禽肉物流体系不断改善和提高。但不容忽视的是,虽然台湾地区和大陆有着一脉相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但由于资金、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差异,两岸在畜禽肉类产品流通上也呈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物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