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如宝 《山东经济》2010,26(2):122-126
2009年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创业板市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基本形成,这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项举措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为什么现在推出创业板市场,以及我国创业板设立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对于发展好我国创业板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晓东 《改革与战略》2012,28(1):114-11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经济发展必须由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传统经济转向以创新驱动为动力的创新型经济。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新区必须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辐射力以及突破原有的发展模式。文章认为,高新区的当务之急是要树立科学的创新型经济发展理念;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推进产业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3.
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经济绿色转型的有力支持。基于2011—2021年全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探究了创新型人力资本对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全国各地区绿色经济发展呈现出显著差异;技术变化是我国绿色经济效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创新型人力资本会促进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绿色经济效率对于自身的贡献率大于创新型人力资本的贡献率,创新型人力资本只是起到了辅助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秀坤 《魅力中国》2013,(20):265-265
摘要: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城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是圆家经济产出最重要的基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松原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创新型城市是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前提。我国正在努力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机点,提升创新能力的自主性。当前,我国对创新型城市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研究架构,因此需要借鉴国外创新型城市成功的例子。进一步强化创新型城市理论的研究,分析创新型城市的形成过程,构建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绍华 《改革与战略》2012,28(3):111-114
创新型经济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聚集丰富的创新资源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新区理应成为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先行区,但其现阶段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文章认为,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新区必须对其现有的产业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明确主导产业,增强高新区产业协作性及对区域产业的带动促进作用;扩大主导产业规模经济,提升主导产业在区域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培育发展品牌龙头企业,增强新兴产业发展的带动力。  相似文献   

7.
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规划强调科技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落实好这一方针,对于在全球化过程中,加快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缨 《中国高新区》2009,(10):23-23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七大”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使我国的经济、社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科学发展的重要问题。十八大报告将科学技术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八个着力点之首,可见科学技术发展在国家发展中占据的重要战略地位。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与党和国家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其中有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原因,也有我国体制机制自身不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作为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对科技发展做出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部署,对江苏建设创新型省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好又快地推进两个"率先",具有战略指导性、宏观引领性、操作指引性和开拓创新性。文章总结了纲要实施以来江苏科技发展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这是党中央作出的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创新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国 《改革与战略》2011,27(10):64-67
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之举。当前,扬州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举措。强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不断创新,建立低碳文化,塑造低碳品牌。我国是一个在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发展中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是责任也是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难得机遇。笔者认为,扬州要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关键要进一步加大对低碳经济的扶持力度。要营造浓郁的企业创新文化和低碳文化的氛围,低碳的理念不但要体现到生产和管理环节中,而且要纳入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14.
发展创新型经济是当前江阴乃至苏南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方向,而创新型企业是创新型经济的主体和基础。本文以2006年被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评定为全国首批103家国家创新型企业之一的法尔胜泓昇集团为例,探讨其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征,并从企业案例出发延伸出对企业和区域两个层面双向互动发展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区域经济的机理以及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新经济转型时期的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洁 《山东经济》2009,25(1):38-41
先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转型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发展中的创新,尤其需要政府制度创新。本文着重考察美国“新经济”转型期,众州政府建设创新型社会的作为,通过分析归纳,总结了六条先进经验,对当前我国先发达地区政府转变发展目标与思路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进而指出,我国先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其实质就是政府之间以建设创新型社会为目标的“政府、经济、社会”综合转型,今后各地能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要看谁的质量过硬,速度更快,后劲更足。  相似文献   

16.
用制度创新推进国防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期的国防经济制度创新必须采取有效策略,主要是要建立有利于制度创新的权威决策机构、坚持市场化的创新方向、发挥国家的制度创新职能以及强化用技术创新激发国防经济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17.
建设创新型园区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实现高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规划纲要》、《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指南》的要求,威海高新区制定了《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规划方案》,加快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确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自主创新为第一驱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打造原始创新形态明显、自主创新力量雄厚、产业发展格局合理、生态社会环境优良的创新型科技园区,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主办,北京方迪经济发展与企业战略研究所、中国城市经济杂志社、北京小丫传媒文化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首届中国建设创新型城市市长峰会”将于7月15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峰会是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以来,城市高层领导共商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共谋城市合作与发展大计的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节能减排逐步融入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节能减排不仅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还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高度重视。节能减排不单纯是一个环境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节能减排成为科技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领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监督。  相似文献   

20.
创新型城市理念和目标的提出,是在新世纪全球竞争加剧,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成为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背景下,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一陆的资源环境约束现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又一次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创新型城市建设尚在探索之中,文章介绍了国外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基本类型,总结了国内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几个代表性城市的实践模式和基本经验,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