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柴盈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7):50-53
运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和计量经济分析法,对深圳近30年的经济增长方式及转变历程进行梳理,研究表明:深圳由粗放型增长成功转变为集约型,主要取决于发展自主创新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推进机制包括战略导向机制与产业政策、空间整合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高交会的创新平台和风险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2.
资本市场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亟需大量资本投入,而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正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成长壮大的"温床"。资本市场是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平台。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和科技产业的相互联动,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发现和筛选机制,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缺乏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就不可能发展,因此,需要培育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本市场可以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可以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制度保障。资金保障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制度保障则是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王春宇 《辽宁经济》2005,(11):32-33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浪潮迭起,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原创性高新技术越来越成为当代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对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世界各国都把高新技术作为立国之本,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宏伟目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我国的工业化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升级,以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城镇化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湖南省的城镇化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潜力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我们发现湖南城镇化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最后,为协调湖南城镇化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高新技术产业日益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文章通过对高新技术及产业含义的认识,分析了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与融资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进行风险投资机制创新,促进浙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立足于浙江实际情况和浙江省目前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对浙江发展风险投资的优势分析,提出浙江进行风险投资机制创新的方向,最后指出了风险投资机制创新对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加快制度创新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石  王艺瑾 《特区经济》2009,(5):276-277
制度是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必须加强制度创新,充分发挥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创新中的主导地位,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创新环境,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促进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实现河北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情况与发展形势,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河北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资本经营三者之关系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经营支持作用与运作机制,并提出借助资本经营的支持功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0.
何翔 《改革与战略》2012,28(4):139-142
创新型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高新技术产业是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现行投融资、知识产权和产学研等制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文章认为,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安排是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应该通过推进以"新三板"为核心的创业板市场建设,重点解决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资金瓶颈;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内在动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措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加快发展以高技术为核心、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对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从产业规模、产业竞争力、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湖南省高新技术发展的现状,并从发展质量、发展载体等四个方面研究提出了存在的主要瓶颈,最后从完善高新技术产业投入机制等多个层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日趋明显。发展高新技术,促使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战略。本文通过对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当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覃卫国 《改革与战略》2011,27(11):123-125,132
低碳经济是未来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技术性强、低耗能、低污染等特点,与低碳经济具有高度契合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利于推动产业向低碳化转型,促进低碳经济的纵深发展。文章认为,在低碳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应该更加强化低碳发展理念,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低碳制度建设和加强技术创新等途径,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冯步广 《改革与战略》2010,26(8):106-108
南宁高新区是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创新体系的核心和支柱,在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具有产业集群聚集、创新体系完善和服务机制健全等优势。文章认为,南宁高新区应培育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增强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内生发展动力和实现与东盟的无缝对接打造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基地,引领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实现蛙跳跨越。  相似文献   

15.
王露华 《南方经济》2000,(5):63-65,37
文章分析了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成长的密切关系 ,并从风险投资工具机制、风险投资激励机制、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政府风险投资管理机制四方面探讨了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风险投资体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1988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火炬计划,这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15年来,火炬计划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我国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为宗旨,在引导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探索适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必需的体制和机制,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提升,造就高新技术产业化所需的人才等方面,很好地发挥了引导、示范和推动作用。火炬计划作为我国第一个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集中力量发展先进的生产力,积…  相似文献   

17.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对宁波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现状的阐述,分析了当前宁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的挑战,进而根据宁波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 2001年,江苏省科技厅会同省统计局参照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高技术产业指标体系,结合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际进程,建立起动态反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统计体系和评价制度。但是。随着全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快速发展,部分列统的产业已经不具备高新技术产业特征,而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如软件、新材料等)又尚未增列进统计体系,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引导作用不够强。为全面反映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更好地发挥统计工作对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引导作用,进一步调动各地和各高新园区、产业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积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与高新区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忠德 《特区经济》2006,(2):282-284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源于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而形成的产业集群效应。产业集聚作为一种空间组织形式,需要得到区域协调。产业集群与高新区发展的良性互动是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进而使高新区得到快速发展的关键。本文就我国高新区产业集群现状与存在问题,高新区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最后就我国高新区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OECD”国家高新技术指标体系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学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与分析、研究方法,以促进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统计与分析、监测工作,由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和中国科技交流中心组织了赴法国“高新技术指标体系分析和研究方法培训班”,在法国期间,学习考察了OECD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与分析方法。现将培训班的总结报告摘发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