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新的"世界工厂"? 2001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首次提到,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的确,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是惊人的.统计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增长是全球最快的.其中,1985年至1990年的工业生产指数上升了1.86倍,1991年至1996年中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又上升了3.75倍,而世界上其他的制造业大国如美国、日本的增长相对较低,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相似文献   

2.
3.
王亚亚 《中国外汇》2014,(10):52-53
朱为众认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依然保有竞争优势,但中国外贸企业也有需要关注的弱点,就是创新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4.
蔡恩泽 《中国外资》2010,(13):20-22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一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两头在外,进口原材料,并向全球各地出口廉价的制成品,如影随行的是“中国制造”名扬四海。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如今,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复存在,“世界工厂”正外移,并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5.
钟文倩 《金融博览》2005,(12):37-37
10月中旬,在复旦大学举行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发展与企业成长”国际研讨会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芮明杰教授对中国产业目前的发展被大肆报道为“世界工厂”表示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6.
7.
《中国金融家》2005,(6):2-2
2005年5月16日,第9届《财富》全球论坛在北京开幕。以“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为主题的本届《财富》全球论坛,是继1999年和2001年分别在上海和香港成功举办了第5届和第7届后,第三次将举办地点选择在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举办论坛次数最多的国家。同时,此届论坛也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500强企业中有70多家企业参加了本届论坛。  相似文献   

8.
《时代金融》2013,(3):56-57
《日本经济新闻》2月8日文章《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不可动摇》指出,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中国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加强。全球企业家似乎已经无法忽视中国的存在。在国际会计事务所德勤及毕马威(KPMG)最近以企业为对象的调查中,也可以看到“中国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已有400家外国公司在中国大陆设立研发中心,他们考虑的是借重当地科技人才。而根据对82家外国公司在华R&D机构的初步分析,有54家为非独立法人机构,占总数的65.9%,这些非独立研发机构多属于合资企业的一个非常重要且相对独立的部门;其余28家机构采用了独立注册的形式,占总数的34.1%。跨国公司在华的R&D机构出于技术保密问题和技术领先收益等的考虑,倾向于采用独资和控股的股权结构,而且,愈是技术领先的企业,愈是倾向于采用独资的形式。例如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目前下设18个研发中心,1000多名研发人员,研发投入达25亿元人民币。这些研发中心都是独资创办,分别设在北京、上海、成都和苏州等地。这告诉我们,改革开放充其量只是引进技术的必要条件,即国外的先进技术会随外资一起流入中国,但这并不等于中国就能全部掌握进入国门的先进技术。事实上,技术进步应以自我开发为主,引进合作为辅。  相似文献   

10.
<正>五月的北京,世界500强的商贾巨鳄纷至沓来,2005年北京全球财富论坛在这里拉开帷幕。这是中国第三次举办财富论坛,有77家世界500强的巨头赴会。在当今世界最富活力、不断创新的地方举办这样的盛会,可使世界经济巨头们在全球经济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中,准确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使跨国公司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以调整其在全球市场中的亚太经济战略。已在中国投资近11亿美元的芬欧汇川集团也十分  相似文献   

11.
20004年5月,美国《时代》杂志前任编辑、美国高盛公司政治经济问题资深顾问、中国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乔舒亚·库珀·雷默,发表了题为《中国已经发现自己的经济共识》的论文。论文在比照“华盛顿共识”的基础上,对中国20多年的经济改革(转型)成就及其经验作了全面理性的思考与分析,首次提出了“北京共识”的概念,“北京共识”可以看作是对“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概括。雷默提出,“北京共识”是一系列关于中国发展的新思想:不仅设法发展自己的国家,而且还要知道如何与国际秩序接轨。雷默同时把“北京共识”定义为:坚决进行革新和试验(如经…  相似文献   

12.
2005年3月16日.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教授欣喜地拿到了北京市政府颁发的“绿卡”,获得了在华永久居住权。消息传出后,立即成为各大媒体关注和报道的焦点。《中国金融家》杂志作为蒙代尔教授的老朋友,也为这一喜讯感到高兴.并对蒙代尔教授致以真诚的祝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