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企业投资中的道德风险,是指在企业投资活动中,因行为主体违背道德准则而给投资者及受影响的其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企业投资中的道德准则存在于法规、规章、制度和社会公众的观念中.在企业投资中违背道德准则的行为有多种.企业投资道德风险事故导致投资的流失与浪费,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投资道德风险事故的损失,提高企业投资效益,应该建立和完善企业投资的道德风险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探讨企业非伦理行为何种程度上可以避免或得到限制,是企业伦理研究的一个新视角。企业能否成为道德主体的分歧集中于企业是否能成为具有人格特征的主体、道德能否成为企业的内在追求。企业道德风险源可归结为竞争压力说、制度压力说、社会文化准则和利益相关者学说等外生论和内生论。而企业道德风险的治理可以基于完全由外部、经济法律规范、制度与政府、创新概念、内部权力架构、道德审计和伦理反思、分类系统视角。这些为中国企业道德风险研究提供了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3.
李玉志  赵炳盛 《经济师》2010,(3):77-78,80
管理层道德风险防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也是公司金融及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委托代理理论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出发,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深沪两市上市的1276家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探索在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对管理层的激励方式组合对道德风险的防范作用。为企业所有者合理安排激励方式减少管理层道德风险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4.
林娜  李毅 《技术经济》2011,30(6):119-124
以零售业企业为例,利用通过问卷调查所收集的数据,采用层次回归法,实证研究了消费者的企业道德风险感知与其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的企业价格道德风险感知对其购买行为具有强烈的负面冲击,而企业促销道德风险感知对其购买行为的影响并不明显;消费者的主观专业知识会显著减弱企业价格道德风险感知和企业促销道德风险感知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5.
影响企业道德的因素有很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可以通过组织这个影响因素促进企业道德的发展。本文通过描述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道德问题,阐释了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应遵循的“仁爱”、公平公正和集体主义的原则,并详细论述了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培训、绩效考评和薪酬管理等实践环节促进组织的道德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6.
反思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组织公民行为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良性组织公民行为有利于提升员工敬业度和培养组织信任氛围,其形成机理根源于对员工的思想教育.结合思想教育的科学内涵和学科知识,笔者从实施伦理和道德驱动、加强政治意识教育、重视心理激励和尝试无意识教育等4个方面提出了形成良性组织公民行为的若干员工管理对策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深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具有独特知识和技能的员工是其提高生产效率、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法宝。如何成功地招聘到符合企业要求的人员,有效地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并留住企业的核心人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许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以及操作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效率的损失。本文将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角度出发,以逆向选择模型和道德风险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道德风险作为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一种典型的损人利己行为。在本次危机中所有金融主体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都不惜践踏法律、背弃金融伦理和突破道德底线,忽视了风险的防范和责任的承担以致危机的发生。而"经济人"过度逐利、金融信息的不对称、合同的不完全及其实施障碍是引发道德风险的主要原因。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法的创新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道德风险治理,秉持效率与安全并重的价值理念,建立有效的系统性风险管控机制,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的特别保护,建立权责一致的金融法责任制度,惟此才能有效防止道德风险和金融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经营者道德风险行为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燕 《当代财经》2004,(10):96-99
本文从现代企业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在对企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以后,说明了企业经理人道德风险行为的效用构成,并对经理人道德风险行为效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降低企业经理道德风险行为的理论思路与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0.
建筑施工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复杂,过程控制难度大,财务管理行为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内部管理的不协调。而每个不协调因素的出现,都会影响企业管理流程的顺畅和最终经营结果的实现。通过全面财务管理体系,可以使企业经济资源配置和流动能够实现预先控制,促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物资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企业管理的子系统能够相互协调,进而大大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契约的不完全性诱发了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当事人道德风险行为,制约着企业经营效率,成为公司治理研究的逻辑起点。文章从契约不完全性视角探讨了公司治理道德风险的本质和起源,并从公司治理当事人委托代理交互关系中指出了委托人-代理人框架、委托人-监督人-代理人框架、知情委托人框架三类道德风险分析框架。结合公司治理道德风险的本源,从微观视角提出了偏好治理机制、声誉治理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横向监督机制以及第三方执行机制五种由弱到强、由内到外的道德风险多层次治理机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五种治理机制的作用机理。最后,对五种治理机制在公司治理道德风险中的规制效能进行了总结并从外部竞争对内部机制的影响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医疗保险市场道德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医疗保险市场支付方式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不仅是一种医疗消耗的补偿手段,而且还是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保障患者健康,正确引导供需双方行为,抑制道德风险的关键.因此,为了抑制供需双方的道德风险,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成为保险机构的首选工具.  相似文献   

13.
由于劳动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多变性和劳动关系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劳动契约具有不完全性.这意味着劳动契约在签订、执行过程中面临着双方的道德风险,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均有动力利用信息优势谋求自身福利最大化.本文对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的行为机制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劳动力市场的现实状况,认为雇主的道德风险是造成当前劳动关系紧张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4.
逐步在我国建立公平有效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几年来,尽管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为了防范广泛存在的道德风险,政府的不恰当措施却导致我国在医疗保险体制上出现了诸如门诊负担沉重、报销水平偏低、医疗成本控制过严和医疗保险基金挪用等严重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本文研究的关键.我们从分析基本医疗保险的性质出发,集中论述了由共用资源和委托代理关系所引发的道德风险以及政府所面临的两难困境.最后,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政府应在放宽对参保人和医疗机构限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合理的激励与监督机制来健全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溢出效益的研发联盟利润分配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如何利用利益分配方式作为激励机制,促使研发联盟成员放弃投机行为(即道德风险);对Shapley值法进行修正并以此为分配依据,设计出研发联盟的利润分配机制,以此激励联盟成员自动选择联盟最优投资策略作为自己的研发投资策略;通过理论及数值仿真算例分析证明,采用修正的Shapley值法进行利润分配,能够实现防范道德风险,促进合作研发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terminants and implications of self-selection when firms imperfectly observe worker effort. The effects of the resulting moral hazard problem on the self-selection mechanism are analyzed in a model in which workers simultaneously choose an employment sector and an effort level.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model reveal that in the presence of moral hazard, workers’ effort decisions become an additional mechanism determining the pattern of selection into sectors. Workers’ sector-specific endowments impact sectoral allocation through their effect on workers’ comparative advantage as well as their effect on workers’ shirking propensity. The model is then used in an empirical application that analyzes workers’ self-selection into white collar and blue collar occupations. The estimation results, based on data from 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 of Youth, suggest that workers’ occupational self-selection leads to higher wages and lower dismissal rates in both occupations, compared to an economy in which workers a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ach occupation. The difference in dismissal rates between the two occupations is driven by the higher expected productivity in the white collar sector.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occupational sorting diminish as the labor market becomes increasingly characterized by moral hazard.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s in skills that are most relevant to blue collar jobs may generate higher wages and lower dismissal rates in both white collar and blue collar occupations.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由一个制造商与一个分销商所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既存在契约签订之前的逆向选择问题又存在契约签订之后的道德风险问题这一情况下,制造商对分销商的类型甄别及努力激励的机制设计问题。主要得到以下结论:①制造商可以通过努力收益分享的方式激励销售商投入最优的努力水平,进而规避道德风险行为。②制造商通过设计一组激励相容机制可以达到甄别分销商类型的目的,但必须支付给高销售能力分销商一定的租金。③高销售能力分销商的销量水平不存在扭曲,而低销售能力分销商的销量水平向下扭曲,其原因在于制造商降低给低销售能力分销商规定的销量就能够降低支付给高销售能力分销商的信息租金。文章从供应链中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共存的角度对供应链委托代理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结论为供应链中的委托代理双方提供了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An agent gathers information on productivity shocks and accordingly produces on behalf of a principal. Information gathering is imperfect and whether it succeeds or not depends on the agent's effort. Contracting frictions come from the fact that the agent is pessimistic on the issue of information gathering, and there are both moral hazard in information gathering, private information on productivity shocks and moral hazard on operating effort. An optimal menu of linear contracts mixes high-powered, productivity-dependent screening options following “good news” with a fixed low-powered option otherwise.  相似文献   

19.
道德行为的经济分析--新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道德理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建德  罗来武 《经济研究》2004,39(3):107-115
本文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基本方法 ,对道德这一制度形态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并以社会群体的合作效率为评价标准 ,定义了道德的进步与道德的退步 ;通过道德函数的分析 ,明确了个体的道德自律能力与个体的道德行为之间、个体的道德行为与群体的道德风尚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道德变迁的基本机制 ,阐明了在发展中社会加快道德适应性变迁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20.
Contracting inside an organization: An experimental stud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d test a contracting mechanism, Multi-Contract Cost Sharing (MCCS), for use in the management of a sequence of projects. The mechanism is intended for situations where (1) the contractor knows more about the true costs of various projects than does the contracting agency (adverse selection), and (2) unobservable effort on the part of the contractor may lead to cost reductions (moral hazard). The proposed process is evaluated in an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that includes the essential economic features of the NASA process for the acquisition of Space Science Strategy missions. The environment is complex and the optimal mechanism is unknown. The design of the MCCS mechanism is based on the optimal contract for a simpler related environment. We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process to theoretical benchmarks and to an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ent NASA ‘cost cap’ procurement process. Th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CCS process generates significantly higher value per dollar spent than using cost caps, because it allocates resources more efficiently among projects and provides greater incentives to engage in cost-reducing innovations.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Supplementary material is available in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at . JEL Classification C72, C92, D82, L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