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建立新型工农、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新的发展任务和新的发展形势提出的战略取向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夏津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李海蓉 《发展》2006,(11):104-105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因此,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实行城乡互动,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化,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题目、总思路、总抓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5.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新一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各县(市)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谋划新年工作,突出重点求突破,立足长远打基础,力争起好步,开好局。本刊选登部分县(市)区书记做好今年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步伐的迫切要求。如何更好地发挥县域经济载体的作用,是提高鞍山城市整体竞争力,加速鞍山经济崛起,促进鞍山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做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和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在此基础上,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充分表明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我市现代化和“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增加发展空间,构建和谐天津,解决“三农”问题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中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中以人为本、解决人民生活问题的根本目的,对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领导力度和工作力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把握其长期性和阶段性。从实践工作中体会到,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明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近年来,江西省兴国县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有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从实际出发,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市民与农民作为一个有机有整体,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以保障农民收益,增进农民利益为核心,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了工农互促、城乡共荣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0.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锡文 《发展》2005,(12):15-17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如期实现全面建没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1.
陈伟 《发展》2006,(9):13-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12.
《唐山经济》2007,(3):1-1
当前,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省第七次党代会要求唐山在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示范作用,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建设“四城”的奋斗目标。完成省委交给的任务,实现市委提出的奋斗目标,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入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突出“一个中心”(农村经济发展)、“三大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保障、新农村建设体制保障),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基本途径,以县域经济为基本支撑,以创建文明生态村镇为有效载体,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根本任务,狠抓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落实,为“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唐山”作出新的贡献。要抓住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工作中,要突出把握四点,一是要注重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要坚持工业强县理念。把工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坚持走“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关联互动道路。  相似文献   

13.
城乡统筹发展的本质,就是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整合起来,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着重解决日益严重的“三农”问题。我们要加深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全面推进浙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把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丰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采取更为有力的举措,使浙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唐山经济》2007,(3):37-38,40
古冶区有农业人口9.2万,耕地面积11.7万亩。近年来,古冶区把“三农”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实施“三化”(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减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全区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7.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9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12.2%,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6.
《重庆经济》2006,(2):4-7
深入实施大城市带大农村战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安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是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民素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重庆作为二元结构突出的直辖市,必须树立新目标、开拓新思路、运用新措施、采取新手段,从更大范围、更多渠道和更高层次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进步。  相似文献   

17.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温铁军 《发展》2005,(12):1-1
新农村建设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农村自然人文的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18.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是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三农”问题也成为了影响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阻碍.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做。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有效载体.发展县域经济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形成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目标、新措施.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方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陈耀  王生林 《发展》2007,(7):16-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贫困地区不仅基础条件差,各项社会事业也严重滞后,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贫困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改变。贫困地区如何脱贫致富,无疑是甘肃当前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探索贫困地区扶贫开发道路,拓展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