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案情】 张某于2007年3月9日到某服装公司工作,双方签订有书面劳动合同,约定张某的工作岗位为质检员,月工资为5000元,劳动合同期限自2007年3月9日至2009年3月8日。  相似文献   

2.
案情概述 案件A张某与某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双方约定试用期为1个月,自2008年3月1日至3月31日,试用期工资为1200元。双方在劳动合同中并未约定试用期后的工资数额。张某在公司工作到2008年4月30日,在离职结算工资时公司为张某结算了2008年4月工资1200元。  相似文献   

3.
张某于2006年9月18日到某服务公司工作。2010年5月12日,双方签订了协商解除劳动关系及过渡期合同,载明双方同意于2010年6月11日解除劳动关系,工资结算至2010年6月11日,公司支付张某经济补偿金等离职结算款10余万元。  相似文献   

4.
张是全 《乡镇论坛》2010,(34):33-33
<正>丈夫因为赌博输钱后,向他人借款1万元,离婚时却要求妻子共同承担。2010年10月12日,江苏省滨海市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准许原告李某(女)与被告张某(男)离婚,张某在外借款1万元用于赌博的债务由其个人承担。张某好赌成性,常年不关心李某及小孩生活,屡劝不改,李某在万般无奈之下,于2010年3月向纳溪区法院起诉,要求与张某离婚。庭审中,经  相似文献   

5.
【案例】王女士是上海桌展览服务公司的客服主管,2010年5月登记结婚(晚婚),由于工作繁忙一直未向公司申请婚假。2010年8月王女士因个人原因向公司提交了辞职报告,同日向公司提交了婚假申请(日期为2010年9月9日至2010年9月19日),但公司一直未给予回复,2009年9月8日王女士再次向部门经理提交了婚假申请,并同时向总经理及人事经理以电子邮件方式提交了婚假申请。  相似文献   

6.
《中国劳动保障》2010,(3):49-49
2007年2月4日,张某在工地施工时受伤,送往医院抢救时被诊断为:尺骨骨折、肋骨骨折、骨盆骨折。15天后,张某又出现了右颞叶脑梗塞。经过治疗后出院,出院诊断为:肋骨骨折、骨盆骨折、脑梗塞。  相似文献   

7.
[案例] 张某是某国有银行支行下属的一个营业室职工。1995年3月19日,支行通知营业室对张某的工作进行了调整。张某就工作之事即找支行行长,行长答复让其回营业室服从安排。但张某自当月20日起未上班,直至5月17日,张某向支行行长提交了一份书面申请要求办理停薪留职,期限5年,行长让其交人事科,但未办手续。次日,张某即到外地自谋职业。同年5月27日,支行向张某之妻  相似文献   

8.
周嫣 《人力资源》2016,(5):64-66
2010年1月,张某与某劳务公司建立劳动关系后被派遣至某公司担任电焊工,双方签订最后一期劳动合同的期限自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2014年1月13日,该劳务公司与张某签订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前,张某提出安排其进行离职体检,劳务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承诺签订协议后才能安排张某体检,但却在协议签订第二天反悔.2014年4月,张某被诊断为电焊工尘肺一期,2014年12月10日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职业病致残程度七级,张某要求恢复与某劳务公司的劳动关系,而劳务公司以双方已自愿协商解除劳动关系为由拒绝了张某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2008年7月,张某被某贸易公司聘用,从事外贸业务员及跟单员工作,双方于2011年1月1日续签了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的劳动合同及竞业限制补充合同,约定年薪10万。2012年3月1日,张某告知贸易公司辞职的决定,并于当日起便不再上班。2012年10月10日,贸易公司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张某赔偿直接经济损失8万元和可预见的损失及竞业限制赔偿款30万元,张某再就业单位对该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0.
李永超 《人力资源》2017,(10):34-37
保密协议等同于竞业限制协议吗 2010年2月,张某入职A公司,同年2月14日,A公司与张某签订保密协议.2013年4月,A公司着手研发X技术,张某作为该公司技术负责人,负责此项工作.2015年10月,张某在X技术即将成熟的情况下提出辞职申请,离职获得批准后,进入其妻子担任法定代表人的B公司工作.由于X技术一直由张某负责研发,2015年12月1日,A公司与张某签订《技术委托研发合同》,约定由A公司出资5万元,张某完成X技术的研发,同时约定技术成果归A公司所有,张某负有保密义务.2016年4月11日,张某交付了相关技术成果.随后,张某以B公司的名义先后生产、销售有关X技术的产品.张某辩称,由于A公司没有采取合理的、适当的保密措施,唯一作为保密措施的《保密协议》又没有具体约定哪些属于需要保密的技术信息,所以该技术不构成技术秘密.  相似文献   

11.
[案情概况] 2006年11月17日,张某与A公司建立劳动关系.2014年9月24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014年4月1日,张某在A公司内部转岗招聘时,面试获得通过.由质量检测岗位变更为助理检测工程师.变更岗位时,公司向张某明示告知新岗位有不定期的夜班,并且由张某的主管通过邮件方式提前告知其下个月的班次及夜班排班.2014年10月左右,张某向主管提出,不愿意再从事夜班的工作,要求调整至无夜班的岗位.A公司工会连同张某所在部门一起与张某沟通协商,张某明确拒绝回到原先的质量检测岗位.因此,A公司同意张某换岗至其他新岗位的申请,但前提是需通过新岗位部门的录用面试,并且在正式变更岗位之前,仍需按照排班要求出勤.  相似文献   

12.
案例一: 张某1998年以高级技术人员的身份到A公司从事技术工作.几年后被任命为生产技术组组长.2007年12月25日公司与其再次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岗位为生产部部长,合同期限为2年.2009年12月21日,双方就再次续订劳动合同事宜进行协商.A公司提出再次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张某则主张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随后A公司提出如果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张某将被调整为普通技术工人,月工资降为2000元,张某不同意.在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A公司通知张某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签.2010年1月18日,A公司以银行转账方式支付张某终止劳动合同的补偿金6500元.张某于2010年3月16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A公司支付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赔偿金和2009年1月至12月的加班工资差额及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13.
2001年12月,电工张某带电维修机床时被电击身亡。2002年1月,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张某系因工死亡,并确认其父母亲和女儿为张某的供养亲属。1月15日,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将张某的丧葬补助金3990元、一次性  相似文献   

14.
李晨  孙颖 《上海企业》2010,(6):102-103
李展律师:我们是一家广告公司,2007年,员工张某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该合同约定张某在公司担任部门经理。处于广告公司工作时问及部门经理职务的特殊性,张某上下班时间均不固定,所以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时间实施不定时工时制,  相似文献   

15.
2008年9月26日,刘某进入某锅炉厂从事安装锅炉工作,双方自此形成事实劳动关系。2008年10月5日晚7时许,刘某在安装锅炉卸钢管时不幸被钢管砸断左拇趾。事发后被同事张某送至医院治疗,经诊断为左拇趾离断,并行清创截趾缝合术。2009年1月,该锅炉厂因效益不好,该厂投资人王某把厂子转让给了外地一名投资人李某。  相似文献   

16.
练惜 《乡镇论坛》2011,(13):40-40
编辑同志: 张某曾向我借款10万元用于经商,因未能按期返还本息。我于2010年5月提起了诉讼。法院判决张某支付本息后,由于张某没有较具价值的财产,以至于案件一直未能得到执行。近日,我发现张某有约5万元住房公积金,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却拒绝提取。请问: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做法对吗?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张某向某县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于2002年8月10日与银行签订《住房专项贷款合同》。合同约定借款金额为人民币15000元,作为建房资金;借款期限1年,由张某就职的某镇政府承担连带保证责任,镇政府负责每月从张某的工资中代扣本息440.95元归还银行,同时订立了《委托扣款协议》。签订合同当日,银行依约付给张某贷款15000元。2003年3月张某调至某乡政府上班。但镇  相似文献   

18.
申诉人:张某,男,1977年8月30日生人被诉人:某木材加工厂争议事由:工伤保险待遇纠纷2005年2月份,申诉人张某到陈某开办的木材加工厂工作,双方约定月工资600元。经调查,该厂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统筹。3月14日下午,张某在加工木段过程中,左臂被带入运转的机器中,造成左臂损伤、左肩胛  相似文献   

19.
[案情] 1988年申请人张某以占地工的形式被招进被申请人某纺织有限公司工作。2007年5月申请人因患精神抑郁症于2007年6月27日、2008年1月11日两次入院治疗。申请人从休病假起至申请仲裁之日,被申请人未向申请人支付工资。2009年1月10日被申请人向申请人发出了限期2009年1月13日到公司上班的通知。申请人接到通知后要求被申请人支付病假工资,  相似文献   

20.
燕杰 《乡镇论坛》2010,(28):35-35
丈夫离家出走后,农村妇女张某一个人拉扯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生活。一天,张某收到了饭店老板刘某起诉书,要求她偿还欠款4500元。原来2007年,张某的丈夫尚未离家出走时,不顾家庭生活拮据,和一帮所谓朋友经常在刘某经营的饭店吃吃喝喝,每次都是签字记账,张某多次劝说无效,便找到刘某说不要再让丈夫欠账了,因为他没钱还。可刘某不听,说这些账由她的丈夫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