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企业所得税会计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它贯穿于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再加之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使之变得较为复杂。对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审计,应着重检查其帐务处理的正确性与合法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应纳税所得额核实确认审计,二是会计核算审计。 一、应纳税所得额核实确认的审计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每一纳税期间收入总额减除因取得收入而发生的成本、费用、损失以及其他允许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对应纳税所得额的审计,应着重从以下四方面进行:1收入总额真实性的审计。企业的收入总额是指纳税人在每一纳税年度的…  相似文献   

2.
谈谈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曹文成,吉士祥,季小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下分别简称《条例》和《细则》)的发布,企业所得税税制进入了规范、统一的阶段。应纳税所得额作为企业所得税的税基,其数额的确定是正确计算应纳税额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财金大势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仍优惠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1月27日联合发布《关于继续实施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相似文献   

4.
国税发[2003]45号文件.对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调整的若干所得税政策作了进一步明确,即自2003年1月1日起,企业接受捐赠的货币性资产,须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须按接受捐赠时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依法计缴企业所得税。企业取得的捐赠收入金额较大,并入一个纳税年度缴纳确有困难,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  相似文献   

5.
《企业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明确指出:联营企业的投资方从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如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于联营企业的,投资方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应按规定补缴所得税。补缴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如下:来源于联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投资方...  相似文献   

6.
涉农税制改革系列问答(二十)徐增宏74、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如何计算?答: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是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计算方法如下:(一)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8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额-8...  相似文献   

7.
企业所得税会计是基于财务会计与税收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目的而产生的,其主要内容是研究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本文对所得税会计理论及核算方法作些浅析。一、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企业所得税是指国家对境内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它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重要手段。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依据是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人在每一纳税年度取得的收入总额减去税法准予扣除的项目金额后的余额。其中收入总额包括生产经营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利息收入、租赁收…  相似文献   

8.
企业所得税纳税检查后的账务调整主要是根据纳税检查查出的问题性质来进行的,可概括为如下两类: (一)对于查出的纳税调整误差额的纠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九条规定,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同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有抵触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纳税。也就是说,目前企业按照会计核算的原则计算的利润总额与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两者有一定差异,因此必须进行纳税调整,即纳税人填报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时,  相似文献   

9.
国税发[2003]45号文件,对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调整的若干所得税政策作了进一步明确,即自2003年1月1日起,企业接受捐赠的货币性资产,须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须按接受捐赠时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依法计缴企业所得税.  相似文献   

10.
所得税是国家对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所得和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其他所得征收的一个税种。所得税计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和国家的财政收入。正确计算所得税的关键取决于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性。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是正确申报企业所得税的核心,而企业...  相似文献   

11.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33%的比例税率。但为了照顾一些利润较低或规模较小企业的实际情况,鼓励这类企业克服困难,积累资金,加快发展,按照我国现行税法规定设置了两个过渡性照顾税率。即纳税人的年应纳税所得额在 3万元以下 (含 3万元 )的,可减按 18%税率征税;年应纳税所得额在 3万元至 10万元 (含 10万元 )之间的,可减按 27%税率征税;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 10万元的,一律按 33%的比例税率计算征收。上述的 18%税率和 27%税率称为过渡性照顾税率。 何谓过渡性照顾税率@杨丽生  相似文献   

12.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九条规定:"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同国家有关税收规定有抵触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纳税."  相似文献   

13.
刘虹 《绿色财会》2003,(6):37-38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同年国家对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全面开征企业所得税.按会计核算的原则计算出的会计所得与按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会计所得是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全部收益与支出的差额,即税前会计利润,在此基础上再作必要的纳税调整后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才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的依据.但由于事业单位的性质以及所执行的会计制度的特殊性,在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中有其特别之处及技巧.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之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因此对于农业企业来说如何利用优惠政策进行税务筹划显得至关重要。对企业资产如何进行税务处理,直接影响着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的确定。  相似文献   

15.
2003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需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其中,对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需按接受捐赠时非货币性资产本身的价值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对接受捐赠存货、捐出方代为支付的增值税额,也应包括在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如果企业取得的捐赠收入金额较大,  相似文献   

16.
政策动态     
<正>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大农村金融税收优惠12月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为进一步缓解农业贷款成本高、风险大和低收入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将2009年开始实行、至2014年12月31日到期的农户贷款、保险服务两项税收优惠政策延长至2016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不超过5万元的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按90%计入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调动金融机构向农户贷款的积极性。对保险公司开展种植业、养殖业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按90%计入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扩大对农户的保险保障  相似文献   

17.
动态与信息     
《中国农业会计》2007,(11):42-43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明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最近就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明确如下:自2007年1月1日起,企业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等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的利息收入,可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对于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的与金融负债  相似文献   

18.
一、时间性差异及其类型时间性差异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由于某些收入和支出项目计入会计利润与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不一致而产生的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或若干会计期间,但在以后的一期或若干期内将转回。其产生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税法规定的收入与费用的归属期不同于会计制度规定的收入与费用的归属期;二是税法允许企业在申报所得税时采用不同于确定利润总额的会计方法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就理论上而言,时间性差异可分为以下二种:即某些收入按会计法规规定计入会计利润的期间,要迟于或早于按税…  相似文献   

19.
所谓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的通知第二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是指纳税人在纳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依照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企业所得税的规定,自行计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根据月度或季度预缴所得税的数额,确定该年度应补或者应退税额,并填写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提供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有关资料,结清全年企业所得税税款的行为。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企业往往面临这样的问题:2005年度已经结束,结账时当年的有些费用…  相似文献   

20.
会计所得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差异,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会计核算和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状。产生这两者差异主要原因是各自所依据的法规制度不同:会计所得是根据会计法规,反映在会计帐面的会计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是根据税法规定而确定的企业应纳税所得。会计所得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可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相应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是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