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和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这一重要精神。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报告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民生发展的幸福画卷。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实际上都贯穿着切实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这条主线,都以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为目标和归宿。  相似文献   

3.
完善和加快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建立有效、可持续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最为迫切的政策需求。在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基本职责和服务宗旨。本文根据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现状,从理论和政策的角度,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公共服务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建立农村公共服务的基本原则和供给制度安排,并为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事关西藏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西藏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区党委八届三次全委会提出建设幸福西藏后,山南地区也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幸福山南的目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中央对西藏工作的要求,也是我们党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根本体现;既是山南各族人民的共同企盼和愿望,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5.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记者:十八大报告在《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一章中指出"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请赵书记结合奎屯当前的现状,就奎屯民生建设讲一讲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联,直接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实现对农产品  相似文献   

7.
树立民生保障水平也是软环境的理念,是实现辽宁经济发展稳中求快的关键;经济增长和民生保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又要重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还要创造安逸、方便、快捷的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居民的幸福感。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体现。要建立"劳动不仅光荣亦能致富"的社会机制,让劳动者通过个人辛勤劳动而获得幸福生活的梦想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经济》2010,(4):F0002-F0002
葛红林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长 我们将在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进程中。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好民生。真正实现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培林近期撰文指出,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环节。  相似文献   

10.
关注民生是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和重点.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单独章节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中,并明确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1.
提升国民幸福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与根本目标,国民幸福指数构建凸显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体现民生改善的价值关怀、彰显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追求,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在社会主义改革发展进程中,积极推进民主化进程、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大力繁荣先进文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下科学发展观视域中构建国民幸福指数的社会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规划中特别强调民生.把它作为整个规划的出发点及落脚点。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而江苏省也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的精神.将民生问题提上新的高度,发挥金融在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经济》2011,(11):40-41
近年来,中山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民生事业,促进充分就业,完善社保体系,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覆盖城乡的就业和社保体系已经建立,基本实现“人人有就业机会、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夯实了建设幸福和美中山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慷慨 《魅力中国》2013,(14):272-272
胡锦涛民生思想具有丰富、生动的内容,论述深刻、形象,它是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它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重保障和改善了民生。胡锦涛关于“民生”问题具有独特见解和鲜明实践途径,对于解决当今民生问题和社会建设问题,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宝贵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它要求在中共的领导下,立足中国现状基本国情,将经济建设放于首位,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致力于改革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民主、文明、和谐的全面发展。"而特色社会主义是以‘民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因此,完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民生思想’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通过详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历程从而探索出符合中国特色的民生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关注民生新政,就是关注民生的幸福,民族的未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在于人民当家做主,在于民主与法治,在于去旧布新、兴利除弊、革新体制、开创新政,建设现代民主政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陈淑芬 《中国经贸》2012,(22):147-14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2020年要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国家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特殊困难群体给予保障的一项社会安全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改善社会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立健全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充分表明中央把民生问题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其目的是让全体人民普遍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实现民安、民富、民享。因此.当前在贯彻十七大精神,推进科学发展中尽快建立民生指数.并重视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则是我们必须加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情,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独立的部分提到了党的大会上,十八大报告又一次凸显了改善民生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逐步形成了胡锦涛民生思想的丰富内涵,包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就业,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共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助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