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文研究国际软件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发现,我国企业承接国际软件外包获得了技术外溢的益处,提升了本土软件研发能力。在技术外溢的多种可能途径中,跨国公司的示范效应最显著。我们要坚持软件产业的对外开放,促进国内企业承接软件外包项目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外包项目,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的软件技术和项目管理经验,提升本土软件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2.
发展对日软件外包 提升中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软件外包业务的发展现状,发展对日软件外包带动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应对软件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和构建策略联盟突破规模瓶颈、人才瓶颈和知识产权障碍,以吸引更多的国际型软件人才,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中国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发展软件服务外包正当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琳 《时代经贸》2006,(3):62-65
目前以美国、日本、爱尔兰、印度、以色列等国为主形成了国际软件产业分工体系,世界软件产业链中的上游、中游和下游链条分布逐渐明晰 软件外包服务是世界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据IDC(国际数据资讯)的预测,全球应用软件外包服务市场以平均每年29.2%的速度增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张旭明 《生产力研究》2005,9(5):117-118
“十五”以来,我国软件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软件出口增长迅速,但软件出口对国内软件产业的发展贡献不大,软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当前,国际软件外包业务市场前景广阔,可以成为我国加快软件出口的重要途径,这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尤其是对促进软件出口的退税制度进一步改革,降低税率或免税,以使我国软件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能够和竞争对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5.
刘长江 《经济》2007,(7):54-57
中国软件产业的变化在悄悄地进行. 表现最显著的是东软集团,这家中国最大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离岸软件外包公司,在2006年的收入已经超过31.5亿元,其中离岸软件外包收入超过了1亿美元.最近IAOP(国际外包服务专业人员协会)公布的"2007年全球外包100强"排行榜,它不仅名列其中,并且首次进入前25位,成为全球25家最优秀的外包提供商中惟一的中国公司.  相似文献   

6.
巴西在应用软件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其规模、出口、企业、人才和投融资等都呈现出鲜明的特点,而政府大力扶持是巴西软件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巴西软件产业的成功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启示,我国应该大力发展软件出口、外包业务,培养和引进面向国际市场的软件人才,促进应用企业参与软件产业的投融资,增强软件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政府对国产软件采购力度。  相似文献   

7.
任超  蔡茂森 《经济论坛》2011,(5):100-103
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人类社会正不可逆转地进入信息社会。软件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也是各国发展和竞争的重要领域。在各国发展软件产业的成功路径中,既有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通过加大软件研发力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也有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通过承接国际软件外包,扩大软件产业规模的成功案例。本文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上海承接软件外包的经济效应作为基本的研究对象,以软件外包业对上海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所产生的促进作用为研究重点,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证明上海发展软件外包对当地生产总值的促进作用,并讨论上海在承接软件外包方面的优势和面临的不足,从而对进一步发展上海软件外包业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际服务业转移日益加快,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发展尤为迅速。其中以IT为核心的国际软件外包发展最早,也最为成熟,成为目前国际服务外包中的主体。我国已经把软件产业定义为信息产业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制定相应鼓励政策支持其发展。在此背景下,积极发展软件外包有利于提升我国软件产业的整体水平,提高国民经济的生产效率和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前,软件外包已经成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承接国际软件外包业务有利于提高中国软件企业的成熟度和国际化水平。跨文化沟通,合作方的能力,合作方的信誉,外包合同规范性,双方交往经验,对合作方人员的信任等因素影响着对日软件外包的成功与否。文章结合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成熟量表和企业实地访谈设计了调研问卷,收集了大量的一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等,最后,对我国外包软件企业的经营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大连,以软件产业国际化为发展方向,将成为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领军城市。在软件外包发展的过程中,既有许多优势又有各种制约软件外包发展的问题。提出扩大企业规模、改善投融资环境等策略,对于指导大连市及整个国家的软件企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印度承接服务业外包对其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和通信技术的变革推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服务业的国际转移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并有可能带来新一轮国际产业布局的转移.服务业外包是服务业国际转移的重要形式,2001年全球企业对14.8%的日常运营业务进行了外包,并以每年19.6%的速度增长.IDG的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已达1000亿美元.在服务业外包的国际化浪潮中,印度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外包承接国,并垄断了美国市场.根据印度全国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04年外包业务为印度公司带来了172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占全球同类市场的44%.预计到2008年印度在全球软件和后端办公服务外包市场所占份额将达到51%,届时印度这一产业的年销售收入将达到48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国际生产分散化与服务外包的兴起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际生产分散化主要以FDI为主.之后,国际外包在企业经营战略方面所表现出的灵活性与成本优势,使其越来越受到制造业企业的青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外包又扩展到服务业,而且服务外包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首先分析了国际生产分散化的产生及其组织形式,然后比较了国际外包与FDI的异同.服务外包的兴起及发展趋势说明国际外包在全球生产转移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3.
姜宏 《经济师》2010,(5):17-19,22
在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软件产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双钻石模型"中的政府制度创新、市场需求、生产要素、产业集群四个产业环境要素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战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六个软件企业能力要素。中国政府和企业应该从"十要素"入手,按照"双元制路径"打造中国软件产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黄德春  陆艳 《经济导刊》2007,(12):54-55
世界不同的软件产业发展政策可归因于各国选择了不同的产业发展模式.国外成功的软件产业发展主要有三种模式: 全面领先型战略该模式的核心是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和政府采购来推动市场发育. 以美国为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软件生产国和出口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软件市场,是全球软件产业的主导.  相似文献   

15.
1、以色列的软件战略 以色列是世界三大新兴软件产业开发中心之一,其软件产业成功发展的模式为:拥有欧美市场,实现出口导向;在安全软件、商业管理软件、嵌入式软件等许多方面拥有相应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众多国际型企业和国际著名软件公司的加盟.  相似文献   

16.
离岸外包与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离岸外包给中国软件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了软件开发离岸外包委托方的决策要素,提出全面提升竞争力固然很重要,国内软件企业也需用一些灵活的策略绕开现实发展障碍,产业政策应对不同发展模式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具有包容性。  相似文献   

17.
软件出口,主要包括软件产品出口和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前者标志着一国软件产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最高水平。后者作为新一轮服务业转移的领头羊,对于一国产业发展水平和出口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大力发展软件出口,不仅是加快发展软件产业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的现实选择,更是发挥首都资源禀赋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实现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金融危机渐趋缓和之际,我国服务外包在面对印度垄断优势地位短时期难以撼动,服务外包人才缺口较大以及盲目低价策略存在的问题等诸多挑战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机遇。我国应尽快规范现有服务外包企业的管理流程,在立足于境内外包的同时,放眼离岸外包;在重视服务外包专才培养的同时,从全球引进高端人才;鼓励企业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来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辽宁省服务外包业发展较快,尤其是软件外包业发展较为突出。2009年,辽宁软件出口额达4.8亿美元,位居各省之首。辽宁承接软件外包现状首先,辽宁软件外包产业发展迅速。辽宁成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20.
全球金融危机渐趋缓和之际,我国服务外包在面对印度垄断优势地位短时期难以撼动,服务外包人才缺口较大以及盲目低价策略存在的问题等诸多挑战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机遇。我国应尽快规范现有服务外包企业的管理流程,在立足于境内外包的同时,放眼离岸外包;在重视服务外包专才培养的同时,从全球引进高端人才;鼓励企业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来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