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多维要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协同作用,构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固定效应模型,利用1995—2015年西北地区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第一,从区域层面来看,1995—2015年间,西北5省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影响系数为0.09。第二,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前后的不同阶段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增长效应呈增强趋势。具体表现为,1995—1999年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为正但不显著;2000—2009年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投资每增长1%,GDP提高0.67个百分点。2010年以后,经济增长效应依然显著并较前一阶段提高0.06个百分点。第三,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差异性。其中,宁夏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其经济增长贡献度最大,其次,是陕西、甘肃和青海,新疆则出现了不显著的逆向影响。这对西北5省区紧紧抓住新机遇,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自然 《中国西部》2023,(4):16-31+2
西部大开发和2008年的4万亿投资对西部地区的经济拉动作用显著,这其中对基础设施的大力投资功不可没。文章基于我国西部地区8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分析西部地区城市的规模、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对各城市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及总的效应有着不同的变化。通过对1990年以来的数据分析发现,基础设施指数(infrastruct)的间接效应为负,而直接效应和总的效应均为正,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较为显著。按1990年以后、2000年以后和2010年以后分时段来看,基础设施指数的三个效应有所不同,且西部地区8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基础设施的正的效应呈递减趋势,而间接效应和总的效应呈递增趋势,属一种“利他”型的外溢效应。基于此,应继续扩大西部地区城市规模,提高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继续扩大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明确核算基础设施的投向对本地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西部地区城市人口对本地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西部城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控制在合理区间。  相似文献   

3.
医疗基础设施通过促进健康发展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文章分析了医疗基础设施影响健康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1980~2014年京津冀三地区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医疗基础设施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医疗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扩大投资范围,改善投资结构,进而更好地发挥医疗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平稳增长,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方向,沿线国家腐败治理对于吸引中国OFDI和东道国基础设施均有重要影响。本文拓展了中国OFDI对东道国基础设施的影响机制,分析了东道国腐败治理、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影响,利用2008-2017年63个"一带一路"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OLS回归和2SLS回归,实证检验了东道国腐败治理程度对其基础设施吸引中国OFDI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基础设施存在正向效应,该效应对以人均实际GDP表示的经济发展状况更敏感;东道国腐败治理越好,对其基础设施有正向促进效应,该效应对以GDP增长率表示的经济发展速度更敏感;东道国腐败治理越差,将会降低中国OFDI对其基础设施的正向促进效应。研究结论对发挥中国OFDI在"一带一路"国家的积极影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础设施规模与经济增长:基于需求角度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数据,分析了基础设施存量水平和收入提升的关系,运用欧式距离对中国与中高收入国家之间的差距进行了度量。通过构建中国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模型,对中国既定经济发展目标下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的增长速度及其合理性判定给出了依据。本文发现,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需求总量会不断增加,但不同类别基础设施存量的增长各不相同。以2004年中国基础设施水平为国际比较的基准,中国未来尤其需要加大资源类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量应保持年均15%~24%的增长水平,基础设施投资应高于名义GDP的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6.
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王春正近日在京表示,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速度达到7.6%,预计今年GDP增长有望达到7.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明年我国将继续通过发行一定规模的长期建设国债、投资基础设施等宏观调控措施进一步促进我国投资增长。王春正归纳出明年经济和投资增长的六大利好因素:明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发行一定规模的长期建设国债,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最近几年投资的基础设施和技改项目到明年将投入使用,这将有利于投资能力的扩大;我国加入WTO后,政府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学术界很少论及我国经济增长对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诱导作用这一事实,首先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所具有的诱导效应,得出直接投资是外商的理性选择,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我国1991-2005年GDP和FDI的统计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平稳性检验、建立回归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我国GDP和FDI之间可能存在的这种内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GDP的增长会对FDI产生诱导效应,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GDP的增长贡献愈发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且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经济增长的态势。以东南亚国家为样本,设计投入指标和以人均 GDP 为主的产出指标,结合 SSBM 模型测算分析各国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和趋势,并利用ESDA 模型对空间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定义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对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南亚国家在 2010 年至 2020 年间的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在波动中提升,彼此间的差异性不大,且呈现聚拢趋势。软硬件基础设施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显著性最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集上海市政府投资支出和上海市GDP增长的相关数据,以内生增长理论为科学依据,对政府投资在经济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政府投资结构优化,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供给效应滞后一期产生,在市场基础性资源配置中政府投资有较强的外溢效益,政府投资与GDP增长互为"需求与供给",两者依存度较高,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以珠三角1997-2011年24个县市级人均GDP为样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和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7-2011年,珠三角24个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在地理空间上存在集聚现象。与传统空间计量模型对比,文章选用能消除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性的空间误差模型,研究发现:各县市间存在β-收敛,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不仅受到自身初始水平的影响,还会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扩散作用。因此,在制定区域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空间依赖性和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上海1990~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弹性分析及计量经济模型就投资、GDP对就业的拉动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上海近21年投资、GDP增长为扩大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非农产业GDP就业弹性和投资就业弹性均具有显著的波动性,两者之间偏离程度逐渐拉大;(2)新增投资、新增GDP与新增就业的行业分布存在差异性;(3)政府投资对就业的拉动效应低于民间投资,但我们应该关注到民间投资占总投资的90%以上。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只比政府投资略高一些,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民间资本投资带动大量就业的效果,建议政府将就业纳入优先目标中,并鼓励民间投资流向吸纳就业潜力大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天津经济》2009,(3):76-76
近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了2009年发展的新目标:GDP增长8.5%左右;人均GDP增长7.5%,其中“珠三角”地区各市人均GDP力争与本地GDP同步增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削减3.0%和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进出口总额有所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6%;  相似文献   

13.
<正>一、大珠三角地区会展业支撑体系分析会展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国际博览会联盟(UFI) 曾发表报告认为,一个城市或地区如果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人均收入在世界中等水准以上、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超过制造业且过半、外贸总额占GDP的比重接近或超过100%、行业协会的力量相对较强,那么会展经济就会在该城市或该地区得以强势增长,并发挥积极作用。大珠三角地区会展业正是在这种土壤条件下得以强势增长,其产业依托、市场基础、硬件设施及配套服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中,投资极大地改变着西部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未来发展条件,但对GDP增长的作用有限。其原因,一是这些地区制造业不发达,巨额投资拉动的是地区的外部市场;二是现行国民核算制度不能反映生态建设上的贡献和投入,低估了这些地区的GDP。西部民族地区还处在为未来发展打基础的阶段,还需要经历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基础设施投入阶段。由这种发展阶段的性质决定,西部民族地区进行小康建设规划时不可对GDP增长指标过分乐观,因此,在加大西部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和生态投入的同时,还要关注这些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并改革国民核算制度,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使用宁波1985-2014年间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这两大指标,采用VAR模型对宁波市的经济增长以及固定资产投资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宁波市经济增长情况不但受到固定资产投资波动的作用,还受到其自身波动的作用,且经济增长自身与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持续增长均有正向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6.
基础设施投资对制造业结构优化具有空间溢出功能,本文基于200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制造业高度化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物质性和社会性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均显著促进了本地区和邻近地区制造业高度化。从直接效应来看,物质性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效应大于社会性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效应;从间接效应来看,物质性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效应小于社会性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集中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且FDI举足轻重的上海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以上海GDP为经济增长代表变量,采用古典线性回归计量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FDI与GDP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的政策建议就是加大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进力度,并注意其"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张振刚  田帅 《改革与战略》2010,26(5):130-133,175
文章基于珠三角地区的非平稳面板数据,运用协整建模的理论和方法,对珠三角地区的科技投入、资本存量、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以上五大经济要素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且五大经济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各不相同。最后,提出了促进珠三角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整合科技资源、优化资本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9.
2013年上半年东部地区实现的GDP约为中部地区GDP的2.4倍、西部地区GDP的3倍左右,但就增速而言,呈现"西快东慢"的格局.从对GDP的贡献率来看,东部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对GDP贡献率为10.87%,大大高于其他地区;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率超过75%,且整体增速快于东部.大多数学者认为,投资仍是拉动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需更多依靠财政政策,但投资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主要应投在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经济前景展望2014年,内地经济增长或保持平稳,我们预计GDP增长7.6%,与2013年的7.7%相若。外需改善、消费增速回升及新型城镇化等经济改革全面实施,将是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动力。尽管地方政府因庞大债务难以保持基础设施投资的高速增长,但在中央政府承诺加快铁路、节能环保及信息产业等基础设施建设下,我们预期2014年基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保持平稳。另外,商品房销售及保障房建设持续回升,可望带动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略为增加,但增加的速度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