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年前成立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不久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  相似文献   

2.
基于ERM框架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促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进入强制披露时期。在SEC随后发布的具体规则中,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成为用于评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标准。本文在概述内部控制报告演进、分析现行内部控制报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依据2004年COSO《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对内部控制框架的发展,重新认识内部控制,提出了改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货币资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第XX号——货币资金(征求意见稿)》(以上统称《规范》)的出台,是单位内部货币资金管理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是我国单位内部货币资金监管制度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潘佳 《财会月刊》2013,(2):125-125
2006年7月,我国财政部、国资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起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同年11月,该委员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22个具体规范的征求意见稿。2008年6月28日,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  相似文献   

5.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受托者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完成受托责任的一种手段,在企业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财政部于2001年6月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会计法》第27条也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些规范的发布和实施,对于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发展——ERM报告 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Treadway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ttee,简称COSO)于1992年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即COSO报告,并于1994年进行了修订。该报告在沿用了多年以后,Treadway委员会在吸收与修改该报告的基础上,于2004年底颁布了一个全新的COSO报告,即《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简称ERM)。ERM把内部控制框架囊括其中,使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COSO1992年颁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将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拓展为企业风险管理;2004年《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提倡将管理风险作为内部控制的重心和主要内容。财政部2008年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强调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2006年7月,由财政部、证监会、国资委等来自监管部门、实务界、理论界的专家和学者组成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期望研究、制定一套具有公认性、统一性和科学性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2006年11月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拟定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讨论稿)。在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9.
中美内部控制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1世纪初美国安然、世通等一些大型公司财务丑闻的出现,促使美国甚至世界重新审视公司内部控制及企业风险管理。2002年美国的《萨班斯法案》和2004年COSO《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的发布,是国际上有关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最新进展。在我国,虽然在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中就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随后财政部连续发布《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但仍缺少一套系统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当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迫切要求会计控  相似文献   

10.
自2012年1月1日起,《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  相似文献   

11.
中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比较(一)发展状况的比较美国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早,20世纪70到80年代,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内部控制的实施。1977年,美国国会制定了《反国外行贿法案》,该法案规定每个企业都应建立内控制度。80年代美国一些舞弊性财务报告和企业“突发”破产事件引起了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关注,并成立了Treadway委员会。该委员会在1994年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也称COSO报告),该报告出台后成为世界各国建立自己内部控制框架的指导性文件。但是,理论和实务界还是认为该内部控  相似文献   

12.
2001年6月,我国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此后又已完成了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等3个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的初稿,并开始实物资产、对外投资、预算、担保等多个控制项目的前期研究;2008年5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联系与区别,并提出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本规定与《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风险管理理念相结合构建内部控制规范。  相似文献   

14.
宋鑫  雷英 《审计月刊》2004,(5):50-51
美国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ttee,简称COSO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将风险评估作为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一个。随着新的企业风险管理理念的逐步形成。COSO委员会为了应对来自理论与实务界的挑战,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5.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措施及程序。为了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财政部2001年6月份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这些规范的发布和实施,对于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中的十大误区及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4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此次发布的配套指引由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下分别简称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组成,连同2008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2008年6月12日,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草拟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和《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会暨首届企业内部控制高层论坛,会议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18.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下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分析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与传统内控体系的区别的基础上,指出了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下《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订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财会月刊》2010,(6):50-50
为了促进企业建立、实施和评价内部控制,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相似文献   

20.
正在《论社会控制的四种基本力量与架构——兼论内部控制的作用原理》一文(《财务与会计》2013年第12期)中,笔者探讨了关于社会控制具有自然架构、文化架构、活动架构和法制架构四种基本控制力量和架构的问题。企业是一种社会组织,这四种控制力量和架构也适用于企业内部控制。同时,企业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其内部控制又具有自身的特性。在本文中笔者进一步谈谈企业内部控制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