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比狭义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可以发现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过多的流动性带来通胀的预期.随后通过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了在18个月内,广义货币供应量对消费者价格指数有较大程度的正的影响.之后建立的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也得出了中国的物价波动较大程度上受到货币政策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货币需求研究是建立货币理论的起点,而货币供应量的大小是影响国民经济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文章在深入研究总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各种检验,采用适应性预期的预测方法,对近八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做出了预测。同时又进一步对近八年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做出了预测,分析了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提出了按“单一规则”控制货币供应量,是从货币供给的角度来稳定经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中小盘基金?简而言之就是投资于中小盘市值股票的股票型投资基金。中小市值股票如何确定?多数基金契约对中小盘股的定义:“中小盘股”是指“按A股市场中的股票流通市值从小到大排序并相加,累计流通市值达到总流通市值50%的股票归入小市值公司股票集合。”根据这个定义,目前仅有约50只左右个股属于“大盘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考虑了虚拟经济因素的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综合考察了实际经济增长、虚拟经济、货币供应量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静态回归分析发现,以实际股票债券加成成交额(GPZQCJE)表示的虚拟经济变量对CPI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金融市场资金回流到实体经济是导致通货膨胀(以CPI衡量)的主要原因。应用动态VAR模型研究发现,长期内货币供应量和实际股票债券加成成交额是影响CPI的决定因素,短期内(10个月内)实际股票债券加成成交额是影响CPI的决定性因素。这启示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在控制通货膨胀时,短期内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吸收过剩流动性,长期内可以紧缩货币供应量和加强股票、债券市场对过剩流动性的吸收,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能够很好地起到资金"蓄水池"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宏观政策     
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措施经济增长率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2%;外贸进出口总额力争有所增长;中央财政赤字控制在3098亿元以内;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3%左右,现金投放不超过1500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相似文献   

6.
在检验出货币供应量M2为I(2),实际产出为I(1)之后,再用一个只包含M2的增长率、实际产出两变量的二元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来研究1962-2002年期间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一次永久性变化对实际产出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国存在Tobin效应,即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的一次永久性增加使实际产出增加,货币长期超中性不成立。  相似文献   

7.
以25个账面市值比—规模组合及扩展的证券组合作为检验资产,以一系列经济、情绪和市场指标作为备选状态变量,应用ICAPM理论和GMM方法检验了中国股市动态的风险收益关系。应用ICAPM研究风险收益间的动态关系时,广义矩法可以规避条件风险溢价、条件协方差的估计。研究发现:投资者风险厌恶与货币供应量、利率、净储蓄、消费、房价、情绪、规模溢价、价值溢价等新息负相关,与CPI、股市波动等新息正相关;当货币供应、热钱、消费、规模溢价等新息增加,或当利率、净储蓄、CPI、房价、情绪、股市波动等新息减少时,投资机会出现有利变动,这些新息包含系统性风险。综合来看,资产定价必须考虑风险偏好和投资机会的变动。  相似文献   

8.
华欣 《全国商情》2005,(3):29-31,38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货币的过度虚拟化,致使我国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之间出现了异常关系,即"中国之谜"现象.本文首先对"中国之谜"现象的存在性进行实证检验,然后运用不确定理论对中国之谜现象加以理论解释,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VAR模型分析了国内生产总值GDP、货币与准货币供应量M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土地价格ep、房地产开发中外资利用额wz对房地产价格hp的影响。协整分析发现,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稳态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房地产价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货币供应量、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房地产价格的单向Granger因;房地产价格是土地价格、外资利用的单向Granger因。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在长期,国内生产总值、货币供应量、土地价格和外资利用的一个正向冲击,会给房地产价格一个正向的影响;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个正向冲击,则会给房地产价格一个负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历史信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99年12月-2014年4月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规律,并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构建ARMIA模型,随后对模型进行检验和适当调整,构建GARCH模型,试图较准确地预测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未来变化。从预测结果看,模型较好地发挥了预测功效,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货币需求函数都以GDP作为规模变量,货币供应量目标制定也都以GDP增长率作为最重要依据,这实际隐含了GDP为最佳规模变量的假设.通过非嵌套假设检验发现,国民总收入、收入法核算GDP、支出法核算GDP、消费支出、资本形成与净出口、国内吸收六个宏观变量中,资本形成与净出口是年度货币需求函数的最佳规模变量选择,以资本形成与净出口增长率所确定的货币供应量目标误差最小.一直以来,中国货币需求函数都以收入法核算GDP作为规模变量,这一做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以上海交易所上市股票为样本,采用灰色关联法对影响股票市场价格形成的13个指标:衡量宏观经济情况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通货膨胀率,货币增长率,实际利率,货币流动性,沪深300股指增长率,衡量股票交易规模指标——成交量(股)、成交金额(元)。衡量股票交易活跃程度及投机成分大小指标——换手率(%)。衡量股票投资价值指标——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及市现率(%)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效果强弱结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方法,利用1996年1月到2010年3月的中国样本分月度数据,对货币供应量、资产价格与物价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在检验方法上,本文使用了单位根、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流通中现金M0为平稳数据,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上证指数和CPI都是一阶单整变量。CPI和M1、上证指数和M1的Johanson检验均显著,说明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与上证指数的增长、CPI的增长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这也与大多数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相一致。在货币供应量与资产价格的因果性关系方面,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与资产价格的关系甚为紧密,两者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从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指数的因果关系看,两者之间存在CPI到M1的单向因果关系,这与目前的大部分研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作为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政府为弥补财政资金之不足,从1994年起,加大了国债发行的规模与速度。针对中国的财政、经济现实,从西方经济学、财政收支及国债运行过程等不同角度,分析举借国债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不难发现举借国债会增加流通中货币供应量。所以,在运用国债这一宏观调控工具时,一定要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综合起来协调考虑,以免引发新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协整方法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外汇储备1994第1季度至2007年第4季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外汇储备与国内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出口额、进口额、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内,外汇储备主要受出口、货币供应量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货膨胀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适度的通货膨胀可能为经济带来积极影响,但持续的高速通货膨胀会对一国经济社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近年来,我国政府多次尝试通过货币政策控制通胀但效果并不十分显著。本文选取了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广义货币供应量(M2)、消费者信心指数(CCI)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月度数据,通过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分析,对通货膨胀现象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得到结论,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货币供应量并不是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而消费者信心指数等因素是通货膨胀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17.
一、"新经济"现象及其认识 美国经济从1991年4月至今已经实现了持续的经济增长超过110个月.在此周期间,美国经济增长率维持在3~4%的高水平,失业率持续下降(1999年为4.2%),而通胀率仅在2%上下的水平.这一现象给传统的经济学提出了疑问:菲力普斯曲线是否还起作用?现在美国国内有不少人认为,困扰资本主义社会几百年的经济周期已经消除,通货膨胀业已消亡,美国经济已进入一个"长期繁荣"的新时代.但同时,也有理智的分析认为,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美国股市含有较大的泡沫成分,2000年初的美国股票市值已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80%,大大高于1929年股市大崩盘前的82%,"新经济"蕴涵着较大的风险和泡沫成分.尽管学者对"新经济"的理解有较大的分歧,但有一点则是一致的,那就是,美国"新经济"为学者提出了崭新的研究课题;全世界的人们正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新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影响人民币汇率若干宏观因素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采用协整研究和冲击分解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就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利率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上述因素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人民币汇率的下浮,且影响极为显著,而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利率的上升则会引起人民币汇率的上浮,但影响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融深化进程中的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从1973年麦金农和肖以发展中国家为对象提出金融深化论,主张市场动员和配置金融资源以促进经济增长后,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展开了金融深化运动,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也不例外.若我们以广义货币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衡量金融深化程度,中国金融改革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在中国金融深化进程中却长期存在低效率运行状态,主要表现在国有银行、股票、国债上,本文便对中国金融深化进程中的效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基于跨期最优化条件,在内生劳动力供给框架下分析了货币政策对居民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大于1,那么货币供应量增加会促进就业的上升;如果规避程度小于1,货币供应量对就业的影响则取决于其规避程度与实际余额持有份额的比例;而等于1时,货币供给增长率对就业只产生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货币表现出中性特征。考虑到中国当前的具体情况,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比较大,因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就业,实证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但从长期来看,中国消费者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有下降的趋势,过度依赖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解决失业问题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