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的理论导向都存在思维片面性,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对立统一体。相关概念的争议误区,包括主权、治权与产权的混同化,"国"与"民"的概念教条化,国企—民企的片面对立化,国企功能边界论或国企反市场论,以及国企强势论—民企弱势论。相对于对立性的次要方面,国企与民企的统一性是主要方面。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并行不悖,国企与民企应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2.
“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是近年来理论界和社会坊间议论较多的问题,也是一些国有企业甚至地方政府在改革发展中感觉困惑的问题.把这个问题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背景下,放到世界范围来考察,尊重事实,不带偏见地研究和回答问题,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为实践指明正确的方向.产权制度是影响企业效率和经营业绩的一个因素,但不是根本性的决定因素.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不同领域发展变化是正常的现象,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谁多一点、谁少一点,不是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应当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国进民退”的本质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背后隐含着国家对经济体制模式的选择与建构。在目前中国经济转轨进程中,"国进民退"不仅仅是一种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的简单博弈,更不是相关经济指标的此消彼长,其本质上反映了对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的偏好和迷信。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必须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健全法治,深化改革,确立起好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总体方向应该是,由国家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逐步过渡到大企业型市场经济和企业家型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混合市场经济体制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先后提出了以四万亿投资和振兴十大产业规则为主要内容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这些政策措施都是旨在促进国有企业更好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国进民退这一观点,然而,国退民进与国进民退都是从静态的形而上学的角度来看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本文以建国60周年的经济大环境为背景,来说明国有企业发展的动态效率,并结合市场中重工业及基础设施等的正的外部性的存在来说明国有企业改革的动力。最后,提出了完善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进民退”争论中应警惕和反思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国进民退"探讨的深入,一些应警惕和反思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国进民退"的命题使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成为此消彼长、相互对立的两方,但二者绝不是只能相互争斗而不能共存共荣的关系。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有许多共同利益,二者的发展需要在认清二者及其与官僚资本、外国垄断资本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各自的改革来实现,并在互助合作、有序竞争中,共同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温娟 《大众商务》2010,(14):69-69
"大而不强"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真实写照,从国退民进到国企股份制,国有企业走上了曲折的改革之路。本文从国有企业现状的分析提出国企"大而不强"的原因。并提出国有企业战略转型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7.
国进?国退?民进?民退?围绕竞争与发展的这一串串问号,其实是中国经济发展态势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8.
"大而不强"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真实写照,从国退民进到国企股份制,国有企业走上了曲折的改革之路.本文从国有企业现状的分析提出国企"大而不强"的原因.并提出国有企业战略转型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对"国进民退"现象议论日趋激烈,尤其是2010年两会以来,"国进民退"问题更是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和争论。对国内学术界就该问题所持的研究观点进行系统综述,将对理解"国进民退"问题和国企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深化国企改革 ,必须从产权关系上突破。抓大放小 ,有进有退 ,对国企实行战略性改革和公司化改造是必要的。“民营化”是“国退民进”的有效途径。对国企所有制改革要克服“恐私”、“恐退”等观念上的障碍 ,要使国企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 ,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Modigliani和Miller定理,来研究税负的变化对国企和民企企业价值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税负是影响企业运营效率和企业价值的重要路径。虽然国企肩负着更沉重的税收负担,但税负的变化对国企的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而对民企的企业价值影响却很大。以上观点力图丰富税负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研究,并试图对我国国企改革与民企变革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自1949年建国以来,国家与国有企业的财政分配关系随着中国经济政治环境的历史变幻而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基于国家兼具双重身份、兼履双重职能与国有资产面广量大的事实,关于二者分配模式的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处于不断的试错中。从"双元财政"的理论视角回顾、分析了新中国60年来国家与国有企业的财政分配模式,并从这种历史沿革中探寻重构国企利润上缴的必要性,且对现行政策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企分红问题是近几年国内外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国企要向政府缴红利已经步入实施阶段。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国企红利上缴对国企本身的影响,得出了基于公平的国有企业分红的支出方向:充实社保基金、用于公共事业、补充企业国家资本金和弥补国有企业改革成本,对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资产重组是民营企业摆脱融资困难的有效途径。介绍了资产重组的概念、企业进行资产重组的程序、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营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民企二代”接班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民营企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弱而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由于我国"民企第一代"创业者们的年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民企二代"顺理成章地接过了父辈的重担,他们承上启下成为企业举足轻重的决策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民企二代"肩负着企业变革的重任,他们在厚望中成长,是继往开来的一代。在他们稚嫩的肩膀上,扛着的不仅仅是富豪榜名号,他们的素质事关企业的发展前途,他们将接掌相当比例的社会资源支配权,也会影响到未来中国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民企传承,是家事,亦是国事。接班质量好坏,攸关企业未来,事关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国资委的角色转换为"干净的出资人"时,设计国有企业监控模式的框架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持续监控几个方面的要素,理顺国有资产各相关主体的权责界面和行权方式,围绕法律赋予出资人机构的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等三大权利充分行权。同时,需要通过深化改革真正实现对于国资委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我国民营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微笑曲线"理论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提出向全球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转移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升我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分析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入手,阐述了国有企业应大力进入和可以进入的行业和产业,并对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应采用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公司应有预决算权、收费分配权、资金调度权、投资决策权,子公司负责本单位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并建立相应的组织形式和财务制度。要加强资金管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投资决策系统、预算控制系统建设,保证资本的有效运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进行财务专业考核,实行财务人员委派制度,加强集团财务监控体系,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20.
运用差分法研究思路,本文考察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对生产效率和创新效率的影响。在确定1027家改革企业和1367家改制企业以后,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企业规模、市场竞争、贸易开放、技术溢出、行业、地区、经营年限等因素后,将国有企业改革为国有资本仍占主体的国有性质企业是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而非创新效率的;相反,将国有企业改制成非国有企业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有助于提升创新效率。这一结论在区分样本企业的资本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征以及所属的东中西部区域特征都较为稳健。本文结论表明,实现长期的股权激励改革方案应该成为未来国企改革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