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存款保险制度,即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为了保护存款人利益和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通过法律形式建立的一种在银行因意外事故破产时进行债务清偿的制度。通俗地说,就是由各家存款性金融机构交纳保费.一旦投保机构面临危机或破产.就由这家保险机构为存款人支付一定限度的存款。存款保险制度主要保障的是中小存款人的利益。我国未建立存款保险  相似文献   

2.
国际存款保险制度及其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存款保险制度对于维护存款人的利益和保持银行业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国际存款保险制度可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政府强制存款保险制度和德国为代表的自愿加入存款保险制度两种基本模式,其基本内容和运行方式各具特色。它们的成功运行为我国建立高效运作的存款保险制度,确保银行的安全运行从选择存款保险的制度模式、保险范围、保费定价和完善制度环境监管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能够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也能够让存款人对金融机构的信心得到增强,而存款保险制度的这一功能对于不良金融机构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本文拟从存款保险制度与不良金融机构中的基本问题出发,主要探讨了存款保险制度与不良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构建存款保险制度解决不良金融机构问题的策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稳定,防止存款者因个别金融机构的支付危机而造成挤兑而引发银行恐慌和金融危机,我国应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在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持公众信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国有银行的商业化和地方性、区域性银行、股份制银行的兴起,建立科学的、严格合理的存款保险制度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5.
存款保险制度以存款人的付款请求权作为保险标的,在银行破产或无法支付时依法定或约定限额对存款人承担保险赔付责任,因而与银行破产制度有着天然的联系。但是,各国传统上大多关注存款保险制度在银行破产清算中的存款赔付功能.对存款保险制度在银行重整程序中的功能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本文首先阐述存款保险制度在银行重整程序中的适用性,继而剖析了存款保险机构参与银行重整程序的法理基础.最后对存款保险制度在银行重整程序中的具体价值进行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存款保险制度于201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促进金融安全网的建立,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水平,完善破产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与其相随的道德问题不容忽视.本文首先介绍存款保险制度道德风险的表现与形式,其次探析道德风险的原因.最后,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道德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存款保险制度在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金融业的激烈竞争,在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势在必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保险机构设置、加入方式、保险范围和种类、保险金额、保险费率及对问题银行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8.
郭自华 《经济论坛》2006,(18):96-97
存款保险制度起源于美国。美国在1929~1933年的大危机中,倒闭银行达数千家,存款人利益受到严重损害,人们对银行失去信心,在此背景下,1933年美国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实践证明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在稳定银行体系,保护存款人利益方面显示了巨大作用。自存款保险制度问世70多年以来,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已由单纯的保护存款人利益向多重功能转变。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迫切需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以发挥保护存款人利益,稳定金融业,强化市场约束,创…  相似文献   

9.
林晶 《经济师》2006,(7):54-55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业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的形成,国内一些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出现了倒闭、破产的现象。由于我国银行业市场退出法律制度的缺陷和相应配套制度———存款保险制度的缺位,破产银行的存款人利益遭到严重侵害,进而威胁到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鉴于此,我国亟需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必须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国情。根据目前金融体制改革的情况,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必须要明确定位,同时应逐步、渐进地进行,不可急于求成,否则将可能对我国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0.
柏超男 《经济师》2011,(11):204-205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个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在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退出市场的过程中,往往是由中央银行和地方政府承担个人债务清偿的责任,因此,如何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6.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