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伪满洲国1932年3月1日成立,1945年8月灭亡。在短暂的13年里伪满基层政权组织形式经历了保甲制、街村制、国民邻保组织,变化可谓频繁。伪满基层政权组织形式的变化是出于日伪当局统治的需要,是伪满洲国对广大东北人民残酷殖民统治的见证,是伪满洲国走向衰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民国初期,东北民族工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九·一八”事变后,日伪殖民政权主宰着伪满洲国的经济命脉,在其不断升级的经济统制下,伪满经济完全成为日本侵略战争的工具,东北民族工商业失去了自然发展和完善的能力,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附庸,直至最终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3.
日本帝国主义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武装占领了全东北,1932年又在关东军策划操纵下,成立了满洲国傀儡政府(以下简称“伪满政府”或“伪满”)。从此,东北便沦为日本殖民地。为了把东北变成它扩大侵华战争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大陆兵站基地,日本对东北经济实行了  相似文献   

4.
秦汉的徭役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徭役,是封建统治者剥削劳动人民剩余劳动的力役表现,是以国家对劳动人民的超经济强制为手段实现的,也是以劳动人民对统治者与剥削者的人身依附关系和人身的不自由为其实现基础的。因而,从本质上来说,徭役剥削是国家对劳动人民实行普遍的人身奴役制的一种特殊表现。因此,为了实现徭役剥削而创立的一些制度,也同赋税制度一样,是封建国家赖以实现其阶级压迫与剥削的支柱。  相似文献   

5.
东北制糖业是伪满时期东北地区的一项重要产业,而砂糖也是日本侵华掠夺的重要战略物资.作为中国东北甜菜制糖业的龙头企业阿什河制糖厂在中国制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从阿什河糖厂的发展演变、日本进出口东北糖的数量进行分析,以此来探究日本对东北经济的掠夺.  相似文献   

6.
1931年9月18日,日本策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随即侵占中国东北,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成立,日本为了更好的通过伪满洲国政权加强对东北的殖民统治。于是极力加强对东北人民的思想统治,而儒家思想就成为了日本殖民侵略的思想工具。日本为了使儒家思想教育中更好的得到宣传,学校就成了日伪当局利用儒家思想进行殖民宣传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7.
伪满洲国成立后,为了强化对广大东北农村的殖民统治,日伪政权基于立法和行政的双重视角出台了一系列殖民统治政策,根据不同时期这些殖民统治政策实施的目的和强化重点的不同,大体上经历了由"保甲制度"向"街村制"演变,最后走向"国民邻保体制"的一个嬗变过程,并以此来构建日本法西斯在东北农村的殖民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8.
一、东北解放区的货币发行由分散走向统一 “八·一五”日本投降后,中共东北局和八路军、东北抗日联军迅速接收了沈阳等重要城市。东北银行于1945年11月12日在沈阳成立,11月20日开始发行东北地方法币,比值为每元比伪满币10元。1946年3月,通过了“东北地区由东北银行总行发行东北地方流通券,通行全境,各省可以发10元以下小票,在省内流通”的决定。东北银行转移通化后,改发东北地方流通券,比值与伪满币相同,并规定1946年4月15日前,收回原在沈阳发行的东北法币。在各省的货币发行中  相似文献   

9.
日本帝国主义侵吞东北,炮制出笼伪满洲国以后,为了全面操纵和控制傀儡政权,对其机构和建制进行了三次较大的调整,其出发点则在于镇压和奴役东北人民、掠夺东北资源以及建设东北战争基地的需要,同时也反映出日本帝国主义经营东北殖民地的策略和手段的转换及变迁,实在有揭露和解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伪满的地方行政机构,作为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推行殖民统治的工具,从建立到灭亡,曾多次进行所谓的改革和调整。就地方行政机构而言,较重大的改革有三次,即1934年、1937年和1940年的改革。每次调整都是依循日本对伪满政治、经济统治政策的变化和加深而进行的,都反映出日本对伪满统治在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1.
刘战 《理论观察》2013,(10):63-64
伪满洲国时期,由于日系官员的人数有限,日本侵略者更多的采取利用汉奸充任伪政权基层官吏的形式,掌握控制了地方上的实权,将日本帝国主义统治盘剥的方针、政策推行到东北的每一个角落.伪满基层地方组织先后历经了保甲制、街村制和国民邻保组织三个阶段,东北广大民众承受了极为严酷的殖民压迫和最为贪婪的殖民掠夺.  相似文献   

12.
伪黑河省系一九三四年十月伪满实行“地方行政区划改革”而设置的。位于东北的最北端,地形是沿黑龙江右岸由西北往东南走向的一条狭长地带,隔江与苏联边境毗连婉蜒长达一千三百余公里。该省虽地旷人稀,但战略地位重要。省会驻黑河,初辖八  相似文献   

13.
东北抗日义勇军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15年抗日游击战争时期,有着反抗侵略光荣传统的东北人民,以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冲破南京国民政府不抵抗主义的束缚,自发地组织起来的遍及东北地区的群众武装。他们英勇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人力资源的掠夺,反抗日本强制推行的军事法西斯殖民统治和奴化教育,组织了“抗日义勇军”、“国民救国军”、“民众自卫军”、“抗日联合军”、“少年铁血军”、“抗日同盟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武装。℃身抗日斗争的有部分首揭义旗的东北爱国官兵、工人、农民、知识分…  相似文献   

14.
黑河人民自治军二营从组建到叛变,虽然只有20多天,但是,给当时的革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二营组建前的黑河日伪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伪黑河省(辖瑷珲、漠河、欧浦、呼玛、奇克、逊河、佛山、乌云8个县)实行“国境地带法”,豢养了大批军警宪特,并对边疆人民进行“特别军事管制”。1945年8月10日,苏联红军出兵解放了黑河。此时,一部分军警宪特逃往内地,另一部分流  相似文献   

15.
日伪统治时期东北酿酒业经历了曲折发展,东北有丰富的高粱、 小麦、 玉米等酿酒农作物,加之东北因气候因素该地区民众多好饮酒,充足的原料与广阔的市场促使酿酒业成为近代东北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酿酒业作为近代东北的重要产业,在日伪统治时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大肆的破坏与掠夺.日本发展东北酿酒业,实则是一种具有侵略性质的经济掠夺政策.  相似文献   

16.
日伪统治时期的东北经济命脉被日本殖民者所操纵和垄断,东北社会经济畸形发展,民族工商业受到限制。东北社会经济的主要特征是:日本的资本侵略和垄断;以统制经济手段控制东北经济命脉;殖民地经济畸形发展与民族工商业的凋敝。  相似文献   

17.
苏继红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3):176-176,F0003
日伪统治下的东北农村是日本对华殖民侵略的一个缩影,它不是历史常态下的农村社会景象,是外力作用下的结果,是日本占领政策下强制扭曲的畸变,是被抛出正常历史轨道的朝着宗主国意愿方向发展的殖民地化,是历史的倒退。《日伪统治下的东北农村》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历史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题具有新意,以全面反映东北殖民地农村社会为宗旨,内涵深,容量大,史料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18.
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为粉碎日伪顽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及自身生存发展而实行的一项重要举措。运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达到了“丰衣足食”,支持抗战的目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32年6月,伪满“中央银行”在长春成立,它是伪满州国最高的金融统治机构(资本金3000万元,未收入资本2500万元);内设总裁1人,副总裁1人,理事6人(中日各半)。伪中央银行第一步先对东三省的地方银行进行改组,将黑龙江省官银号改为“伪满中央银行齐齐哈尔分行”;所属各分号改为“伪满中央银行江字支行”,并责令限期开业。日本侵略者为了加强对江省金融的控制,在各大城镇的分行都派有日本驻在员1名,监督各分行的业务。各分行的正、副经理,有的是由日本人担任,有的是由中国人充当;中国人任经理也是有职无权,唯日本人之命是从。从此,江省的金融落入敌手达  相似文献   

20.
以“九·一八”事变为开端,日本帝国主义很快完成了在军事上对东北的全面占领,接着又制造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为了在经济上对东北实行控制和掠夺,他们又积极地推行使东北经济殖民地化的“日满经济一体化”政策。何谓“日满经济一体化”?按照日本帝国主义的说法,即“把日满经济合理地融合为一个统一体”,换句话说,就是使东北经济完全依附和从属于日本经济,并为日本帝国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