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分析 针对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问题,2003年以来,我国从调整住房和土地供应结构,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政府负责制等方面进行了三轮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应该说,房地产调控在抑制投资需求、稳定房价上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调控效果并不明显,房价进一步上涨,供求矛盾进一步突出。  相似文献   

2.
聂梅生 《东南置业》2008,(10):38-43
1、2007年采取了加大供给、抑制需求以期稳定房价的调控政策,采取的手段如下:房地产政策方面以改善住宅供应结构和调整需求为主,大力建设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绩效评价及相关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3年以来国务院及各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对这些政策的绩效从房价是否相对稳定、供求总量是否相对平衡、供给结构是否合理、住房的社会公平和保障程度如何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得出基本判断是:近几年出台的调控政策绩效不佳。影响绩效的关键问题在于政府调控不坚决、开发商参与保障住房建设的激励缺乏、部分政策一刀切、对投机调控不到位。应采取的对策是:显化政府的决心并协调调控行为、增加保障型住房供给、实施差异化的税收和利率政策、出台物业税及其细则、限制开发商囤地、加强官员相关的政绩考核等。  相似文献   

4.
苏培科 《数据》2012,(9):16-17
近段时间,中央对楼市调控已经不下十次喊话:“坚持调控不动摇”。但一些地方政府却在不断地试探“政策微调”的底线,有些在暗自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有些在高调刺激住房消费,有些在通过抬高地价来制造房价上涨的预期……而同时,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回暖、上涨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两大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两大节点 2003年以来,我国从银行信贷、土地供给、政府责任、住房供给、被动需求、市场监控、住房保障、统计披露等方面进行了三轮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但是,调控效果并不理想,房价仍在上涨,供求矛盾仍然突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第一,住房制度改革过于仓促,迅速地实行市场化,将住房问题简单地推给居民自行解决,产生大量市场需求,忽略政府责任,没有对政府应当承担的住房保障责任予以足够的重视并认真解决。第二,没有在城市规划中科学规定各类住房尤其是中低价位住房所占比例,并认真加以监督实施。第三,招拍挂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导致土地价格不断上升,推动了房价的迅速上涨。第四,贷款利率政策缺乏针对性,没有对自住房与投资房、首套住房与非首套住房进行明确的区分并通过利率杠杆加以引导,既缺乏保障作用,又无法有效抑制投机。第五,平均房价统计指标忽视了同质性比较,不够科学,未能为市场监控提供足够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就中央的调控政策来讲,尽管存在着一些缺陷,但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决心是明显的,力度也是足够强大的。之所以没有起到预期的调控效果,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很好地把握住地方政府和银行这两大节点,调控政策无法到位。  相似文献   

6.
一、本轮房地产调控采取的主要需求调控措施2010年以来,围绕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实现房价合理回归的目标,房地产调控在供需双向调节的基础上,主要采取了以抑制住房投资投机行为为核心的需求调控措施。具体来说,这些需求调控政策包括以下几种。(一)住房限购政策在部分城市实施住房限购政策,是本轮房地产调控需求管理的核心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政府针对房价过高问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但是执行效果并不理想。从地方政府行为动机角度出发,运用博弈分析方法,认为调控政策的有效执行受到外部损失、房地产行业税收贡献率、相应调控政策执行成本及对房地产开发商超额利润的惩戒力度等四个因素制约。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应以经济为主要指标,以房价调控绩效为辅助指标,调动地方政府执行政策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调控政策制定与执行不统一的问题,达到对房地产市场有效调控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一、以往房地产调控政策指向整个商品住房市场 房地产调控一般是指国家运用土地、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干预房地产市场运行状态的各项政策措施及实施过程的总和,调控目的是为了稳定房价,促进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按照这样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企业研究》2010,(2):6-6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近日提出,要继续综合运用土地、信贷、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同时,要对去年以来新出台的不符合调控要求的地方性房地产政策及时进行清理和调整,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时下,房地产这个名词已经成为大众民生最为关切的对象之一了,关于调控房价的呼声和举措更是不胜枚举,而在种种选择途径中,金融信贷和财政税收手段在国家宏观调节的进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的调控房地产的“国六条”,也提出要注重引导和调节住房需求的税收  相似文献   

11.
王佳蕾 《企业导报》2014,(9):103-104
近年来我国各地房价节节攀升,国家为稳定房价,从2009年12月开始针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最新一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此轮调控政策手段多样,力度空前。由于吉林省房价较低,住房市场以刚性需求为主,为避免全国性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我省房地产市场的打压过大,本文从房地产企业、购房者和吉林省政府三个角度提出应对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来,住房价格的调控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3.
《企业世界》2008,(3):48
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副司长侯淅珉称,将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建立符合国情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通过有区别的税收和信贷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引导市场在解决普通居民合理住房需要方面发挥作用,同时落实政府在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春夏之交的房地产市场风起云涌,国家针对部分城市房价持续上涨的现状,继4月末出台贷款利率上调的政策之后,5月末国务院出台“国六条”、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九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在保持宏观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突出问题,适当加大了调节力度。两年以来,中央政府为抑制房地产高速膨胀付出了许多努力。在去年和今年,央行分别对贷款利率进行了两次调升。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税收征管等政策也相应调整。国务院曾经明确要求各地政府将调控政策执行彻底,并要求地方政府将房地…  相似文献   

15.
郭旸 《上海房地》2006,(8):38-39
时下.房地产这个名词已经成为大众民生最为关切的对象之一了.关于调控房价的呼声和举措更是不胜枚举.而在种种选择途径中.金融信贷和财政税收手段在国家宏观调节的进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的调控房地产的”国六条”.也提出要注重引导和调节住房需求的税收和信贷政策。但是.在这个后金融的时代.随着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比例的结构变动,信贷比率的升降影响作用似乎并不如预期的那样有效。  相似文献   

16.
姚玲珍  刘旦 《经济界》2007,(5):39-42
房地产宏观调控以来,中央政府接连出台多种措施,但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调控的方向和手段存在偏差。文章认为稳定房价的主要措施应当是充分运用多种经济手段,避免行政干预造成的逆向调节,确保房价的稳定,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飞速发展,房价节节攀升,国家不断出台宏观政策来调控抑制房价,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加大税收杠杆的调节力度,通过税收政策的改革和创新来引导我国住房的理性消费势在必行。本文从税收角度分析了房价上涨的原因,对现行的税收政策提出了改革建议,以期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房价节节攀升,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成为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跳出以往研究房地产市场的思路,在分别分析商品性住房和政策性住房两类市场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调控措施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房价节节攀升,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成为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跳出以往研究房地产市场的思路,在分别分析商品性住房和政策性住房两类市场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调控措施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2003年中央针对我国房地产行业实施新一轮宏观调控以来,已经历经了4年的时间。在调控房地产的4年中,政府运用了包括财政、金融、土地等多种政策手段来调控房地产市场。运用的调控手段之多.调控力度之大。是我国历次房地产宏观调控中所罕见的。但是,我国大中城市房价的持续快速上涨宣布了这些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无效。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2006年,北京市创下了连续7个月房价两位数增长的纪录。今年1月份,北京市房价涨幅达到9.9%。面对房价的不断上涨,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下一步将会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